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拓展阅读(原卷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693702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拓展阅读(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拓展阅读(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拓展阅读(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拓展阅读(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拓展阅读(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拓展阅读(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拓展阅读(原卷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x拓展阅读培养默读的能力,通过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一)素养提升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默读的能力,还要学习鲁迅作品的 写作特色,体会其深刻思想内涵和情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1. 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单元是学习默读的第一个单元,以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 主。不要一上来就对阅读速度、深度等提出过高要求。首先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在默读时适 时纠正不良习惯,或让同学纠止,彼此促进。课后可阅读适当长度的阅读材料,以课外巩固和 带动课内,迅速掌握默读方法。2. 通过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笔记,在默读中抓住关键语句和语 段,迅速

2、了解课文的大意,从整体上梳理行文线索,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3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文章标题用“从到”的句式,点明全文写了两个地方,即百 草园和三味书屋。应该以此为基础,边读边推测文章所写两大部分的内容,然后进行对照阅读, 从而准确地把握全文。4精读课文的重要语段,学习鲁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 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在此基础上,把握文中的形象,比如美女蛇、私塾先生等。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题。学习鲁迅的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是一个很重 要的方面。在学生深入阅读、体会课文的基础上,对批判说、成长说、追忆说、遗憾说等观点,发起课堂讨论,自主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研

3、讨达成一定的共识。(二)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永远的铃声纪效成 两排青砖瓦房,一个坎坷不平的操场,还有木制的篮球架,对,这就是多年前我读过的 小学。小学里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挂在老师办公室门上的铃了。从早晨开始,到日落时分,总有 老师手拽着铃绳,让校园里回荡着悠扬、清脆的铃声。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园既像 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 三年级时,来了一位姓田的新班主任,二十岁左右。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的 一些细小动作都难逃他的法眼。路队违纪,被训了;抄袭作业,罚抄了;值日不到位,罚值一 个星期;给同学起绰号,他硬是让我给同学道歉,弄得我很没有面子。 在我

4、的怂恿下,我们一党准备捉弄他。看到老师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他明天值日,我们 的计划终于有了。 第二天,一切和往常一样,可是到放中学时,迟迟听不到铃声。田老师更是忙得不可开 交,到处跑,还时不时听到校长的训斥:“看看你,值班时怎么把铃给弄丢了。”最后,没有 办法,校长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关照,算是放学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兴奋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跟我们斗,真是自找苦吃。下午没 有铃声的校园肯定很热闹。然而,下午走进校园时,竟然听到了和往常一样悠扬、清脆的铃声。 我的心“咯噔”一下,可能出叛徒了,我隐约预感到灾难的来临。 果不其然,校长找到了我。我先是矢口否认,校长微笑着,悠闲得很。见我不肯招供

5、, 校长说出了一个姓名“赵刚”时,我惊呆了,我被出卖了。我呆若木鸡地站在那,神情恍惚。 “这样吧,现在就站到旗杆下,反思。”校长似乎下了重大决定似的,“一直站到放晚学!” 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只有站在旗杆下。望着沟壑纵横的木质旗杆和上面飘扬着的 红旗,我流泪了。 田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口,向我这边望了望,手拽铃绳,“当当当当当当”的声 音响起,我知道上课了。 不一会儿,田老师来了,他竟然也站在旗杆下,和我一排。我止住了哭,望着他。 “你干的好事。”田老师很生气,“你怨恨老师,可以和我说啊,可是你却用这种错误 的方式来报复。你知不知道这叫偷啊!”他一脸的严肃,见我不吭声,不说了,就和我一起像旗杆

6、一样笔直地站着。“老师,你走吧,”我哭着说,“我保证不偷了,一定听你的话,好好读书。”老师依然没有走,说:“我有责任,没有走进你的心里,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该罚!”或许是快要下课了,校长将门上悬挂着的铃摘下来,拿着它走向了我们。“下课了,我把铃拿着,你敲响它。”校长向我命令道,“铃声是命令,现在你是指挥 官。”我只有照办。我怯生生地握住铃绳,按照校长和田老师指导的节奏,“当当当当当 当”地敲响。听到下课铃声的同学们像鸟儿离开藩篱一样活泼快乐起来了,而我,不经意 间成了他们围观的对象。我只有用低头掩饰自己的难堪和愧疚。田老师说:“校长,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我检讨。您看,上课的铃声依然由他敲响,怎 样

7、?”校长慎重地点点头,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希望这铃声能使 你幡然醒悟。”我不记得是怎样再次敲响这铃声的,也不记得是如何跟着田老师走进教室的。我只记得 田老师告诉我,这件事不告诉家长,但前提是在班级里作检讨。奇怪,从这件事后,我竟然喜欢上了田老师。也是从这件事后,我稍有不轨之念时,耳 畔就会不自觉地响起悠扬、清脆的铃声,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我流泪敲铃的情景,不轨之念随之 消失。我知道,是校长和田老师用这铃声时时警醒我,让我知道做人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 我终于没有辜负他们:我循着这铃声,一直追随着师者的脚步前行。1请按提示补写文章的脉络。起因:经过:我们趁着田老师值日,偷了学

8、校的铃。午饭后,“我”的恶作剧被揭发,校长罚“我” 站在旗杆下,田老师陪着“我”一起受罚。结果: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园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2)路队违纪,被训了;抄袭作业,罚抄了;值日不到位,罚值一个星期;给同学起绰号, 他硬是让我给同学道歉,弄得我很没有面子。3. 第段中田老师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情和举动?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4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永远的铃声”中的“永远”一词?5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要求:字数均不少于50字)(1)第段中写道:“我只有用低头掩饰自己的难堪和愧疚。”请用第一人称写出“

9、我” 此刻的心理活动。示例:2)校长让“我”成为施铃者,有何目的?示例: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桑葚熟了 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 方知是用桑葚酿造而成。 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 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 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 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

10、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 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 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 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着,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葚特有的清 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 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到泥土上,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 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

11、,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 许多桑果。 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 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紫红的桑葚, 给我们带来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 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 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 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桑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 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伙伴们你

12、看我、我看你,相互对 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 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 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 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 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份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选文有删改)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2.阅读全文,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第

13、段加点的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3.请赏析第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4全文主要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 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5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份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三)【2018 年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儿歌邓云乡古人说:“千秋万岁名,不如少年乐。”也还记得袁子才的一句名诗:“不羡神仙羡少年。” 这都是至理名言。别的不用多说,在北京的夏日,看

14、着听着娃娃们唱歌,就使人感到有说不清 的乐趣。为什么说夏天呢?因为五月端午之后,天气渐热,万物生发,人们都换上夏衣,男孩子小 褂、汗背心、短裤,小姑娘也是花小褂或者花裙子。孩子们都在户外玩,有趣的事情多了,所以夏天的儿歌也特别有情趣。(甲)夏天天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用不着等什么“油然作云,沛然作雨” 头 顶上一片黑云,西北风一卷,“噼里啪啦”就下起来了。小孩们欢喜地在小院中乱跑,大人在 屋里、廊子上还喊不应。这时就会有一首动听的儿歌: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反复地唱,欢蹦乱跳,十分顽皮。(乙)夏天雷阵雨来了,又是风,又是雨,小小的三合院、四合院似乎都是一个避风港,

15、每间屋子似乎是一条小木船,在风浪中震撼着。母亲抱着被子,从窗眼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 儿歌道:风来了,雨末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至于为什么是“老和尚背着鼓来了”,却没有人注意,只是这样说。后来看到老先生们写 的儿歌的书,说是“背着谷来了”,这可能是南方的说法,而北方仍然是读“鼓”的。难道说 北京夏天的儿歌只是这两个吗?不然,北京夏天还有一个最美的儿歌,那是其他任何地方也没 有的。(丙)几场好雨过后,小小的四合院中,都是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香喷喷的、湿漉漉的。 在当院荷花缸、大水缸外面,在各屋的马头墙角上,在大树的根部 都有小小的蜗牛翘着两 只小小的肉角在爬行。这个背着半透明躯壳的小动物,永远不会担心没有房子住,或为分不到 房子、交不出房租而发愁,它永远是那样善良而悠闲地、像诗人散步般的爬行着。北京话很奇 怪,因为没有水牛,所以语言中没有“水牛”的词汇,却把蜗牛叫“水牛儿”,一个庞然大物, 一个小不点,写出来两个字完全一样,这不要说外国人翻译起来容易弄错,就是外地人听到恐 怕也会弄不清楚。它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孩子们把它轻轻地拿在手中,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 盼望着它的触角快点伸出来,抑扬而深情地唱道: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噢!你爹你妈,给你买烧羊肉吃噢 妙就妙在似通非通之间。我在北京做小学生的时候,已过了玩水牛儿的年龄了,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