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69231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竞技体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 要目标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1.生物学因素 2.心理学因素 3.社会学因素现代世界竞技体育活动是以国际奥委会及各单项联合会为核心组织进行的。运动竞技:是竞技体育领域最有代表性、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奥运会、单项锦标赛、世界杯赛及系列大奖赛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性比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 当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激烈的竞争性2.广泛的社会性3.高度的公平性4.独特的观赏性5.巨大的功利性6.无止境的追求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与

2、合作的带的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质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5.展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体育成绩,专门组织的有 计划的体育活动。(可分为:职业训练、专业训练、业余训练)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关系:训练是竞技能力的获得,竞赛是竞技能力的展现。相互依存,制约,映射。1.运动训练是以竞赛为目的,竞赛的基础是运动训练2.合理的竞赛促进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团队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组成。主教练负责制S:H

3、-第二节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三个层次。一般训练理论:研究各个运动项目的共同特征,覆盖着所有运动项目。项群训练理论: 研究高度相关的一组运动项目的共同特性,覆盖着同一项群的运动项目专项训练理论: 研究一个专项的独有特性,只涉及所研究的那个专项。项群训练理论:分类: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大类亚类项目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跳跃,投掷,举重速度性短距离的跑、游、速滑,自行车耐力性中长距离的跑,游,速滑;越野滑雪;技能主导类难美性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自由滑雪,马术,武术(套路)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射击,射箭,高尔夫技战能主导

4、类隔网对抗性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同场对抗性足球,篮球,水球,手球,曲棍球,冰球格斗对抗性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散打轮换攻防对抗性棒球,垒球,板球,冰壶,台球类别项目测量类田径,游泳,速度滑冰,滑雪,自行车,划船,举重,射击,射箭评分类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自由式滑雪,武术,马术命中类篮球,足球,手球,水球,曲棍球,冰球,击剑,射击,射箭,台球,冰壶,高尔夫得分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棒球,垒球制胜类摔跤,拳击,柔道,跆拳道大类亚类项目单一动作结构非周期性铁饼,铅球,链球,举重,跳台滑雪,高尔夫周期性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长距离滑雪,速滑,划船混合性跳高,跳

5、远,标枪,三级跳远,撑杆跳多元动作结构固定组合体操单项,武术单项,花样滑冰,马术,回旋滑雪,自由式滑雪变异组合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水球,手球,曲棍球,冰球,柔 道,摔跤,冰壶,网球,柔道,跆拳道,拳击,排球,垒球,棒球多元组合结构同属多项组合田径男子十项全能和女子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操全能,铁人三 项,艺术体操全能,武术全能异属多项组合现代五项,冬季两项,北欧两项各个项群都应该在一般训练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本项群在训练原则、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 练安排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第二章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及竞技结果的

6、综合评定)比赛名次: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成绩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竞技能力(先天,后天)比赛发挥(竞技状态,比赛条件)(竞技水平+名次)I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y厂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 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行为的影响。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三个

7、因素。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 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 竞技的过程之中。P33“双子模型”:形象地展示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多向的视角去解读运动员竞技能 力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从而为我们准确地把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科学地诊断运动 员竞技能力的现实状态,合理地选择运动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方法,恰当地确定不同竞技能力训 练安排的比例,准确地制定和实施参赛战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运动训练负荷: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训练负荷的

8、一个基本单元,即持续进行的一次练习的训练负荷,由负荷强度与负荷量所构成。(负荷强度: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深度;负荷量:负荷对于运动员机体刺激的量度。)H-第三节运动训练方法分类: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1.模式训练方法2.程序训练方法具体操作性训练方法:1.完整训练方法 2.分解训练方法 3.持续训练方法 4.重复训练方法5. 间歇训练方法 6.比赛训练方法 7.变换训练方法 8.循环训练方法模式训练法: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 方法。(工作流程:建立模型,诊断比较,确定方向,组织实施。)程序训练法:依训练内容的结构特点和训练过程的时序性特点,按照

9、预定的程序安排前后衔接 的练习内容。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要点:抓好编制训练程序,逐步实 施,调节控制。)完整训练法:对于一项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不分部分或环节,完整地进行训练。 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 持续训练法:前者即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重复训练法: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相对比较充分。间歇训练法: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明显地很不充分。 比赛训练法: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 变换训练法:通过变换负荷强度、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

10、和积极性或促进运动员疲劳后更快恢复的训练方法。循环训练法:按照预定的路线和顺序,分站依次连续完成不同练习,组间间歇,多组进行的训 练方法。第四节第四章第一节体能: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 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可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 健康体能:任何人群都必需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是竞技体能的基础) 竞技体能:在健康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竞技比赛所需的身体机能能力。 体能评价的意义:1. 为体能训练确定客观的出发点。2. 体能评价是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3. 体能评价结果可以有效地反应前比体能训练的效果。S:H-第

11、二节 力量素质定义: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根据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关系分类:1. 一般力量:身体各部位肌肉在完成基本动作时,对抗和克服阻力的能力。2. 专项力量:运动员身体有关部位肌肉在完成专项动作时,对抗和克服阻力的能力。 根据力量和体重关系的分类:1. 绝对力量:在不考虑体重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力量。2. 相对力量: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根据力量在运动中功能的分类:1. 稳定性力量:在运动中保持肢体关节稳定的肌肉力量。2. 爆发性力量:在一个爆发性动作或一组强有力的突然移动过程中发力的能力,主要由肌肉快速收缩产生力量。根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

12、的分类:1. 最大力量: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2. 快速力量: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本领。3. 力量耐力:肌肉克服预定阻力持续运动的本领。爆发力:人体在克服外界阻力时的输出功率。(P=FX V )爆发力的训练:1.抗阻训练提高爆发力的练习。2.负荷强度3. 负荷数量4.间歇时间 35分钟爆发力的评价: 爆发力指数=最大的力量/用力时间力量耐力训练方法: 1.持续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循环训练法力量耐力的评定: 力量耐力指数=训练阻力*重复次数速度素质定义: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反应速度: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光,声,触等

13、)快速应答的能力。 动作速度: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移动速度: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反应速度的训练及评价影响因素P144一、反应时:从给予运动员信号刺激到开始做动作为止的时间。(有感觉时(接受刺激)和决定时(思维时)组成,是人的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力,也称“潜伏期”。反应时是反 映集体应答能力的主要指标。)二、准备动作及动作的熟练程度三、接受刺激的感受器的不同数量四、年龄训练方法P145一、信号刺激法(1.固定讯号源单一信号练习,2.固定信号源多元信息练习,3.固定信号源选择信号的练习,4.移动信号源单一信号的练习,5.移动信号源多元信号的练习,6.移动信号源选择信

14、 号的练习)二、运动感觉法三、移动目标练习(看和听判断反应应答)四、选择性信号反应练习耐力素质定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分类:肌肉耐力(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无氧耐力: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一般耐力:对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 专项耐力: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有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1持续训练法(法特莱特跑)P1583循环训练2.间歇训练法4.游戏练习协调素质定义: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调

15、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形成动作技术的基础)柔韧素质定义: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 伸展的能力。静力性伸展运动:在一定时间里,缓慢地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活动范围的伸展活 动。动力性伸展运动:有节奏、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柔韧性测量的指标是角度和距离。灵敏素质定义:在突然变换条件情况下,运动员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能力。分类:一般性灵敏素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专门性灵敏素质:根据各专项所需要,与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以及适应变化着的外 环境的特有能力第五章第一节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