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718819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社会工作复习资料五、简答题(只答要点,不需要展开)。1、简述我国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P55(1)家庭关系更加注重爱、关心和平等;(2)家庭结构进一步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3)职业女性增加;(4)“家庭网”区位距离的扩大。2、简述家庭治疗的特点。P121(1)家庭治疗是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作为治疗的单位。(2)家庭治疗的目标和焦点是改变家庭内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间不良的互动方式。(3)家庭治疗注重家庭此时的境况以及家庭成员间互动的实际过程,并着意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4)家庭治疗以心理学、家庭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3、简述家庭治疗过程中,各种学派所持有的一些共同理念。P

2、126(1)家庭是一个有机系统。(2)家庭成员的不良互动关系和沟通模式是孕育家庭问题的内在结构性因素。(3)现实的家庭问题和个人问题家庭生活过程中长期积淀的产物。(4)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情感群体,治疗师需要与家庭结成稳固的治疗联盟。(5)家庭有权利自我决定有关治疗的事项。4、简述家庭治疗中家庭治疗师的角色。P124家庭治疗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及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家庭治疗师的角色通常有以下几种:(1)促进家庭转变的推动者;(2)提供咨询和辅导的教导者;(3)联结求助家庭和有关社会机构的协调者;(4)广泛发动社会资源帮助求助家庭的组织者;(5)对求助家庭表示理解和支

3、持的联盟者。5、简述家庭治疗结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P129结案一般要事先告知家庭,取得家庭的同意,并留有一到两周的准备期让家庭适应。(1)接近结束阶段时要逐渐延长两次会谈之间的间隔时间。(2)结案时坚决果断。(3)引导家庭有准备地面对将来。(4)结案后,治疗师要及时从这个案例中抽身出来,并在以后对这个家庭的情况严格保密。6、简述中年夫妻产生婚姻危机的主要原因。P226司登堡和司里堡提出,如果把家庭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的婚姻满意度连成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是呈“U”字型,即初婚和年老时,夫妻的婚姻满意度都比较高,而中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相对较低。原因在于:(1)价值观的差异。(2)互信程度偏低。

4、(3)沟通时间不足。(4)外遇机率提高。7、简述引起我国夫妻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P297(1)性别歧视。(2)双方性格无法调和。(3)生理障碍。(4)婚外恋,一方情感转移。(5)家庭关系和家庭经济纠纷的压力。(6)社会强制性压力。此外,缺乏两性相片的技巧与方法,不懂得如何满足对方的需求,彼此感受不到对方的爱,也会使夫妻双方误认为感情已经破裂而导致离婚。8、简述中年夫妻婚姻的特点及原因。P226司登堡和司里堡提出,如果把家庭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的婚姻满意度连成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是呈“U”字型,即初婚和年老时,夫妻的婚姻满意度都比较高,而中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相对较低。原因在于:(1)价值观的差异

5、。(2)互信程度偏低。(3)沟通时间不足。(4)外遇机率提高。六、论述题1、评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社会工作意义。P96-100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目前在学术界被广泛传播和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重视家庭发展中的阶段性、家庭生活中的转折事件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家庭任务和家庭规范、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角色的认知及其适应性调整的重要性等。在该理论看来,对于整个家庭发展而言,家庭生活各阶段是前后延续的,其间有一种转折和衔接,后面阶段将受到前面阶段的影响;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别的发展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

6、将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家庭生活;阶段之间的转折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焦虑的时期,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了解有助于家庭社会工作者进行家庭评估,以便确诊个案家庭在哪种发展阶段以及这种发展阶段所可能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对那些非传统的家庭(如单亲家庭)而言,这种作用尤其明显。此外,对于一些有残障成员的家庭而言,家里如果有生活不能自理的子女,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始终处于养育期,父母扮演照顾子女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对这种家庭的介入,必须根据其特殊性的发展需求,寻求社会福利系统的介入,协助其满足家庭发展阶段的需要。2、评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点。P164(1)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注重

7、个人“从内而外”的改变,这是正本清源之道。(2)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处理的是家庭中的沟通“过程”,而又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家庭自己去寻求一个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式,所以适用性广。(3)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是“经验式”的。(4)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中,改变涉及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5)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基本信念是对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注重滋润和关注,因此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治疗的过程就是正面的经验,所以较少遭遇家庭的抗拒和不配合。另外,萨提亚家庭治疗法还有注重情绪疏导、注重经验和人文关怀,注重治疗师的导演作用和经验等特征,因此,萨提亚的治疗法被有些学者归为“经验-人本主义”取向的一

8、派。3、论述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点及局限性。P176特点:(1)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重视增强家庭改变时的自由和能力,不强迫家庭改变,又重视治疗师的干预作用;(2)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反对对家庭的强迫和建议,尊重家庭充分的选择自由和治疗师的灵活、不拘一格,又发展出一系列程序化的技巧;(3)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既要求治疗师与家庭共情,又要求治疗师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警惕涉入太深;(4)既要求建立治疗假定,又要求治疗师去诊断;(5)系统式家庭治疗采取资源取向,既类似又不同于精神分析的自我分析技术、存在主义哲学倾向以及高度尊重个体选择的自由与权利的人本主义倾向等。局限性:(1)往往没有确定的方案和建议,可能使

9、救助者产生失望情绪;(2)主要采取通过问问题引发来访者的思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有些来访者可能难以理解治疗师的意图,双方无法互动,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另外,内省性的问题可能带来复杂的局面,结果可能是不确定的。4、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P284(一定要适当展开论述,并要联系实际)(1)传统的不平等的性别意识惯性是导致我国家庭暴力的深层原因。一方面,男性通过控制和统治女性身体来实现家庭中的男性父权统治,另一方面,对于女性而言,传统的性别意识惯性使得他们对自己的丈夫的施暴行为采取一味忍让和避让的态度,甚至为丈夫的暴力行为寻找合理化或者宿命论的解释,从而助长了家庭

10、暴力的恶化。(2)家庭内部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关系是家庭暴力冲突的重要原因。在一个家庭中,占有较多资源的家庭成员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力,形成对其他成员的支配关系,如果协调不当,彼此之间就会发生冲突甚至发生家庭暴力。(3)家庭成员背景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情绪是家庭冲突发生的重要媒介。家庭成员的背景差异会导致家庭成员在家庭沟通和处理家庭事务中采取各自的方式,协调不好就容易导致对立情绪。(4)家庭成员对家庭现状合理性的认识分歧是家庭冲突最常见的现实原因。对于家庭现状合理性的认识,包括对家庭物质生活环境、精神生活环境、情感活动等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如果家庭成员认为家庭现状的某个方面是不合理的,他就有可能表示不满,

11、从而导致家庭纠纷和家庭冲突出现。(5)社会干预和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家庭暴力的外部原因。过去,家庭冲突向来是邻居不问、社区居委会不管、执法部门不理的“三不”领域,而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往往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不向外部力量包括国家法律部门求助。社会力量也一般持一种不干预或尽量少干预家庭事务的态度,加上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不健全,或缺乏操作性而流于形式,更加助长了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气焰。5、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帮助家庭构建良性的亲子关系。P252(一要适当展开论述,并要联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于维护整个家庭的稳定和谐、对于子女的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构建良性的亲

12、子关系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父母自身行为的控制:提高自身素质。父母文化水平影响亲子关系,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家庭关系相对越好。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改变对子女的认识和态度。父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如孩子是我自己的,我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学习好是最重要的,否则就一无是处等等。作为父母,首先应改变这些错误的认识,其次,要在孩子面前保持一种和蔼、关切、耐心、交流、鼓励、欣赏的态度。树立榜样效应。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父母应当意识到自己的任何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到子女,因此,父母应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给子女一个良好的示范榜样。( 2)加强亲子沟通:定时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促成良好行为的形成。沟通时父母要注意保持一种不加指责的态度,鼓励子女毫不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这种沟通会使子女形成对父母的信任。情感发泄。最好的发泄方式是给孩子一个诉说的机会,让孩子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父母应鼓励孩子说出来,并认真倾听子女的诉求,及时加以解释、辅导和宽慰。( 3)角色互换:角色互换的基本观点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分析看待某一问题。目的是理解对方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灵相融。孩子从父母的角度去体验父母的心理状态,父母则从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父母与子女互相体验对方的思想与情绪,也可以达到互相理解消除隔阂与冲突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