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70990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肾气丸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桂附 八味丸等,主治肾阳亏虚的 “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5 种病证, 后世医家通过不断临床实践和总结,不仅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而且衍化出许多 名方,现就肾气丸的临床运用作一探讨。一. 肾的生理特点、治疗要点1.1 肾的生理特点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主藏精1,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 具充脑、荣发、坚骨、固齿之用,有生发、温煦、滋养五脏六腑之功,只宜固藏, 不宜泄露,所以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证为主,故有“肾无实证”之说。素问, 六节藏象论篇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

2、论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肾病常见的证候有肾 气不固、肾阳虚衰、肾阴亏虚,以及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虚标实证如阳虚水泛、 阴虚火旺等。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赖肾气之蒸腾,所以 肾的病变常常影响膀胱,而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 的改变。膀胱的病变有虚有实,以实为主,实证常见膀胱湿热,以及尿路结石、 血瘀、气滞等证候;虚证如遗尿等常由肾虚引起。1.2 治疗要点肾病多虚,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2。肾阴亏虚,宜滋养肾阴;肾 阳虚衰,宜温补肾阳,但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应适当配伍 补阳之品,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

3、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温补 肾阳的同时,又应适当配伍补阴药物,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 阴助而生化无穷”。肾虚之证,分为阴虚、阳虚两类。阳虚之变,为寒证;阴虚 之变,为热证。治疗肾阴虚忌用辛燥,忌过于苦寒,宜施甘润益肾之剂,使虚火 降而阴自复,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疗肾阳虚忌用凉润和表散,宜施 甘温助阳之晶,使沉寒散而阳能旺,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阴阳俱虚, 精气两伤,则当两补阴阳。肾为阴阳之根而藏精,“精气夺则虚”,肾阴肾阳亏 虚,其病往往深重,治此纯虚之证,宜酌情佐以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益髓,资其 生化之源。肾与其他脏腑在病理上的关系非常密切,治疗肾病

4、应从整体出发,在 治疗肾脏的同时,兼治有关脏腑。如肾阴亏虚,可导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治 当育阴潜阳;肾阳虚衰,火不暖土,治当温补脾肾;水不上济,心火偏旺,心肾 不交,治当清心滋肾;或肺虚及肾,肾不纳气,治当补肺温肾纳气等,皆属从整 体出发的治疗。二. 肾气丸的形成、功能主治、与历代医家运用的衍变东汉以前是补肾方法的萌芽期,提出了肾的生理功能与治疗大法3。 如素 问上古天真论篇提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与难经三 十六难提出“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等有关肾的生理 功能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还提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 者,补之以味”的治疗原则,但无具

5、体治疗方药。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创立了肾气丸。该方由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两、山药四两、泽泻三两、丹皮三 两、茯苓三两、桂枝一两、附子一两组成。主治肾阳不足证所致的腰痛脚软,身 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 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症。方中附 子辛热,为温阳之首选;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之要药;二药相合,补肾阳 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 而益精血,共为臣药,正如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 而生化无穷”。再以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

6、;丹皮苦辛而寒, 擅入血分,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为制诸 阴药可能助湿碍邪之虞。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 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后世医家在使用肾气丸时常根据证候的需要对原 方中的药量予以适当地增减,或通过对药物不同的炮制,或药味的加减以适应病 情,衍化了系列名方,下略举一、二观其变化。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卷之四治虚损赢瘦:“疗虚劳不足,大伤饮 水,腰痛,小腹急小便不利。”其药物为:干地黄四两,山茱萸二两,山药二两, 泽泻一两 茯苓二两,丹皮二两,桂枝二两,附子一两。该处方较原方干地黄减 量一半,桂枝增加一半,增加了温肾之力。唐王焘著

7、外台秘要卷十八治“又若脚气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 张仲景八味丸。”其药物为:干地黄八两,山茱萸五两,山药四两,泽泻四两, 茯苓三两,丹皮三两, 桂心三两,附子二两。可见桂枝改为桂心,桂、附用量 明显增多。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肾脏:“八味肾气丸,治虚劳不足, 大渴欲饮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其药物为: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四 两,山药五两,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丹皮三两,桂心二两,附子二两。此方桂 枝改为桂心(肉桂),桂附剂量增加一倍,其温肾力量进一步加强。宋太医局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五治诸虚:“八味丸,治肾气虚 乏,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脚膝缓弱肢体倦怠,面色黧黑,水思饮

8、食;又治脚气上冲,少腹不仁,及虚劳不足,渴欲饮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妇人转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其药物 为:热干地黄八两,山茱萸二两,山药二两,泽泻二两,白茯苓三两,丹皮三两, 肉桂二两,附子二两。此方干地黄改为熟地黄,桂附剂量均增加一倍,其温肾之 力更甚。宋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首创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即肾气丸去桂、 附两味温燥之品,取余下六味柔润之品,使之成为纯补肾阴之方,该方主治肾虚 失音,囱开不合,神不足,面色觥白等。后世医家对此推崇备致,奉为补肾阴之 圣方,广泛运用于临床。认为凡肾阴不足,而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呜耳聋、 骨蒸潮热、夜寐盗汗、手

9、足心热、咽干舌燥、虚火牙痛、遗精、消渴、足跟作痛、 小便淋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均可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该方补中寓泻,使补 而不滞;泻不伤正,实为扶正祛邪之良方。南宋严用和著济生方10卷,他认为肾气丸不当专为补剂,也兼可利 水,但以之治水又嫌利之不足,故加牛膝、车前子以引水下行。此方后世称之为 济生肾气丸,用来治疗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等证。对于肾中真元亏 甚者,严用和又嫌肾气丸补之不足,故加五味子、鹿茸以补肾阳、益精血,即十 补丸,主治肾阳虚损,精血不足之证。临床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 肢体赢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等症状均可以之治疗。明张景岳著景岳全书,他认为肾气

10、丸补中有泻,对于“精气大损,年 力俱衰,真阴内乏等证”当从纯补,恐肾气丸补中有泻,故去其“三泻”(丹皮, 茯苓、泽泻),加鹿角胶、当归、菟丝子、杜仲、枸杞子而成右归丸。该方较肾 气丸增强了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力,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临床见年老 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萎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 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等症状,均可以之治疗。有人亦认 为右归丸较肾气丸增加补阳的作用,减少三泻之品,使药效更能专于温补。此外 他提出“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 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对后世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清吴

11、谦著医宗金鉴,他认为钱乙创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对肾阴不足, 而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呜耳聋、遗精、消渴、足跟作痛等症疗效确切。但 对阴虚火旺的骨蒸潮热、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咽干舌燥、虚火牙痛、舌红少苔、 脉沉细数等症则药力欠缺,他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即知柏地黄丸, 该方滋阴与清热凉血同用,对阴虚火旺者疗效更佳。从以上可以看出,后世多数医家在肾气丸中桂、附的剂量有逐步增加之趋势, 加上桂枝变成肉桂,这些均使本方的温肾作用增强;同时生地易熟地,亦增强本 方补肾填精的作用,本方亦由补益肾气逐渐变成温补肾阳的方剂。三. 金匮要略有关肾气丸的论述3.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第 15 条:“

12、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肾虚是腰痛的关键病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而不泄,且 “腰为肾之府”,若肾精不足,濡养功能失常,则出现“不荣则痛”;肾气不足, 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权,故小便不利;肾不主水,则出现双下肢水肿。治以八 味肾气丸温补肾阳,资肾气,肾气充足则膀胱气化有权,小便排泄正常。3.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附篇:“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底涌泉穴,循行小腿内侧,直行于腹腔内,止 于舌根两旁。肝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寒气挟湿,沿肾经上行,致少腹痹着不 仁,治之以肾气丸温散寒湿。3.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17条:“夫

13、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之, 苓桂 术甘汤主之; 肾气丸亦主之。”痰饮之邪停滞,影响脏腑气机,导致短气。肾主 水,脾主运化水液,饮邪为患,大抵此二脏功能失调,故治疗饮邪,当从脾肾。 以肾气丸温养肾阳以行水,则饮从小便而去。3.4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 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肾气损伤,不能蒸腾津液,不能行气化摄水,故 出现消渴及小便多。治疗当补益肾气,恢复肾之气化封藏。3.5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18条:“ 妇人病饮食如故, 烦热不得卧, 而反 倚息者何也? 师曰: 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 故致此病, 但利小便则愈, 宜肾气丸主之。”

14、脾运水,肾主水,水液病变与脾肾关系密切,由“饮食如故” 可知脾胃功能未减,病在肾。肾阳亏虚,无力托扶,肾脏下垂,胞系了戾。温补 肾阳,下垂的肾脏恢复至正常的位置,病因解除则小便自利,病乃除。以上五种病症, 虽症状不同, 但病机皆属肾气虚弱、气化不利、开合失司、 小便蓄泄无常,故均以金匮肾气丸温化肾气,恢复其主水液代谢的功能。四. 肾气丸现代临床运用体会 肾气丸出自于金匮要略,张仲景用以治疗经典五种病症,其实质是因辩 证相同即肾气亏虚,而采取“异病同治”4。后世医家将肾气丸广泛应用于临床, 无论任何杂病, 凡符合肾气不足的病机, 均可用肾气丸随证加减治疗。笔者阅读 经典,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以

15、下疾病使用肾气丸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供 通道参考。1. 治水肿:水肿系人体水液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 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聚,泛滥肌肤所致。水肿分阳水与阴水,其阴 水者多由脾肾亏虚,水湿不化而溢于肌表所致,故治当补肾求本为主,以肾气丸 主之。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 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肾 阳虚水肿多表现为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 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或灰

16、滞,舌质淡胖,苔白,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选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若心悸,唇绀,脉虚或结代,乃水邪上犯,心阳被遏,瘀血内阻,宜重用附子再 加炙甘草、丹参、泽兰以温阳化瘀;若见喘促,呼多吸少,汗出,脉虚浮而数, 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宜加用人参、蛤蚧、五味子、山茱萸、牡蛎、龙骨,以 防喘脱之变。典型案例:姜某,女,60岁, 2014年9月18日初诊。病人因“双下肢水 肿2年,加重2月”就诊,经肾穿刺活检病理示:“局灶节段增殖性肾炎”。现全 身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酸重,尿量减少,四肢 不温,畏寒神疲,面色晄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此为肾阳亏虚,气化无 权,水饮内停,泛滥周身所致。立温肾助阳,利水消肿为法。处方:熟地黄20g、 山药20g、山茱萸15g、丹皮10g、茯苓20g、泽泻20g、肉桂9g、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