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考试会计科目难点讲解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70390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考试会计科目难点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注会考试会计科目难点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注会考试会计科目难点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注会考试会计科目难点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注会考试会计科目难点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会考试会计科目难点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考试会计科目难点讲解(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会考试会计科目难点讲解难点, 会计科目, 讲解, 考试第二季:注会那些学习心得连载注会那些学习心得连载一:从会计看注会的学习方法(11月18号)注会的难度想必大家都知道,不仅有很多比较难记和难懂的专业术语,还有很多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没有一个头绪很难整理在一起,所以很多人感觉注会很难,不知道怎么学习,感觉听完课还是不太明白,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了很重要的一步: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很多问题学过了还是模糊的。下面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也算是给大家一点借鉴吧,希望对大家有用。1、从会计术语的学习看注会的学习学习方法:很多术语都是可以顾名思义来记住实质性的特点的。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了交易持有的金融资产

2、,那么注重的是当期损益,所以你会发现初识计量中费用计入到投资收益,中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当期损益;相应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什么意思?可供出售就是说可以出售也可以留着,所以“可以”的意思包含了双重,证明什么?证明企业持有意图不明确,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处理特点是什么?谨慎起见不想给你操纵利润的机会,因此注重的是资本化、注重的是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诸如此类的很多很多,关键是看你是不是主动去思考,很多名词不是死记硬背了事,重要的是要理解和掌握了,联想记忆的方法结合名字与处理特点,这样才能一一对应不会混淆。2、从会计融会贯通思路看注会学习学习方法:整体如何搭配和联系还没有做好。就比如公允价值计量的

3、资产,是否能够全部说上来,每个资产的特点和差异在哪里,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就是规定,规定是规定,但是是有道理的,只是简单的记忆下来是不太可能了解到计量方法的真谛的。企业持有意图,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等等,这些原则处处都有体现,自己能不能从中悟出道理,了解准则的原理,这是最主要的,否则你在应对各项形形色色的资产的时候,只能是疲于奔命,每个都是新东西,不断学习,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原理什么来了都不怕,所以现在的任务是思考和总结。比方说交易性金融资产,顾名思义是为了交易持有,所以注重的是当期损益,那么你就知道初识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你也不会再去计较为什么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什么

4、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就是因为可供出售这个词语太不明确,你可以持有,也可以出售,所以谨慎起见为了防止操纵利润,那么对于变动计入到权益中去,这个就是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的原意,企业持有意图问题、资产的类型问题决定了核算的差异,这些差异都是有道理的,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悟出这些道理了。3、主动联想常理人情学习注会知识点专业学习是严肃的,不过思想是自由的,怎么容易理解怎么来。大家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就应该是死记硬背,包括公认的经济法这门课程,很少有人会说这个课程可以理解地去学习。对于经济法来说,普通合伙人,其中有一点是国有控股企业不能担任普通合伙人,很多人觉得这个是规定,记住就行,一个两个可

5、以,一百个两百个怎么可以呢?所以理解是必要的,之所以国有企业不允许担任普通合伙人,重点在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责任上,说白了就是国家不想把自己赔进去,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给谁谁都受不了。有限合伙人呢?那谁都愿意当,少责任当然也就少权利了,所以后续的一些退货之类的规定也就和普通合伙人存在差距,这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另外审计中的一些程序的设计,比如追加审计程序和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会有不同。其实注册会计师考虑的角度也是人之常情,注册会计师也是人。那么来分析两者各自的使用范围。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适用的情况是发现的错报或者偏差比预想的要多,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程序非常有效啊,职业谨慎告诉你

6、肯定还有没有预想到的更多错报或者偏差,所以既然程序有效那么继续使用,所以叫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至于追加审计程序,主要是发现的错报或者偏差和预想的差不多,这个时候认为这个审计程序还是有效的,不过不是特别有效,到底会不会有更多的错报呢?那么尝试别的程序看看,也就是说是提供旁证的意思,一个证人说他是杀人犯还不足信,要找其他证据,所以要采用其他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的不同选择在于注册会计师的预期不同,考虑重点不同。只有真正从这些方面去理解才能读懂一些审计程序的安排。也有人说这样理解太浪费时间,其实有句话不要忘记: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把刀磨快了磨好了,以后砍柴才能顺利。审计为什么难学?是因为大家没有经历过

7、审计工作,也没有审计思维,那么既然没有思维为什么不去建立呢?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就是建立思维的过程,那么建立好了一些审计程序的设计、审计结果的判断才能够慢慢趋向专业化,你才不会抓住一个问题不放说为什么会这么处理,程序是一个步骤,也是为整体服务的。很简单的一个方面,为什么要控制测试?就是因为控制良好那么我可以直观认为你发生问题的几率很小,只需要做少量的实质性程序就好了;那么如果控制不好,那么实质性程序就需要大量做了。谁都不想麻烦,注册会计师要求的也是合理保证,那么工作就需要在本着准则前提下高效完成,所以审计程序的设计都是考虑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从控制测试所能达到的目的看,我们应该能够了解注册会计师在内

8、控问题上的一些关注了。开始先说这么多,还有很多方面和方法等待我们去挖掘和思考,也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希望能够共同进步,梦想成真!第一季: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概述递延所得税问题是注会会计教材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根主线,几乎每个章节中都会涉及到,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注意到就会发现很多共性的东西出来,这里稍作总结和思考。徐经长老师在讲课中多次提到资产类型和企业持有意图的问题,在学习中我们也发现了递延所得税计入的科目会有差别,为什么?原因就是和资产的类型有关系,持有意图不一样,暂时性差异核算科目也不一样,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计入的科目也不相同,所以导致了递延所得税有时候计

9、入到所得税费用,有时候计入到资本公积,有时候影响了期初留存收益,各种情况后面会慢慢写出来。通过总结和思考会发现递延所得税问题的本质:税法上认可的是历史成本,而且税法对于后续的价值变化也是有自己的方法,会计和税法就像是两家人一样,锅碗瓢盆的哪有不吵架的,吵归吵,该怎么办还要怎么办,闹的厉害了怎么办?各做各的,你会计上自己出个报表,税法也要求你弄个计税基础编制的报表,纳税申报的时候还要统统按照税法的规定给调整了,会计只能感慨一句:不服不行!开始的时候多考虑考虑有好处,虽然所得税在后面章节中介绍了,但是前面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学习的时候不妨去找找,考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下面个人慢慢给大家一些总结,

10、希望能给您带去一些思考。递延所得税涉及的问题之七、日后调整事项(7月9日)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说实话,什么日后诉讼案件结案、资产减值、销售退回和会计差错处理。实际上不管什么情况,调整原则都是一样的,只是你要知道每种情况正确的会计处理是什么,或者是新情况下会计处理有什么变化,由此引发的系列调整是什么?捋清楚了分录自然就出来了。所以日后调整事项处理的关键是对于调整前和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都要知道,然后针对差异调整,理论上就是这么简单,要真正掌握还需要静心去比较。一、日后期间销售退回【情景】:会计的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之前接了个大的单子,卖了1000万的产品,成本800万,老板美得屁颠屁颠的;会计

11、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个客户信用一直都不好,欠账经常是赖着不还,有钱也喜欢装穷,所以形势一片大好之下隐藏着危险,会计是如履薄冰,于是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了20%的坏账准备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0*20%*25%=50贷:所得税费用 50这天正好税管员又来串门,传达有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精神,一见会计脸上不太好看,便知道了八九分:前几天听说你一趟一趟大车往外拉货,销售不错吧。会计一脸苦相,嘴微微动了一下,税管员:我知道,又有问题,你又想跟我哭穷会计开始做不住了,想争辩两句,税管员再次抢话:这回我相信你不是装穷!确认坏账了吧,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后让你少交税没有问题。会计想解释解释

12、,嘴刚张开,税管员插话:钱没有收到,你那客户是我管辖的,据说你这批货放久了,人家可能会退货!会计听了忽然高兴了:退货好啊!这批货宁可肉烂在锅里!果然没几天,客户要求退货,之前计提的坏账什么都要冲回,另外税法上也认可销售退回,所以允许扣减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0-800)*25%=5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5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5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0【知识点说明】日后期间销售退回因为会计上和税法上处理是一样的,也就是都是冲减收入和成本,所以肯定这个事项同时影响了税法上的所得税,因此会计上要冲减应交所得税。这里其实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冲减所得

13、税事项的必须是该事项影响了税法的处理,影响了所得税的计算,对于考试中来说一般都是会计和税法处理一致的事项;而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事项肯定是会计和税法处理不一致的情况,比如上面说到的会计计提减值,影响当期损益,但是税法根本不认可减值,不管你提多少,不管你会计上怎么哭穷,要想少交所得税肯定是没门的;当然影响所得税也只是当期不影响,以后还是可以再税前扣除的,那么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时间性差异,所以称之为暂时性差异。对于会计上来说以后可以抵减所得税的不就是相当于你的一项资产吗?所以减值确认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有的同学高不清楚什么时候调整应交所得税,什么时候调整递延所得税,实际上是没有从会计和税法的差异角度去考

14、虑问题。首先是会计和税法处理一致的事项,也就是肯定是影响了税法规定的事项一般是同时影响应交所得税的;对于会计和税法处理不一致的事项,大家要学会分析会计和税法到最后是不是殊途同归,是不是仅仅是时间问题?如果是,那么一般属于暂时性差异的事项,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从递延所得税的角度来看销售退回,大家可以看到会计和税法处理的异同点,这个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关键点,所谓的计税基础的概念也是强调“税前可以扣除的金额”这个关键性问题,这个实际上就是提示大家关注会计和税法对于当期扣除的处理问题,那么直接找到这个差异代表你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已经掌握了本质。二、日后期间会计差错更正日后期间差错更正,有的人不明白应该怎

15、么去做,出现差错了调整什么。实际上问题的关键还是对业务处理流程不熟悉,没有跟着正常的业务处理追踪下去,如果能够把握好处理的流程,那么发现错误了就能很快找到错误的环节,并能对后面的影响找准,进而写出正确的会计调整分录。【情景】会计为一项差错正一筹莫展,具体是日后期间发现上年度一个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100忘记计提了,总额是100万,该生产设备生产了两个批次的产品,已经销售50%,已经完工30%,20%还在生产过程中,真不知道该怎么调整。税管员再次来宣传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基本精神,又一次看到会计阴沉的脸,试探性的问:给爷笑一个!会计一下被逗乐了,看着税管员大哥像见到了救星,说出了自己的问题,一五一

16、十的税管员听完,摸了摸刚刮完胡子的下巴:很简单啊,送你六个大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帮你分析分析。会计刚想嘲笑一下税管员大哥“得瑟”的样子,听完了觉得有道理:愿闻其详!税管员:你傻啊!销售的产品影响什么了?你的主营业务成本啊,你调整成本不就好了吗?正在生产的影响的是什么?生产成本啊,或者说是半成品,你追踪过去就可以了!没有卖出去的再哪里?库存商品,然后你调整就OK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就是这个意思!会计一听豁然开朗,差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差错吓怕了!找到差错的根源,顺藤摸瓜找到影响的范围就什么都可以了。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50生产成本 20库存商品 30贷:累计折旧 100会计:你看,我调整了成本了,是不是这个所得税?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