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放弃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德行的追寻和坚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69843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远不要放弃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德行的追寻和坚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永远不要放弃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德行的追寻和坚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永远不要放弃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德行的追寻和坚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永远不要放弃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德行的追寻和坚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永远不要放弃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德行的追寻和坚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远不要放弃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德行的追寻和坚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远不要放弃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德行的追寻和坚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襄阳市高中校长会上的发言宜城一中曾江华感谢大会给了我一个发言的机会。借此机会我和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谈两点体会、两点困惑、两点希望。首先谈两点体会:第一,永远不要放弃对教育理想和教育德行的追寻和坚守。宜城一中多年来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我们比较欣慰,如果一定要谈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学校长期以来舍得在思想建设和精神塑造方面花气力。这种建设和塑造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和价值概念的堆砌,而是结合实际的、针对性强的阐发和传递,注重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引导教师意识到我们是社会的不同的群体,是被社会高度关注和要求的群体。多年前学校就提出了“三追求”的核心价值要求:追求崇高、追求卓越、追求

2、生命质量,抵制低俗、拒绝平庸、期待幸福。提出了做教师就要做 “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日之师”的师道要求,提出了教师师德的底线要求:学生遇到危险,要挺身而出,不惜牺牲生命,一视同仁对待每位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平等对待弱势群体的孩子,拒绝把知识当成交易的筹码等等。特别是注重引导教师关心真理和道德,关心信仰,注意从国际视角和中国故事中阐述真理元素和道德因子,引起大家深度思考和灵魂修炼。举最近两个例子:六月初“东方之星”在长江沉船,97名上海人员遇难。消息公布后当日上海街头的电子大屏幕在欢庆股市突破5000点,但在同一时间日本东京的大屏幕却在悼念沉船人员。针对这两个画面我们进行了深度

3、的社会分析和教育分析,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到底缺了什么?我们取得了那么大的经济成就,却为什么不能赢得世人的尊敬!从中可以看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侵蚀中国社会肌体到了何等程度!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对人类灾难的感受,培养悲悯情怀多么重要!这远比关注升学率重要!第二个例子是93大阅兵,大阅兵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之外,我们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政治上的胜利,也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且还是精神的胜利,因此也是文化的胜利,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我们现在构建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实际上就

4、是打造一种精神,精神是校园之魂!第二点体会是:持之以恒地在专业化、精致化、科学化上用力。现在每所高中的教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同质化的。教学模式一样,生源就决定了教育结果、教育质量,这一点在座的各位比我体会更深。那么,生源是一样的话,教学模式的选择、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的选择就是至关重要了。宜城一中多年来主要是在教师专业化、工作精细化、管理科学化三个方面持续用力,有一定的成效。教师资源是学校的核心资源,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学校的发展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实实在在的要素支撑。专业发展需要契机:出门听课是契机,同行交流是契机,与专家思想碰撞是契机,今天开这个会也是契机。专业发展需要平台:主讲一

5、次优质课是平台,在大会上发一次言是平台,鄂北四校联考出一份试卷、审一份试卷是平台,承担一项科研任务是平台,承担中心发言人的工作是平台,校刊守望者也是平台。专业发展需要机制推动:循环听评课制、中心发言人制、年轻教师“四课一优”制、高考总结分析传承制、质量分析专题要求等等变成了学校行为、行政推动。工作的精细化既是我校的工作理念,也是学校文化性格的追求。比如我们要求所有的零散的想法都要有书面化的梳理,每一个方案都要细致具体的设计等,我们甚至规定了一个备课组讨论问题时的会议模式,13X1的模式。管理的科学化要求我们的工作要在一定的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同时又用不断的实践来补充、完善丰富这个理论,使我们

6、的工作更有成效。有一个理论认为管理的主要内涵是引领、沟通和服务,我们深以为然,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管理的内涵。管理是引领。这种引领是价值引领、是内涵引领、是超前引领。管理是沟通,这种沟通是主动沟通、是平等沟通、是有效沟通。管理是服务,这种服务是全面服务、个性服务、谦卑服务。同时我们还认为管理也是评价(就像今天发奖),这种评价应该是经常性评价、客观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总之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工作的精细化追求、管理的科学化实践支撑宜城一中走到今天。谈两点困惑求解于各位同仁,求教于大方之家:一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困惑。今年9月5日湖北省在宜城十里长山,在抗

7、日英雄张自忠将军遇难处举行纪念活动,有几百学生参加活动,半个小时的活动有十几个学生没有站下来,倒下去了,晕过去了。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同志很是不爽。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有很大偏差的。怕耽误学习时间,春游秋游没有了,社会实践没有了。出于安全的考量,我们体育取消很多项目,在实行项目上也降低了难度、降低了指标。这种状况不能持续下去了,否则是教育之伤、民族之伤。但学校却无可奈何,不知怎么办。二是教师发展管理的困惑。目前基层学校教师的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普遍在下降,教师的政治待遇、特别是经济待遇普遍较差,且受“拜金主义”“反智主义”多元文化的冲击,不读书、不看报、不思考,没有智

8、慧心灵,没有人文情怀,没有育人张力的“空壳”教师的比重在加大,职业倦怠现象严重。而学校和校长在决定不了教师工资的再分配权,左右不了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如何引领教师走向精神追求,去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去向教育理想逼近!这是一个巨大的困惑。再谈两点希望。一点希望是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增强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统筹意识。出台一些具体的规则规定,并进行强力约束。比如今年普通高中教育取消择校生收费,不准收补课费,但没有配套政策出台,没有对普通高中如何发展,如何保障的政策性表述。高中学校希望政府尽快出台高中人均公用经费的保障政策。又比如今年在上级要求如此严厉的情况下,我们有些学校仍然大批量高收费招收

9、借读生、择校生,或者钻政策空子以体制探索名义招收大批量的高价学生,损害教育公平,破坏教育生态,影响较坏,但不知道是学校行为,还是政府首肯。没有追究,也没有解释。再比如,既然我们高中学校管理是以地市级政府宏观管理为主的体制。那么地市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就要出台区域范围内高中学校极需要的一些指示指令。比如放假与作息规定。我们不知道现在高中应该怎么放假,是一周一放,还是两周一放,还是一个月一放。暑假和寒假是补课到什么时间好,晚上自习上到什么时间为宜,这些规定现在是缺失的。导致校长无所适从,社会对学校放假没有规范也指责颇多。第二点希望是希望高中教育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构建新生态、新常态,校长、教师重新设立

10、自身的生存方式。追求和坚守教育的本质,捍卫和践行教育功能,探索理想教育的实现方式。智慧的襄阳高中教育可以先期探索,先行一步。当然,我们高中不能回避群众上好大学的重大关切,我们暂时也不可能从现实体制和既定的框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是应该把现在、把今年视为一时间拐点,有所改变。那种狼看护羊似的鹰犬教育,吃得苦中苦,便能人上人的草根教育,“考过高帅,战胜富二代”这类粗鄙、陈腐的励志教育。以煽情为主赚取学生眼泪让学生心理更加脆弱的情感教育,用军营和监狱的管理方式的教育应该停歇下来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教育领导者必须要有一种自觉的教育文化意识,有了文化意识的自觉才能真心实意思考我们到底要办什么样的高中教

11、育,选择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来实现这种教育,要真心体会到教育高雅、宽容、关怀品质的重要性,感受教育诚实、博大、尊重、和谐的基本精神的伟大。从而获得基本的社会良知和教育应有的尊严。而不是只关注学校的数据教育,上某类大学的人数。过分享受学生升学率带来的较为低端世俗快乐。现在湖北省内有些高中的竞争已经到了可笑的程度,状元情结、北大清华情结成了校长和教师疯狂的心理指向和精神指向,成了误导社会的烟幕。成了校长和老师们自身幸福快乐和懊伤痛苦的唯一源泉。盼状元、盼北大清华就像不孕妇女想生一个儿子一样迫切。其实大家都知道,状元是水到渠成,状元是自然之果,状元是意外之喜,不是强求,无从去追。有人提出襄阳每年都应出状

12、元,甚至要求一年出三个状元(因为可以并列),这真是逼人上墙,虚幻梦语。其实,高中教育本应该更加沉静,更加理性,应该彬彬有礼,坚毅而独立,仁慈而宽厚,看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并尊重,而不是只突出少数人的价值。更不是曲意迎合某些庸俗。不是像打了鸡血一般、传销一般的歇斯底里。应告诉我们的学生,伟大的方式有很多种,分数高只是其中的一种。分数不高你同样是一个优秀的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可能是世界对你优秀品质的错判。如果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我们只会看到校长超负荷劳动的疲惫无奈的身影。师生备受摧残的身心,看到以反教育的方式进行的教育,看到老师和学生不断地被工具化,看到缺乏理想和梦的人群,没有教育的真爱,没有人道的关怀。看到孤独的心灵、自私狭隘、争强好胜、喜怒无常在我的身边迷漫。因此,高中教育必须要有新的常态。我们只想着我们应该怎样办教育,升什么大学是学生自己的事。高中教育不能只以获得某种奖赏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教育需要的是不争、是隐忍、是平淡、是清醒和理智。未来的历史将证明,教育中的升学压力和竞争耗费是教育的错误和噩梦。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一个安静的后院,这个后院就是他的学校,在那里,拥有从容和淡定,拥有温暖和美梦,感受伟大的脉搏,倾听真理的轰响,从而让校园真正成为我们生存的精神家园,让教育永远具备穿透岁月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