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大亚湾核电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722183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者探访大亚湾核电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记者探访大亚湾核电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记者探访大亚湾核电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记者探访大亚湾核电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记者探访大亚湾核电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者探访大亚湾核电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者探访大亚湾核电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者探访大亚湾核电站:多重安全措施保证安全 2011年03月 28日14:29央视新闻调查央视新闻调查2011年3月26日播出追问中国核电安全,以下为节目实录:解说:2011年3月25日,距离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14天,日本首次公布福岛第一核 电站内的照片,可以看出核电站内秩序仍未恢复。当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召开新闻发布会称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形势仍然非常不可预测,目前还不能乐观。地震与海啸过后的日本,核危机阴霾笼罩,眼前的景象再度提醒着全世界,人类真的已 经学会安全利用核能了吗?记者:福岛的核泄漏事故发生以后,给世界上所有的核电站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当自然灾害超过了你的设计能力的时候,当地震

2、海啸等自然灾害以一种复合的形式出现的时 候,你扛得住扛不住?带着同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中国正在运行当中的规模最大的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基地。解说:事实上,人类对核能利用的历史并不久远,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出现在距今不 过半个多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但人类第一次目睹核能的威力,却是它作为杀伤力 巨大的原子弹出现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上空。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前苏联建成,核裂变产生的巨大能量,终于转向造福 人类,而核电站也成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运行 中的核电机组一共超过440个,其中美国104个、法国59个,日本名列第三,共53个,中 国则排名在十

3、位左右。中国的核电站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6座,正在建设中的 机组有25台,1994年建成运行的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那么,在目睹 了福岛核危机之后,人们不禁担忧,大亚湾核电站是否也有遭受地震、海啸袭击的风险,它 应对危机的能力究竟又如何呢?记者:一栋栋白色的小楼,还有一些亚热带的绿植提醒我们这里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娴 静的南方小城市,不过惟一提醒我们这里跟其它地方不一样的,是经常可以发现类似这样的 指示牌,上面写着“核应急的集合点”。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在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宿舍区, 说到核电站,特别是在福岛的这个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人们马上会联想到核辐射

4、,所以说 我们在大亚湾采访期间,特意请到了专门负责这里,核辐射水平检测的工程师,他叫伦振民, 我们来请他来检测一下,你好。伦振民(大亚湾核电站辐射防护科工程师):你好。记者:来检测一下这里边现在目前的它的核辐射水平,现在这个地方我们来问一下,它 距离这个核反应堆到底有多少距离?伦振民:大概一公里。记者:一公里左右,那么现在这个核辐射水平呢?伦振民:是195个纳西弗/小时,相当于0.195个微西弗/小时,它属于天然本底水平。解说:刚进厂门,我们就遇到了专业术语:天然本底辐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无时无 刻不在接受着各种天然辐射,天然辐射又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外照射为宇宙射线以及存在 于土壤、岩石、

5、水和大气中的各种辐射,而内照射则来自于食物、饮水等等,这些共同构成 了天然本底辐射。在大亚湾的职工宿舍区,测量仪器显示的辐射数值是0.195个微西弗/小时,那么,这个 数值是否正常呢?记者:那怎么能证明它跟现在核电站是没有关系的呢?伦振民:因为国家有个天然本底的一个正常值的区间,它在那个正常的区间之内。解说:微西弗是放射性剂量单位,普通人每年接受正常的天然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把记者得到的辐射值换算一下,那么在此地一年所接受的辐射为0.195微西弗乘以24小时 乘以365天,等于1708.2微西弗,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据最新资料显示,2011年3月23日,也就是记者在大亚湾的当天,福岛

6、第一核电站内 测得的辐射数值是435微西弗/小时,这是同一天大亚湾核电站内辐射量的2000多倍,日本 福岛核辐射值严重超标原因。显而易见,那么,在正常运转状态下大亚湾核电站的核反应堆 附近,核辐射值又将是怎样的情况呢?记者:经过了三道非常严格的进门检查之后,我们就来到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最为核心的 区域,被称为核电站心脏的主控室就在我的脚下,而再往我的左边看,这个就是核反应堆的 厂房,经过了福岛核电站的事故之后,全世界的许多人都记住了这样一个外形的建筑物,因 为就是在类似这样的建筑物上发生了爆炸,并且出现了核泄漏的事件。作为一种常识,许多 人都已经知道了,在发生核泄漏的时候,越是靠近核反应堆的地方

7、,它的核辐射的水平是越 高的,所以当我站在这的时候,内心也不免有一些好奇,甚至是紧张。因为我跟这个反应堆 的距离太近了,从这算起来,也就是不到30米的距离,而且这是一号机,再往这边看是二 号机,我现在位置是在这个一号机组和二号机组中间的这个位置。理论上来讲,一旦发生核 泄漏的时候,它的辐射量是最高的,那么现在辐射水平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还是赶紧来 请这个伦工来看一下,现在检测仪有什么样的显示?伦振民:现在测的值是0.23微西弗/小时。记者:0.230左右的(微西弗/小时),因为它上下浮动。那么这个水平显然是比我们刚才 在这个宿舍区测的时候要高了一些,这种变化是怎么来的?伦振民:主要是因为我们

8、周边的构筑物都是那个水泥、混凝土,它是有一个天然放射性, 对它有点干扰,但是这个值的话仍然是属于天然本底水平。记者:那你怎么能证明它是跟这个机组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没有关系的呢?伦振民:因为我可以做一个小的实验,可以对着那个混凝土测一下,它水平就会上升了。 记者:那我们试一下。伦振民:好,它需要一个反应时间。记者:你看,它在缓慢上涨,就是靠近混凝土它就会上升。伦振民:对,因为它是一个天然放射性。记者:的确,现在升到271 了。伦振民:对。但我离开它它就下降了,跟这个两个反应堆是没有关系的。解说:全封闭的核反应堆,只有在每18个月一次的换料过程中,工作人员才进入到反 应堆内部。记者:那您进去的时候需

9、要做什么防护呢?濮继龙(国家核电重大专项委员会专家):我们就把衣服全部换掉,穿上里面的工作服就 可以了。里面的工作服就是白布做的。记者:(工作服)是完全封闭的?濮继龙:不是,脸是露在外面的,脸上不用任何东西。衣服、手、脚的这个是个连体的 工作服。记者:厂房的气体里面不含有这些放射性物质吗?濮继龙:没有放射性,因为我们这个堆里面燃料都是完整的,没有任何的破损,所以它 的放射性不会出来都在燃料棒里面包着的,而且我们开盖换料的时候,这个燃料的上面有9 米厚的水层,这么厚的水就把所有的伽玛射线就是放射性物质)全部挡在下面了,人员在上 面操作完全是安全的。我进去过很多次,每次大修换料,因为我是厂长,那么

10、人站在那个桥 上面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记者:也拿着这个检测仪器进去吗?濮继龙:我们每人带一块剂量表。记者:那会升高多少呢?濮继龙:看不出来,每次进去再出来看不出来,但是我们有块叫什么胶片剂量计,这个 胶片剂量计它会积累,这次进去用了一次,下次进去还是它,这块是我专用的,我一年以后 我来测,我一年进去这么多次,它有多少剂量,我最多的一年大概吸了 0.1个毫西弗。记者:吸了 0.1个毫西弗,给大家解释解释,您这个吸的相当于平常一个正常人的多少? 濮继龙:是一年的天然放射性剂量的1/25,我还是站在反应堆的燃料的顶上,大修我站 了那么久,我才吸了那么一点剂量,很少,很安全的。解说:目前大亚湾核电站拥有

11、两台装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能力近150 亿千瓦时,其中70%供给香港,30%输送到广东,就在核电站运行到第十七个年头的时候, 日本的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危机,再次打破世界各地核电站的宁静。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集 到核能的安全使用上。那么,当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当非常规的事件发生时,核电站是 否还能保证安全呢?记者:下面就是我们大亚湾核电站了,大亚湾过去作为一个海湾,大家不了解,但有了 这个核电站以后,大家都知道了。濮继龙:是啊,我跟它很有感情了,我在这里工作了很多年了,来,我们下去看看。解说: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濮继龙,曾经是这家中外合资核电厂的第 一任中方厂长,他

12、目前是我国核与辐射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应急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他还曾出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的核保卫顾问组主席。记者:您看这个大亚湾核电站,前面那边是一个海湾,然后周围是一些丘陵,你看到这 样的地理环境,大家马上想起这个福岛第一核电站感觉环境差不多,这个选址当时为什么选 这呢?濮继龙:这个差别还是很大的,这个地理位置它的地震的烈度是很低的,也就是说我们 这个五公里范围以内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 从选址开始,你就必须考虑保证核安全,选址要考虑什么,要考虑抗地震,要考虑那个洪水, 特别南方台风、海啸、然后龙卷风,这些你都要考虑。解说:在刚刚过去的3

13、月11日,一场强烈地震和海啸点燃了日本福岛核危机。这场危 机不仅给福岛地区的居民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更打击了全球公众对核电站的信心和信任, 那么核电站究竟有多大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呢?记者:虽然说福岛那个地方,它可能离这次的地震带不算太远,但是它也设计了相当高 的抗震能力,比如说抗8级,但是毕竟这次发生的灾难远远超出了它的设计能力了。濮继龙:我们设计是这样选择的,我们查找历史上所有地震的历史记录,并且对周围的 断层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们这个地方可能发生最大地震的烈度是7度,那么我们设计的时 候加1度,按8度来设防,那么就是我们有充分的余量,有1度的余量。记者:那一般来说,里氏多少级的地震会造成

14、这个烈度为7的这样一个破坏程度呢?濮继龙:这要看地震离我们有多远,另外是不是浅源地震,还是深源地震,另外地震是 直下地震,还是远距离传输地震,这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在我们大亚湾地区,我们发现过曾 经发现过的最大地震,离我们大概有40公里,历史上有过大的地震,但是这里的烈度,一 般来说只有5级左右。记者:可是问题是这样,比如说汶川历史上也没有大震的记录,可是它毕竟发生了。濮继龙:汶川是个能动的断裂带,我们20公里以内没有断裂带这是很难得的一块,非 常稳定的一个地盘。解说:事实上,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还没有地震直接给核电站带来损坏的记录,而这 次震级高达9级的日本关东大地震以及伴随而来的海啸把大自然

15、的威力第一次施加到了核 电站,这件人类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件作品上。海啸中,福岛核电站的防波堤被淹没,厂 房浸泡在水中,这导致了备用柴油发电机失效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记者:毕竟是在海边,这次给大家一个很大的教训,福岛核电站遇到了这个海啸。比如 说海啸这一块防范措施是什么?濮继龙:我们设计的基准是百年一遇的风暴潮,加上千年一遇的天文高潮,这两个叠加 的高潮位,就是我们设计基准。那么这个基准是多少呢? 一般大概在六米左右呢,所以你看 我们的地面,我们地面的标高是6米5,也就是海拔是6米5,那么为了防止浪的冲击,我 们修了防浪堤。记者:那个高出海面有多少?濮继龙:那个高出海面大概17米左右,那也就

16、是说,高出现在厂房的地面有10米,比 厂房地面标高还要高10米以上,这样的话,即使有很大的浪打过来的话,我们也要把它挡 住。福岛所遭海啸超设计能力大亚湾有多重安全措施 2011年03 月28日14:29央视新闻调查解说:大自然的威力超出人类的预想,在这次大海啸中日本修建了三十年之久,并被誉 为世界第一长防波堤的釜石海堤,没能挡住巨浪的袭击,福岛核电站也不例外。冯毅(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研究员):14米的海啸,而且以极高的冲击速度整个把核电基 地淹没。记者:几乎超过它设计能力的。冯毅:差不多两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电器全部短路击穿,像应急柴油机,实际 上它应急柴油机是启动了,刚刚启动了那么几分钟,海啸就来了,马上就把它淹没,同时海 水冲击下电器系统短路,再加上这个柴油机它需要氧气,水给它淹了以后,这马上水就进去 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