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精解离婚房产分割纠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715369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律师精解离婚房产分割纠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律师精解离婚房产分割纠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律师精解离婚房产分割纠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律师精解离婚房产分割纠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律师精解离婚房产分割纠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律师精解离婚房产分割纠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律师精解离婚房产分割纠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律师精解“离婚房产分割”纠纷张生贵 北京天依律师事务所【要点提示】离婚案件中,除了孩子抚养问题,离异者最关注的就是房产的分割。由于房 产价值大,在婚姻财产中所占的比重大,因此,在相当数量的离婚案件中,因为 夫妻双方就房屋分割不能达成统一意见,当事人之间争议较大,且双方证据意示 不强,导致处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律师提示】司法实务中对婚姻财产分割按照“先析产后分割”的程序处理,析产主要解 决的是划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与“婚前个人财产”、“家庭成员 共同共有财产”。现行婚姻法对夫妻财产规定有“婚后共同财产制”、“夫妻约定 财产制”、“特有财产制”三种;婚姻法规定以“婚后共同财产制”为原

2、则,以“夫 妻约定财产制”和“特有财产制”为补充。“家庭成员共同共有财产”主要是指 夫妻婚姻与其他家庭成员一居生活,家庭各成员共同购置的财产,由全体家庭成 员共同享有权属。析产划分的主要原则,一看财产来源,二看对财产的贡献,三 看形成时间阶段;如争议的财产取得时间及来源在婚后,则原则上按夫妻共同财 产对待,这是一项法定原则,但是如果夫妻双方对财产所有权归属立有书面约定, 就要依照双方约定的财产权属进行分割;还有一项“夫妻特有财产制”,指的是 夫妻双方能够证明某些财产虽然取得时间及来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主张权 利的一方能证明取得此项财产系婚前个人财产转化或婚姻关系存续期内的个人 积蓄,此项财

3、产就属于个人特有保留财产。析产清楚了,分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案情介绍】案情一:吕男与郑女自 1990 年 4 月 8 日经人民政府登记结婚,2000 年 9 月 18 日经法院判决离婚;汪某系郑女的娘家母亲,2000 年 1 月郑女与其母约定, 将郑女名下的一处房产转移到汪名下,后经吕男发现,吕男认为这是其与郑女的 夫妻财产,郑的转移行为侵害了婚姻财产,随反映到检察院及市房管局,经相关 单位调查,确认汪与郑的行为属恶意串通转移财产,登报声明注销汪更名的产权 证,2000年 2月汪某向法院提起确权之诉。争议焦点:涉案房产是吕男与郑女的夫妻财产还是汪某的个人财产? 案情二:张先生同李女士与 2

4、000 年结婚,婚后第二年张先生将原单位公租 房以成本价购回。2007 年张、李双方感情出现破裂,李女士提出离婚,同时要 求对住房按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张先生称此房是个人财产,双方发生争执, 诉至法院。张先生述称:现住房屋演化过程是:1988 年由单位分给得一处职工 宿舍,1994 年单位给调换成现在的住房,1999 年以前采取低租金承租方式承租 居住,1999 年张先生所在的单位依照国家房改房政策出售,张先生用婚前个人 积蓄交付了房款。1997 年 3月 28 双方结婚,自结婚到购房,婚姻时间很短,在 1998 年 3 月女方查出病,李女士的单位的效盖不好,每月只发放 200 元生活费,

5、李女士没有其他收入,一直到 2003 年分居,据此说明李女士对购房没有任何投 入。【法律评析】针对案件一:法院审理后查明的事实:、涉案房产是1997年由郑女士与吕先生婚姻关 系存续期间购得,交款人为郑女士,专用发票开具购房人为郑女士;、郑女士 以本人名义同国信公司签约购房;、郑女士委托国信公司办理购房产权登记事 宜并出具委托书;、郑女士以本人名义向房管部门交纳购房税金;、办理产 权证时交纳手续费、登记费的发票均是郑女士;、产权部门核发郑女士为持证 人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多年来郑女士、吕先生装修、管理、出租争议房屋及 收取租金;、郑女士在法庭自认贷款系自己借用汪某某之名,汪某某在诉讼中 自认贷款

6、系郑女士自己所为;同时,汪女士向法庭提交了如下证据:郑女士交付 房款中有三次写的是汪女士的名字;开发商单位证明郑女士曾向单位提出要求, 将原先开具名称为汪女士的发票换成郑女士的名字;汪女士提交了四份贷款协议, 拟证明以此贷款委托郑女士交付部分购房款;此案中汪女士诉求法院,要求法院认定此房为汪个人所有,而吕先生要求 法院将涉案房屋确认为吕女士与吕先生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有财产,法院 历经多次判决,既有判汪女士所有,又有判吕先生与郑女士夫妻共有。究竟如何认定,这要看法律规定及证据证明的事实,从法律规定看,现行 婚姻法对夫妻财产规定有“婚后共同财产制”、“夫妻约定财产制”、“特有财产制” 三种;

7、婚姻法规定以“婚后共同财产制”为原则,以“夫妻约定财产制”和“特 有财产制”为补充。就本案而言,如果争议财产取得时间在吕先生与郑女士婚姻 关系存续期间,吕先生与郑女士没有书面约定财产归属,则依照法律规定的夫妻 法定财产制确认为夫妻共同财产,汪女士诉求此财产应当为其个人所有,需要向 法庭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财产来源,也既涉案房产属于自有财产购得,无其他任 何外来掺入,但从案情看,房产是郑女士签约从开发商处购得,婚姻法规定夫妻 属于一个钱袋,郑女士的签约购房行为,只要发生在婚续期间,必然属法定夫妻 代理行为。这里需要注意到一个重要问题,郑女士自称是替母亲汪女士购房,但 不能提供委托购房证明,更让人生

8、疑的是,郑女士的说法发生在其与吕先生感情 破裂离婚之机,因此,从情理上看,郑女士的说法存有问题,加之此前吕先生发 现郑女士与汪女士曾更名转移房产被房管部门确认为恶意而注销;另外,法庭审 明汪女士提交的贷款购房证据缺乏真实性,没有资金实际流向的证据,且房款交 付时系郑女士借用汪女士的名义,汪女士从未与开发商协商过,也未向开发商提 供身份证件,汪女士也不能证明其与吕先生、郑女士共同生活的证据。依据婚姻 法关于夫妻法定财产制原则,涉案房产应当属于吕先生与郑女士的夫妻共同财产 另外,如果汪女士能够提供购房款来源的话,能否说明房产必然属于汪女士个人 所有,答案是未必,本案中的房屋所有权登记在郑女名下,汪

9、认为购房有出资, 从物权法原则判断,汪与郑之间并无物权归属关系,可能存在着“母女出资关系”, 或借名购房关系;是否有三人共同共有权属关系?这要看其他条件,笔者曾经写 过一篇文章“共居并不必然同财”,在夫妻与其他成员共同生活的家庭里,分割 共同财产必须先将夫妻共同财产在家庭共同财产中分出来,然后才能在离婚诉讼 的夫妻之间分割。家庭共同财产的概念和特征:家庭共同财产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 生活存续期间,对共同所得和各自所得的财产约定为共同所有的共有财产关系, 关于家庭共同财产的法律特征有以下几点:1、家庭共同财产的发生以家庭共同 生活关系为前提,依成员约定而发生,家庭共同财产关系并非因存在家庭

10、共同生 活关系而必然发生,即共居并不必然同财产生家庭共同财产,必须还要经过家庭 成员的协商选择进行约定。2、家庭共同财产的权利主体可以是家庭全体成员, 也可以是家庭部分成员,构成家庭共同财产的权利主体,一是对家庭财产要有贡 献交给家庭共有,二是有愿意成为家庭共同财产权利主体的主观意愿。这两个条 件是一致的,只有具备同财的意愿,又有同财的行为,才可成为家庭共有的权利 主体。幼年子女和父母共亨所有权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同样,认为共有关系只依 家庭共同生活关系而发生无须经家庭成员约定而发生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3、 家庭共同财产的来源为家庭成员的共同所得和各自所得,首先是共同所得,如共 同创造的成果、共

11、同断承的财产、共同接受的赠与等,其次,是家庭成员的各自 所得而按协议纳入共同的财产。4、家庭共有财产与夫妻共有财产发生的条件正 相反,夫妻共有财产的发生是双方不选择其他夫妻财产所有形式,为消极行为构 成要件,家庭共同财产为家庭成员约定采用财产共有形式,为积极行为构成要件。 夫妻共同财产包溶在家庭共同财产之中,并不分份额,不能为共同财产,子女给 付父母的赡养费,这是必履行法定的义务,具有严格的人身关系,属于父母个人 所有,不能作为共同财产,“共同共有”是各共有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效力共同 结合在一起不分份额地共同所有某项财产,“共有”分狭义上的共有与广义上的 共有,狭义上的共有是指合有,广义上的共

12、有包括合有和总有,家庭共有是家庭 成员为共有所做的一种选择,一经选择共有,共有的内容就完全依照法律的规定 来确定,从法律上看,只有“家庭关系的存在”、“家庭成员对家庭财产的形成作 出贡献”、“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有约定”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可以认定为共同共 有。针对案情二:查明购房款是张先生婚前的积蓄,张先生证明购房款来源是 在 1996 年张先生借给一家企业 97750 元,1999 年还款 70000 元作为交付房款来 源。那么此房该如何析产,是个人财产还是共同财产,产生的主要问题在于“财 产取得时间和来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张先生提出了购房款系婚前个人积蓄, 能否证明房产属于个人财产,婚姻

13、法司法解释对此类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只规定 以共同财产购买的房产属于共同财产。根据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一 方婚前承租婚后用个人财产购买的房改房应当认定为个人财产。房改房是根据职 工的职务、工龄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给职工的福利,按房改政策出售,是国家 多年实行低工资制后的福利性补偿,按成本价售房给职工等于将多年积累的工资 差额一次性地补发给职工,因此,对购房前结婚不久的人来说,此房实际上是用 购房一方婚前工资取得购买的婚前财产,如果另一方对购得的房改房仅凭交款时 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即主张是夫妻共同财产,是不公平的。婚后购买婚前由一 方承租公有房屋过程中,可能存在以“共同财产购买”和以“

14、个人财产购买”两 种情况,对此应当区别情况予以处理:对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有房屋婚后以个人 财产购买的,房屋权属处理意见表现为公民取得房屋居住权是基于与国家、单位 之间的房屋租赁关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其对承租的房屋只享有占有使用的 权利,对婚后以个人财产购买的婚前承租房屋是否应当认定属于共同财产法律上 没有规定,实践中也不能简单作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司法实务中对婚后以个人财 产购买由一方婚前承租房屋的权属认定和处理须非常谨慎,如果产权登记在个人 名下、系婚后个人财产购买的,应属于个人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实 务问答指导意见:在离婚案件中以男方名义购买的房改房能否判归女方所有?答 复称:

15、我国城镇居民按照国务院房改政策从本单位购买的公有住房即房改房,在 出售前基本上是由单位职工以低租金承租的房屋,根据房改政策职工购买公有房 屋实行市场价、成本价或标准价,公有住房出售的有关规定,确定房改房权属即 夫妻共有财产还是个人财产是分割的前提,对夫妻婚后以共同财产或个人财产购 买婚前由一方承租的房改房,并将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房屋权属的确 定:对婚前由一方承租婚后以个人财产购买的房改房的权属由于情况复杂,政策 性强,婚姻法及现行司法解释未对此问题作出规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人民 法院在认定和处理上应当谨慎,因案而异。房屋权属证书记载的权利主体为个人, 购房人以婚前个人财产购买或双

16、方明确约定为个人的,属于个人所有。这里还存 在一个问题,房改房按成本价出售时,享受夫妻双方的工龄优惠是否按共同财产 对待,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意见(2000)法民字第4 号:关于在享受 本人工龄和已死亡配偶生前工龄优惠后所购公房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函的 复函:用自己的积蓄购买的公有住房应视为个人财产,购买公有住房时享受的配 偶的工龄优惠只是属于一种政策性补贴,而非财产或财产权益,应予查明购房款 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积蓄,还是配偶一方的个人所得,以此确认所购房屋是夫 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如果购房款是夫妻共同的积蓄,所购房屋应视为夫妻 共同财产。如果购房款是个人积蓄,应当认定所购房屋是个人财产。【律师解析】 离婚案件中房屋分割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城市房屋也有农村房屋,既有公房 也有私房,私房中不仅有商品房也有售后公房。1、售后公房的分割: 售后公房也称房改房,是指职工单位将公房以工资货币分配方式出售给职工 职工以标准价或成本价购买,从而对购买的房屋享有部分产权或全部产权的住房 公房实际上是卖给夫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