[精品]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16及答案 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730795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16及答案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16及答案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16及答案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16及答案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16及答案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16及答案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高考历史选习练题16及答案 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习练题(16)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德阳模拟)下表是学者对出席1787年制宪会议的全部55名代表们财产状况和职业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以() 制宪会议代表财产状况和身份分布表财产状况和身份拥有公债券土地投机商高利贷者奴隶主从事商业、制造业和航海业小农和技工人数4014241511A佐证美国宪法内容的局限B表明美国工业资本的崛起C证明制宪过程的尖锐冲突D说明美国宪法缺乏权威性解析:选A据表中信息可知,与会代表均为资产阶级,没有工人和小农的参与,因此该法不具有广泛的阶级代表性,其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故A项正确;材料“从事商业、制造业和航

2、海业”人数较少,故不能说明美国工业资本的崛起,故B项错误;材料是对与会代表财产状况和身份的统计,不能反映制宪过程的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是对与会代表财产状况和身份的统计,与其权威性无关,故D项错误。2、(2018怀化模拟)下面几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我国()A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B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富裕繁荣C政治制度建设在创新中发展D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解析:选C全国人大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与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不符,故A项错误;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和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均在改革开放前,故B项错误;材料分别呈现的是政协制度、人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可知政治制度建设在创

3、新中发展,故C项正确;特别行政区不能说明人民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提高,故D项错误。3、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解析:选C材料是对东京等城市中商人经营地点的描述,未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故A项错误;材料无关城市治安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宋太宗时开始临街开店,宋仁宗时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店,说明“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关商业税的征收问题,故D项错误。4、(2018海门调研)“

4、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B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C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D电信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解析:选A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津浦通车,无法说明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交通便利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无法体现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故C项错误;材料提到信件传

5、递快捷并未涉及电信事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5、1919年2月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这些决定()A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B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C体现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D反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解析:选D材料中“1919年2月14日”即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可能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故A项错误;“根本变化”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不符

6、,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1919年2月14日”不符,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相符,故D项正确。6、(2018泉州模拟)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解析:选A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思想较为开放,所以女服也不拘一格

7、,而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理学家提倡的“三纲五常”等道德观念逐渐普遍化,女服也随之变得内敛拘谨,故A项正确;理学在南宋以后才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风气应该更为开放,女服不会变得内敛拘谨,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扩大,女服应该更加世俗化,而不是内敛拘谨,故D项错误。7、(2018临沂模拟)“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废除八股文一律改试策论。各级考试仍定为三场,历史政治、时务、四书五经;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不凭楷法(写字)好坏为取舍标准。该规定说明()A大清王朝已不适应时代需要B经世致用思想在清末时出现C维新派在文教方面除旧布新D洋务派尝试

8、教育方面的改革解析:选C材料“百日维新”清政府的改革措施,表明大清王朝一定程度也在适应时代需要,故A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维新派废除八股文一律改试策论”,在文教方面体现出除旧布新的特点,故C项正确;该规定是维新派尝试教育方面的改革,故D项错误。8、(2018济南模拟)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发展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C启蒙运动的兴起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解析:

9、选A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世纪”、“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得出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转变,促进了自由主义思想、推动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的发展,故主要原因从经济角度思考,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C项错误;根据题意,强调的是男女平等,并非女权主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18南通、扬州、泰州模拟)(12分)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明内在结构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临安城郊的市镇“商贾骈集,物货辐萃”,江阴的江夏市“商船倭舶,岁常辐凑”,嘉兴

10、的濮院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材料二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其特色产品包头绢“通用于天下”。嘉定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丝与棉闯入农村经济生活,就单一地区,蚕、丝或棉布的收益有的甚至成为主业。就整个江南地区,经济联系突破行政区划,仅涟市镇沈氏一地主,其采购活动竟达于杭嘉湖苏四府六县。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材料

11、三明清中叶之后,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如浙江湖州的南浔镇,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民谚,入清以后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南宋时期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市镇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市镇发展的主要表现及所引发的农村经济变革。(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市镇所引发的农村社会变革。有学者认为,江南市镇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自我

12、调适和转型。请依据以上材料阐释学者的观点。(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商贾骈集,物货辐萃”得出工商业兴盛,据材料一“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得出呈现出城市化特征;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得出农业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商船倭舶,岁常辐凑”结合所学得出海外贸易的兴盛。 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得出出现专业化市镇,据材料二“就整个江南地区,经济联系突破行政区划”得出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据材料二“沈氏一地主,其采购活动竟达于杭嘉湖苏四

13、府六县”得出对外经济联系显著增强;第二小问变革,据材料二“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得出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产业化,据材料二“就单一地区,蚕、丝或棉布的收益有的甚至成为主业”得出农村家庭收益结构变化,主副业倒置。 第(3)问第一小问变革,据材料三“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得出农村社会阶层多元化,据材料三“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得出文风昌盛,科第兴旺,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阐释,据材料二“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得出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互相结合,据材料三“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得出工商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结合,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工商业兴盛;呈现出城市化特征。(2分)原因: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2分) (2)表现:出现专业化市镇;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对外经济联系显著增强。(2分) 变革: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产业化;农村家庭收益结构变化,主副业倒置。(2分) (3)变革:农村社会阶层多元化;文风昌盛,科第兴旺。(2分)阐释: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互相结合;工商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结合。(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