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防水方案详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723976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2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防水方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铁防水方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铁防水方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铁防水方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铁防水方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防水方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防水方案详解(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2.1 工程概况 12。2 水文地质条件1三、总体施工筹划23.1 施工总体思路23.3 资源计划 23.3。1、施工人员组织23.3。2 主要机械设备2四、防水施工方案34。1 防水原则及标准 34.1.1、防水原则34.1。2、防水标准34。2 防水设计体系 34.2.1. 结构防水34。2.2 接缝防水44.3 防水施工方法 44.3。1 预铺防水卷材施工54.3。2 涂料防水层施工74。3。3 施工缝防水施工84。3.4 主要防水材料施工注意事项104.3。5 特殊部位节点防水施工144。3。6 混凝土的振捣14五、质量保证措施15六、安全保证措施166

2、。1 现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66。2 现场消防安全保证措施17七、环保、文明施工措施17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1519-9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003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4) 科学大道站防水设计图合肥地铁 2 号线土建 8 标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科学大道站位于长江西路与科学大道交叉口处,沿长江西路敷设,为地下两 层岛式车站,车

3、站总长273.63m,车站内设单渡线.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车站 东西两端区间隧道均采用盾构法施工。车站东西两端均设盾构始发井。车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标准段宽度为20。7m,局部宽度为21.35m,覆土厚度3.295m5.196m,底板埋深16。81820.575m;车站东西端均设端头井,端头井宽度为24.9m,小里程侧端头井 覆土厚度5.444m,底板埋深22。064m;大里程侧端头井覆土厚度3。128m,底板 埋深 18。 238m.2.2 水文地质条件段内无地表河流、沟渠。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黏土层中,以潜水为主,以上层滞

4、水为主,黏土 层在区间较广泛分布,总厚度大,埋深浅,成层性较好,含水量较小。黏性土 透水性和富水性均较弱,黏土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m3/d.地下水位埋深2。 74。0m,年水位变化幅度约35m。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强、中等风化带中。基岩的含水性、透水性受 岩体的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控制,由于岩体的各向异性,加之局部 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体富水程度与渗透性也不尽相同。岩体的节 理、裂隙发育地带,地下水相对富集,透水性也相对较好。段内主要为泥质砂岩,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弱,基岩裂隙水总体贫乏,段内 地下水总体不发育。单井涌水量一般50100m3/d .地下水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

5、蚀等级为微至弱,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腐蚀等级为弱.三、总体施工筹划3。1 施工总体思路本车站采用“纵向分段,竖向分层、逐层由下往上顺筑”的施工原则进行组织。 主体结构施工顺序于基坑土方开挖方向一致,由东向西共分 14 段施工.第一 步先施工基层垫层、底板及侧墙(0。7m);第二步施工站台层侧墙到4。5 m高; 第三步施工中板及侧墙(中板上部0。4m侧墙);第四步施工站厅层侧墙到顶 板.3。3 资源计划3。3.1、施工人员组织 为确保工程总体计划按时完成,根据工区实际情况我们将配备充足的施工设 备及人员,按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施工中努力为主体结构防 水施工创造条件,以确保结

6、点工期和总工期的实现,主要工种人员安排见表 1.表1表2序号机具名称规格数量1射钉枪SDT-A30122双缝焊接机ZPR 210 型23塑焊枪DSH2 型34钩刮刀TS型45滚压器TS型46专用配电盘27测试枪18钩界刀4四、防水施工方案4.1 防水原则及标准4。1。1、防水原则(一)、明挖主体防水施工原则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 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二)、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采取措施控 制结构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抗裂性、防腐性和耐 久性等性能,以施工缝(包括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桩头等细部构造的防 水为重点

7、,同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4。1.2、防水标准(一) 地下车站、人行通道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允许 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二) 非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通风道、通风井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 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它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 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 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 0.2m 。(三)隧道工程中漏水的平均渗漏量不大于0.05L/md,任意100防水面积渗漏量不大于0.15L/m do4。2 防水设计体系4。2.1。结构防水1、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见表 3表3结构埋置深

8、度(m)设计抗渗等级一级防水等级hV10P810WhV20P820WhV30P10(1)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 成,抗渗等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2)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 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o(3)防水混凝土在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抗压、抗裂、抗冻和 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4)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1;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 的耐侵蚀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有关标准执行。(5)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厚度不应 小于 150mm。(6)防水混凝土结

9、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厚度不应小于 250mm;2)防水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应满足结构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并不 得出现贯通裂缝。4。2.2 接缝防水( 1 )施工缝1)分段浇筑的混凝土施工缝分为纵向水平施工缝和环向垂直施工缝两种, 环向垂直施工缝的间距不应大于 18m;2)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 出底板表面不小于 300mm 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 小于 300mm;3)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涂刷 1。 5kg/m 水

10、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50mm厚的1 : 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 混凝土;4)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 面处理剂或1。 5kg/m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及时浇筑混凝土;5)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或诱导缝 相结合。(2)诱导缝的技术要求1)顶板诱导缝下表面应设置排水槽,站厅层侧墙设置防潮墙;2)诱导缝中埋式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均应为中孔型。(3)穿墙管件 穿墙管在现浇混凝土内的部分应设置止水法兰并粘贴遇水膨胀止水胶加强防水,柔性外包防水层应与穿墙管形成密封收头处理.4.3 防水施工方法本工程底板采用厚度 4m

11、m 的双面自粘型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顶板 采用涂刷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防水涂料(0.5kg/m2/) +1层4mm厚单面粘自粘 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围护桩段侧墙采用厚度4mm的双面自粘型沥青基聚 酯胎预铺防水卷材见图1, ,辅以混凝土垫层、保护层等。(1)基面处理要求a. 铺设防水卷材的围护结构表面应清理干净,平整度应满足D/LW1/20Q: 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大深度,L:相邻两凸面间的最小距离.并要求凹凸起伏部位应 圆滑平缓。所有不满足上述要求的凸出部位应凿除,并用1:2。5的水泥砂浆进 行找平;凹坑部位采用1: 2.5水泥砂浆填平。基面应洁净、平整、坚实,不得 有疏松、起砂、起皮现象

12、。b. 基层表面可潮湿,但不得有明水流,否则应进行堵水处理或临时引排。c. 所有阴角均采用1: 2.5水泥砂浆做成5X5cm的钝角,阳角做成20X 20mm 的钝角.(2) 施工工艺:a。防水层采用双面自粘型沥青基聚酯胎预铺式卷材时,靠近桩面一侧的隔 离膜可不撕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密贴面的隔离膜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撕 掉。高分子自粘胶膜预铺防水卷材的自粘面必须面向现浇混凝土结构。b。防水层采用机械固定法固定于桩或垫层表面,固定点距卷材边缘 2cm 处,钉距不大于50cm。钉长不得小于3cm,且配合垫片将防水层牢固地固定在基 层表面,垫片直径不小于2cm。避免浇筑混凝土时脱落。c. 相邻两幅卷

13、材的有效搭接宽度为10cm(不包括钉孔)。将钉孔部位覆盖住。 要求上幅压下幅进行搭接。搭接时,搭接缝范围内的隔离膜必须撕掉(双面粘卷 材的两侧隔离膜均要求撕掉)。d. 底板防水层铺设完毕,除掉卷材的隔离膜,并立即浇筑50mm厚C20细石 混凝土保护层。e. 防水层破损部位应采用同材质材料进行修补,补丁满粘在破损部位,补丁 四周距破损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 10cm。预铺防水卷材平面铺设、立面固定方法见图2,阳阴角预铺防水卷材加强构 造见图3,侧墙和底板转角处预铺防水卷材防水层构造见图 4。图 2 防水卷材铺设方法.囤护结押或瑕屋图 3 阴阳角构时赠翻恥J.1?闻i盘期上亍亍-%肓-i-Wm们墻预

14、遁水卷材和顶版陳水层直淒脚造仪邀和底板转余摊预能肪水图4侧墙与顶、底板构造图4.3.2 涂料防水层施工 (1)基层处理要求a. 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反复收水压实,使基层表面平整,其 平整度用2m靠尺进行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超过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b. 基层表面的气孔、凹凸不平、蜂窝、缝隙、起砂等,应修补处理,基面 必须干净、无浮浆、无水珠、不渗水;当基层上出现大于 0.3mm 的裂缝时,应 骑缝各10cm涂刷1mm厚的聚氨酯涂膜防水加强层,然后设置聚酯布增强层, 最后涂刷防水层。c. 所有阴角部位均应采用5X5cm的1: 2.5水泥砂浆进行倒角处理,阳 角做成R10mm的圆角

15、。(2)施工顺序及方法a. 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在阴、阳角和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 刷防水涂膜加强层,加强层厚1mm,加强层涂刷完毕后,立即粘贴1620目的耐 碱玻纤网格布胎体增强层,严禁加强层表干后再粘贴增强层材料。b. 加强层实干后,开始涂刷大面防水层,防水层采用多道(一般35道) 涂刷,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互相垂直。当涂膜表面完全固化(不粘手)后, 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c. 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施做防水层的 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 7cm 厚的细石混凝土。立面防水层(如反梁的立面) 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聚乙烯泡沫塑料进行保护(发泡倍率为2530倍)。顶板涂料防水层及加强层做法图 5、顶板涂料防水层阴阳角构造见图 6图5图64.3。3 施工缝防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