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71032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化工装置火灾事故很多,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对容易发生事故 的部位也比较清楚,但生产过程中造成火灾的因素很多,涉及面也 较广,特别是引起火灾的主要成因有的不易搞清楚,因此,化工装 置火灾事故调查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目前,大型化工装置大多 是集智能化数字控制的,各个仪表数据均由中控室电脑控制,大部 分工艺操作在电脑控制室即可完成,在控制电脑上保存了大量装置 的实时数据。同时,在相关的技术资料里也有装置的工艺参数、设 计参数及各种压力、温度控制指数,这些数据对火灾调查有着重要 的利用价值。笔者从中石化集团茂名分公司化工分部乙烯装置一起 火灾调查中谈谈电脑实时数

2、据分析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的体会。一、火灾基本情况2008年 6月 3日 18时 55分,广东省茂名市于茂名市茂港区飞 机岭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化工分部 64万吨/ 年乙烯装置 2 号裂解装置因雷击晃电造成部分设备跳车,引发管道内压力、温度 急剧上升,导致 2 号炉北侧出口膨胀节脱裂,高温裂解气漏出着火, 造成火灾,过火面积500川,火灾造成该装置线停产检修,造成巨 大经济损失。二、数据分析在调查过程的应用火灾发生后,调查人员迅速调取了变电站、电气车间、裂解装 置中控室等场所电脑控制的实时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明确了调查 方向,查清了火灾原因,认定了相关人员及单位的责任。这些数据 在火灾调

3、查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排除了成因的干扰因素。火灾后,由于当日18时 20分左右,茂名地区为强暴雨天气,厂区主电源的华南主网的榭平岭220kV 变电站外线遭受雷击,一系列雷击过后,该单位即发生了火灾,加上 该单位许多线路未安装氧化锌避雷器,事实是否是由于雷击引起火 灾的呢?对次,调查人员迅速调取了榭平岭变电站 1139 开关故障录 波图,该图实时数据显示 18:32:17 时,榭平岭变电站 1139开关距 离I段保护动作,延时60ms开关1139跳闸。本次故障造成乙烯动力 厂管辖的北站主配 6kVI 段母线低电压时间共 1.3 秒。当外线停电的 情况下,自投的定植时间为 2 秒,

4、数据表明雷击只是造成了晃电, 而并非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排除了雷击造成火灾的因素。从裂解车间电脑中控操作台调取监控数据显示:18: 46: 49,急冷水塔塔顶压力超过压力表量程 (200KPa,急 冷主操打开急冷水塔TB-220塔顶控制阀向D火炬泄压;18: 48,操作工先后对 2#裂解装置的 5#、3#和 2#炉实施紧急停 车,其他 1#、 4#、6#、 7#炉调整负荷。19:00,火灾发生后, 2#裂解装置紧急停车,操作人员紧急切断全部裂解炉的进料及燃料气等,同时关死急冷油到炉区的调节 阀。调查人员认真分析了现场操作工的操作程序,并及时听取了化 工专家的意见,综合火灾现场情况,排除了因操作

5、不当造成火灾的 因素。2、提供了准确的调查方向。根据火灾现场痕迹,及目击证人证 实,调查人员很快确定了起火部位为 2#裂解装置 2#炉北侧。调查人 员在起火部位发现 2#炉北侧出口的膨胀节脱裂。是什么原因导致该 膨胀节脱裂呢?调查人员及时调取了 2#裂解装置中控室电脑数据, 电脑数据记录 18点45分 2#裂解装置 2#裂解炉网管内压力从 0.22Mpa 开始上升,达到18点56分压力达到最高值0.428Mpa,随后急剧下 降至最低点。数据分析表明, 2#裂解炉管道内压力超过北侧出口膨 胀节设计压力(设计压力为0.35MPS),致使膨胀节脱裂,造成高温 裂解气泄漏着火,致使管网内压力剧降。3、

6、找到了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导致 2#裂解炉管道内压力超过 北侧出口膨胀节设计压力呢?调查人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经调查, 当出现紧急停车、管网压力、温度异常等情况时,该装置管网内物 料会向D火炬系统排放,以保证管网压力正常,D火炬系统也是装置 最终端的保护线。在64万吨/年乙烯装置区中共有6套装置向D火炬 排放,具体情况如下: 2#高压装置, 2#聚丙烯装置, 2#高密度装置,2#丁二烯装置, 2#加氢装置, 2#裂解装置。调查人员通过调取相关 数据发现 2#高压装置、 2#高密度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排放量为 0, 2#聚丙烯装置, 2#丁二烯装置, 2#加氢装置, 2#裂解装置四套装置 排放量分

7、别为 5吨/小时、 10吨/ 小时、 10吨/ 小时、 125吨/小时, 合计150吨/小时。加上2#裂解气压缩机CB301中压缸干气密封排气 压力高高连锁停车使之有大约 250吨/小时的裂解气排向D火炬系统 泄压,合计约400吨/小时。而D火炬设计排放能力为910吨/小时, 远大于实际排放量,从现有数据初步分析来看,晃电后装置向D火炬排放总量在设计范围内。随后,调查人员认真查阅了中控室电脑 上保存的数据,认定应该是 D火炬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排放受阻。根 据调查人员建议,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设备制造商、承建公司有关 人员打开了 D火炬顶分子封手孔,发现分子封中的钟罩已脱落,分 子封内件间焊接质量存在严重问题,部分焊缝未焊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