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712324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 读悟写 三级联动”理念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 叶燕明【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初步整体把握单元的内容,激发阅读愿望,及时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才能让教学事半功倍。结合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主要理念及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本“单元导读课”的理念是“以趣导学,以读代讲,以文带文,自主学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了解教材内容,包括本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唤起学生探究“我爱阅读”这主题的相关内容的积极性,初步感知了解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从而激起阅读的兴趣,

2、为单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从关注课文内容走向习得表达形式,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做好准备。 2. 从初步集中识字中,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3通过拓展“两翼”教材,初步感知“我爱阅读”的主题。【教学重点】 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了解学情。【教学难点】 激发阅读兴趣,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感知主题。1以新语文主题阅读第2课魔毯,作为故事引入,了解课文中的“魔毯”指的是什么2以诵读主题式经典诵读中没有任何快艇像一本书为小结语,引出本单元的主题“我爱阅读”。(1)多形式读文段:自由读,合作读(镂空读)。(2)以内容理解为小结,引出“我爱阅读”的主题。3

3、学习书本第一页的“单元导读语”。(1)自由读:你知道本单元的阅读要求吗(2)交流分享。【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单元伊始,以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魔毯,以及诵读主题式经典诵读中没有任何快艇像一本书来导出单元的主题,通过阅读单元的导读语,了解单元的额阅读要求,这自主的过程,学生是兴趣盎然地在头脑中牢牢地植根了“我爱阅读”的主题,这样的设计目标明确,整体的意识非常的强烈。二、激趣导读,整体把握。1引导学生看目录,了解单元的主要内容。2四人小组合作,每人选一篇课文快速阅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内容。(1)分组选课文默读。(2)根据填空,交流分享。读了窃读记,我知道了作者(在什么地方)读

4、书,在那儿(遇到什么不便)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我从(谁) 和(谁)(怎样)。的对话中,知道了他们对读书的见解是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伴,我知道了作者选一本书陪伴自己旅游的理由是(什么)。读了我的“长生果”,我知道了作者写童年读书时的 (什么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出示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表达要求和表达内容。【设计意图】“新语文主题阅读”的核心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在一起,也就是“以藤串瓜”,“我爱阅读”是本单元的“藤”,以语文教材为主体,那“瓜”就是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和“两翼”教材。学生在多媒

5、体的帮助下,初步了解了各课文的主要内容后,重要一点就是要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主要内容,这缘于人教版教材的编排特点,每个口语交际与习作都为我们单元课文的学习表达内容有了提示和要求。这样的设计,能让单元的内容整体冲击这学生的头脑,建立了整体的意识,对单课的学习埋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自主认字,集中识字。1自主认读语文书179页“生字表一”第一单元的所有要认识的26个生字,和“生字表二”中第二单元要求识写的27个生字。要求:借助拼音大声读出生字,不懂或难记的生字用“”圈出来。2同桌交流,互助识字。【设计意图】要摸清学生学习基础,才能让教学有的放矢。要了解学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留下足够的时间

6、让学生自主认字,在这过程,完全是自由的空间,自己通过生活识字、阅读等识字量多的学生能有展示的机会,对识字能力稍差的学生也给他们一个了解自己,努力争先的平台,这样的集中识字,旨在摸清学情,为单课的学习突破难点埋下了基础。四、设疑生趣,探究学法。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学习本单元有什么困难呢你喜欢怎样学习本组课文呢【设计意图】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方法的主动权交给他们,甚至连布置什么作业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当然,这过程需要老师巧妙地引导,这时,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令人欣喜的。同时,方法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民主提出的,实行起来更具有积极性。五、布置作业,诱趣结课。作业:1用十天时间完成“预习

7、卷”。2选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第一单元中喜欢读的故事,为争当“故事大王”做准备。3把主题式经典诵读中我爱阅读9篇诗文各读一次,能自选一首背下来就是“背书小能手”。【设计意图】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方法的主动权交给他们。用十天的时间完成本单元的“预习卷”,给足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为“争当小小故事王”和“背书小能手”做好了诵读和背诵的准备,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孩子们必定喜欢这样灵活的作业布置。1窃读记教学设计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心小学梁爱兰【设计理念】“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窃书”的经历与感受。目的

8、是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学时,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抓住课文记叙的线索,体会“我”“窃书”的感受。边阅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重点研读关键的词句,积累与感悟词语的精妙。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乐趣,课外拓展阅读,使阅读走向生活,走向孩子的内心。【教学目标】、认识“窃、腋”等个生字,会写“窃、炒”等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

9、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激情讲述,引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个小女孩她为了读书饱受辛酸吗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她是怎样读书的。【设计意图】教师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情感。“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个小女孩她为了读书饱受辛酸吗 ”“读书”很平常的一件事,为什么会饱受辛酸呢引发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期待。二、 板书课题,师生质疑.板书课题窃读记。.齐读课题,读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在什么地方窃读为什么要窃读

10、窃与偷的区别.师质疑: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窃读的滋味写清楚、具体的【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窃读记”的“窃”这一重难点,巧妙地通过提出、归纳学生质疑,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文重点解决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自己生成的疑问走进了文本,初步感受小女孩读书经历的种种滋味。三、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设

11、计意图】对作者的了解,一是更好的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二是更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四、初读课文,感悟大意.出示生字新词,生自学,读准生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从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捕捉课文重要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五、合作交流,深入理解1.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归纳:课文写了三件事:(三件事:一是写了换店续看,二是藏身于众多顾客三是借雨

12、天读书三个场景。)2.找出作者窃读时经历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读通句段】快乐的句子有:(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2) 还有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4)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惧怕和辛酸的句子有:(1)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

13、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2)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3.深化情感,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体会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清新、流畅。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课文中,作者既有直接表达自己读书的快乐,也有表达读书很辛酸的句子。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课后,大家把这些句子要熟读,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

14、章文段的空白处。【设计意图】熟读课文,批注式阅读,避免了繁杂、重复的抄写,让孩子在阅读、熟读的基础上有自己个性的思考,这样的作业,既是为下节课做好预习,更是激发孩子独特的情感表达。第二课时一、名言导入,激活兴趣交流读书感受,从冰心名言入手,谈谈读书收获。【设计意图】以读书名言导入,力争让学生回忆他们的读书生活与经历。让他们清楚知道阅读带来的乐趣、益处。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二、引导品读,直奔中心1.细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快乐是什么为什么又惧怕【设计意图】用直接找中心句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更能体会小女孩对书的如饥似渴。2. 品读词语、句子,在品读中感受小作

15、者窃读的快乐与兴奋。小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小姑娘快乐的语句,用“”勾出;找出能体现小姑娘感到惧怕的语句,用“”勾出。3.引导想象,设身处地感受小作者的读书快乐与惧怕,身同感受。【设计意图】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须达意。在品读“字”“词”“句”中感受小作者爱书、爱阅读的那种窃喜的感受。此外,将学生带入文本,设身处地地感受着作者的感受,体会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无疑,朗读,有个性化的朗读更好地诠释着作者的感情。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集中体现小姑娘复杂滋味的语句,用“”勾出。2. 结合上下文理解“国文老师说的话让我有动力: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设计意图

16、】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段或者句子的意思,是高年段阅读理解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阅历,准确把握句子含义。3.同桌结合实际情况深入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白。4.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小姑娘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文本里“探宝”,自读自悟,尊重学生个性的学习方式。此外,这样的问题“导航”目的清晰地指引孩子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去品读。四、拓展阅读,课内延伸1.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2. 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3. 再次品味,深层体会题目“窃”的原因,并小结课文。【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些表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教师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