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7153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XX镇XX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XX市XX县财政局XX县水利局1 综合说明31.1 工程概况31.2 工程地理位置31.3 工程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31.4 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5 工程经济评价42 基本情况52.1 自然概况52.2 社会经济状况63 工程项目的建设依据和原则83.1 工程项目的建设依据83.2 工程项目的建设原则84 工程建设任务及规模104.1工程区社会经济概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104.2 水量平衡分析134.3 工程任务及规模155 工程布局和典型建筑物设计165.1 设计依据165.2工程总体布置175.3 主要建筑物设计176 施工组织设计2

2、16.1 施工条件216.2 建筑材料216.3 施工导流、截流216.4 主体工程施工216.5 施工总进度227 工程管理227.1 管理机构227.2 工程运行管理体制247.3 工程运行经费268 环境影响评价268.1 环境影响268.2 水土保持278.3 环境水保投资289 工程投资估算299.1 编制说明299.2 投资估算表299.3 资金筹措3010 效益分析和经济评价3010.1 效益分析3010.2 经济评价3211 结论33附图341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县XX镇XX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工程业主:建设单位:XX镇XX居委会编制日期:2006年6月30

3、日工程功能:1、满足工程区2000亩灌面的农业需水;2、解决项目区1000亩蔬菜基地的灌溉用水;3、解决项目区150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2 工程地理位置行政辖区地理位置: XX县位于XX市东部边缘山区,东邻巫山县,西接云阳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恩施市、利川市毗连,北与巫溪县接壤。地理座标为东经10901171094558,北纬302919312223之间。县境内东西最大距离71.4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7.7公里,幅员面积4099.28公里。 XX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XX东北边缘山区,长江三峡入口处。幅员面积4099.28km2,辖30乡镇、1个风景区管理委员会,384个行政村;2004年末

4、XX县总人口101.6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725万人,人口密度248人/ km2,耕地面积101.2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6亩。XX县林特产资源品种丰富,尤其是柑桔、烟叶、药材适种面积大,产量高。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原煤、硫铁矿、铁矿、石灰石、石膏矿等20余种,其中煤的储量约为6700万t,可开采量4000万t,XX县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51.3万kw,经济可开采量约27万kw。XX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地域人文资源,境内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及文物较多。据统计,XX县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60.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687元。 工程

5、所在地:XX县XX镇XX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位于XX县XX镇XX居委会。工程距XX新县城85公里。XX镇位于XX县境南部,距新县城91Km,地处东径109614”至1091510”,北纬303819”至30”4730”之间,东邻青龙镇,南接云雾乡,太和乡,西与梅魁乡连界,北与马驿乡,范家乡接壤.1.3 工程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本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及主要工程量见下表:工程建设主要任务工程类型建设类型数量任 务1.4 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工程投资估算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进行估算。本项工程估算总投资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万元,临时工程 万元,独

6、立费用万元。本项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工程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国家补助国家贷款国外贷款地方政府筹资群众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合计资金数量(万元)0.000.000.000.000.000.000.00比例()非数字非数字非数字非数字非数字非数字1.5 工程经济评价本项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经济净现值为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经敏感性分析,在各种浮动条件下,经济内部收益率均大于12,经济净现值均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均大于1,可见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2 基本情况2.1 自然概况2.1.1 气象水文1.气象工程所在区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夏季日照多,冬季日照少,且早春霜雪少

7、,夏热多伏旱,晚秋多阴雨,冬短少严寒。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079 mm,最少年为850 mm,最大降雨量为1370 mm;多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2;多年平均日照1612 h;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00mm,最多年1500mm,最小年1280mm。2.水文 XX县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和,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春季气温回暖早,但回长江不稳定,由于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寒潮、低温、冷害较为频繁。夏季连晴高温伏旱,秋季气温下降快,多秋绵雨。冬季多雾,霜雪较少。 据多年观测,全县多年平均气候为16.5,降水量110

8、02100毫米,常年日照时数1639.1小时,太阳总辐射值93.7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95330天,10的积温为24806300。2.1.2 地质地貌1.地质1、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2、碳酸盐岩类岩溶水。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烈度为度,属。2.地貌 XX县属盆东山地的一部分。地质构造决定了全县地貌基本轮廓,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多种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致使县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其总的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东部略高于西部,高差悬殊;构造控制明显,区域差异大;地形破碎,溪河纵横,山大坡陡,岩层破碎,碳酸盐类占50.4%,碎屑岩类占4

9、9.6%。 境内地貌形态及其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的严格控制,境内地质构造分属大巴山弧,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且处于其交接复合部位。构造形迹主要是褶皱、背斜一般较紧凑狭长,向斜相对较宽缓,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大体一致。地层全为沉积岩,自志留系至第四系,除缺失白垩系和第三系外均有出露,但各构造差异迥然。 综上所述情况表明,XX县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因此,自然地理各个因素中,地形地貌起着主导作用,自然资源的差异在垂直分布上十分鲜明突出。2.2 社会经济状况2.2.1区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近年来,XX市XX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

10、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据统计,上年底XX市XX县国民生产总值达6040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10000万元,第二产业为494000万元,第三产业为万元。XX市XX县共辖31 个乡镇,384个村,总人口101.6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725万人。2.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1.区域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现状1)工程现状 2004年底,全县已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4429处(不含微型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5595万m3,其中: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43座,引水堰544条,山平塘3836口。有效灌溉面积16.65万亩。 XX集镇水厂现采用水源为熊家榜地下水,

11、位于集镇南边,日可供开采量300立方米,仅够集镇3个小时用水,严重制约了集镇的发展,急需对供水工程水源进行改造。2)存在问题XX市XX县大部分水利工程由于各种病害原因,现蓄水量远远低于设计蓄水量,部分蓄水工程处于报废状况,基本没有蓄水效益。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利工程偏少,水资源利用率不高。(2)水利工程病害较多,特别是小(一)、小(二)型水库运行年代久,且多为无设计、无施工质量控制、无勘察和验收的“三无”工程。现多不能正常蓄水,不能达到原设计和有效灌溉面积。(3)部分蓄水(特别是山坪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因病害问题蓄水能力问题降低,蓄水量很小。(4)大部分蓄水工程因存在不同病害,限

12、蓄和放水设施报废,不能放水灌溉农田,导致其实际灌面远远小于设计灌面。(5)大部分蓄水工程因资金等问题,渠系不配套,且已成渠系因运行年代久,部分地段长期未运行,年久失修,现垮塌和渗漏极为严重。(6)由于存在以上不同病害的原因,导致水利工程蓄引水效益较差,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蓄引水效益。导致运行管理较差。2.工程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现状1)工程现状工程区现有引水工程1处,提水工程1处。工程总可供水量(在P=75%时)为7.3万立方米。2)存在问题(1)部分蓄水(特别是山坪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因病害问题蓄水能力问题降低,蓄水量很小。(2)大部分蓄水工程因存在不同病害,限蓄和放水设施报废,不能放水灌溉农

13、田,导致其实际灌面远远小于设计灌面。(3)大部分蓄水工程因资金等问题,渠系不配套,且已成渠系因运行年代久,部分地段长期未运行,年久失修,现垮塌和渗漏极为严重。3 工程项目的建设依据和原则3.1 工程项目的建设依据1.指导思想本项工程建设应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采取 “民办公助”的方式,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条件的地方新建部分小型水源并配套灌排设施,提高灌溉水的

14、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相关规范1、XX集镇供水工程改造项目可研报告2、水源水质检测评价报告3、设计委托书4、取用该水源与当地农户的用水协议,取用该水源的取水许可证,取水池土地征用批文,管道经过处的占地补偿协议。3.2 工程项目的建设原则1.突出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及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包括粮食增产潜力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的区域以及农民民主管理意识强、自愿申请加快建设的区域和已落实工程管理责任,特别是建立了规范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区域。工程建设类型主要考虑能够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及灌溉需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包括:(1)小型水库(引水)自流灌溉区的取水枢纽、固定渠道(含排水沟)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及涵闸等建筑物建设的主要工程内容、工程量。(2)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固定渠道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及涵闸等建设的主要工程内容、工程量。(3)井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4) 小型水源工程,包括新建塘坝、小水窖(水池)、闸坝等蓄水设施、提水设施以及增加灌溉面积配套渠道的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5)为灌溉排水服务的农村小型河道治理(乡村河道为主)、排涝(渍)泵站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2.统筹兼顾充分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