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终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69008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终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终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终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研究 专 业学习中心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经营发展为跨国经营的行为。在这期间企业应根据国际化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选择国外市场的进入方式,并适时进行市场进入方式的调整与转换,这对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发展国际化经营,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与主要模式出发,分析了瑞典国际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动力,找出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借鉴之路。关键词:国际化经营 发展战略 竞争优势目录一 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与

2、主要模式4(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4(二)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主要模式6二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考量因素7(一)产品特点与国际需求情况7(二)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8(三)培养竞争优势的能力8三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9(一)IKEA的案例分析9(二)H&M的案例分析11(三)SONY-ERICSSON的案例分析12四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对我国的启示13参考文献15一 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与主要模式(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形式有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FDI)两大类,具体又包括间接出口、直接出口、跨国购并、合资经营和新建投资五种类型。间接出口是指通过中间商或代理人使企业

3、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间接出口的最初阶段,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往往只是消极地完成国际定单,并不主动寻找出口机会,甚至没有国际市场意识。采用间接出口形式,企业不必自己设立销售渠道,投资较少,而且市场进入与退出都很容易,它所承担的风险也较少,但多数利润可能要被中间商赚取,且企业无法直接掌握客源,无法掌握市场第一手信息,容易受制于人。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在国外建立销售组织与销售渠道,使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直接出口中,企业为了设立各种销售网络,必须有一定的投资,承担更大风险,但潜在的收益也会更大,同时它可以直接掌握客源,掌握市场第一手信息,直接贸易的主要缺陷是交易费用较高,而且容易受到各种贸

4、易壁垒的干扰。与间接贸易、直接贸易等进入方式相比,投资是企业市场进入的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行为,因此日常所说的市场进入一般是指投资进入。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进入国外市场进行投资,建立生产机构。它包括跨国购并、对外合资经营和新建投资等形式。优势企业通过跨国购并,可以进入新的生产经营领域或新的区域市场。近十多年来,购并已经成为跨国资本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合资经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出资组成新的企业,从而进入新市场、开拓新业务。根据美国麦肯锡公司有关人员的研究,由实力雄厚的公司组成的联营公司,其成功机会较大,成功率可在67左右;在两个财力薄弱的公司之间建立的联营公司,其成功率只有39;而在那

5、些一个合伙人带来的功能大大超过另一个合伙人的联营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获得成功。合资经营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利于合资双方在产品、技术或管理等领域共同合作,取长补短,培育、获取企业的战略优势,形成战略联盟,规避各自的弱点和劣势的“战略缺口”。新建投资是指现有企业通过投资活动创办新业务实体而进入新市场。新建投资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跨国企业现有资源,使新建企业在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回避购并风险以及新旧管理体制的冲突与摩擦。但与跨国购并相比,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主要是投资成本较高,进入市场时间较长,容易遭到在位企业的封锁和报复。特别是在增长缓慢的行业,大规模的新建投资往往

6、致使产业陷入慢性的过度竞争以及资产的非流动的陷阱。企业有限资源一旦通过新建方式投入国外市场,如果项目失败,专用性高、流动性差的资产,可能会因无法退出而发生损失,流动性越差的资产其损失可能也越大。企业进入市场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开拓过程往往具有演进性和创新性的特征。这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之前,对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都采取了“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的战略,一般企业常见的市场进入逻辑是:纯国内贸易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自行直接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分部建立海外分公司跨国生产。在开展对外业务中,大多数公司是通过与独立代理商合作办理第一批出口业务的,通常是向

7、心理距离较近(即语言、社会风俗、传统习惯较为接近)的国家出口。如果初战告捷,公司就会雇佣更多的代理商向其他国家扩展,并成立出口部专门处理与代理商的关系。如果出口市场潜力巨大,它们就会在这些国家成立销售子公司以替代代理商,这样虽然增加了它的投资与风险,但也增加其利润潜量。同时为了管理这些公司,它们往往要成立国际营销部以取代出口部。如果海外市场继续稳定发展,或者东道国要求当地生产,公司就可能实施本土化战略,通过投资,在当地建厂生产,并通过设立国际事业部对世界各地投资进行管理。这种市场进入方式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首先,企业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可以获得当地政府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能节省运费。

8、其次,由于可以增加东道国的就业机会,因此可以树立良好形象。第三,由于接近当地市场,可以按照当地需求改进其产品,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营销环境。第四,可以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克服市场进入壁垒,保证进入市场的通路。当然直接投资的最大缺点在于企业必须承担巨大风险。随着世界性投资项目的增加,公司也就逐步演变为全球性公司,开始从全球化视角从事生产设施、营销战略、财务收支、人力资源开发和后勤供给系统的计划工作。经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可以从其它国家聘任,零部件及其他原材料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价格最低的地方采购,投资在世界上预期能获得最大收益的地方。以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基础,美国商学院的富兰克林阿茹特等学者提出并完善了企业

9、跨国经营的市场进入选择流程,即跨国公司在选择市场进入方式时,必须考虑自身的优势:当企业只有所有权优势时,将选择技术转让;当企业既有所有权优势又有内部化的优势时,将选择出口;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上述三种优势时,才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大量跨国公司正是由技术转让、出口而走向国际直接投资的。(二)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主要模式瑞典企业有了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参与国际化经营,则它将面临着多种的战略选择。一个企业首先必须做出最基本的国际化经营的市场战略选择,这些可能的选择包括:1. 广泛的全球竞争这一战略的市场目标是就瑞典国际企业的全部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这一战略往往凭借强大的企业声望、信誉和品牌知名度或整体的

10、低成本实现。这需要企业具有大量的资源和长此以往的成功来支持。2. 统一的产品市场这一战略的市场目标是就产业的单一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它是产品专门化策略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延伸。这一战略是将世界范围内各国家性市场中某一相同特点的细分市场集聚,凭借专业化和规模优势来获得成功的。实施这一策略的企业要么选择市场竞争相对较弱的独特细分市场,要么在专一的产品市场上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3. 统一的国家市场这一战略的市场目标是就瑞典企业的全部产品在单一海外市场上参与竞争。它是市场专门化策略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延伸。凭借其满足国家性市场的特殊需求,这一战略往往在存在巨大差别化的国家性市场上实施,它也应用于贸易壁垒

11、所限定的市场。如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可能使得其中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目标限定在本地区范围内。4.单一的产品、国家市场这一战略的市场目标是就瑞典国际企业的单一产品在单一海外市场上参与竞争。这一战略通常应用于限制或排斥国际化竞争的国家性市场。企业往往凭借国际化经营的大市场营销手段来获得在这些特定市场上的经营。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尤为重要。二瑞典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考量因素(一)产品特点与国际需求情况1带有强烈地域或文化色彩的产品一般说来,带有强烈地域或文化色彩的产品,对其的需求不是世界性的。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将会面临需求量不足带来的风险。2新兴产业可能意味着缺乏世界性需求某种程度的产业成熟度是进行国际

12、化经营的必要条件,企业应考虑选择进入国际化经营的时机。新兴产业面临着技术、生产和需求等多方面的风险,国际化经营宜在产业成熟阶段展开。作为在本国发源的新兴产业的经营者,企业应充分利用本国境内提供的相对宽松的市场条件,从而不断取得产业的发展壮大,并密切关注产业成熟度的演进和世界相关市场的变化。由于世界性经营者洞察力的增强,国际化经营所需的成熟度会较历史前期更低。3复杂的细分市场越复杂的细分市场,相同或类似的需求越低,它和产品是否具有世界性需求从而给企业国际化经营带来需求不足的风险有相同作用。复杂的细分市场可能来自于各国对产品的不同需求、各国市场营销方式的不同等。对想要利用规模经济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企

13、业而言,复杂的细分市场可能导致国际化经营在生产、营销及购买方面的规模经济效应不能充分利用。企业产品的世界性需求差异不大,这会给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信心。如果情况不是这样,企业则应该思考:在生产方面,自己是否有能力开发无需高成本的生产转换系统,才不至于使生产转化成本完全抵消掉国际化经营集中生产的规模效应产生的成本优势在营销方面,企业专有的营销手段是否有较大的市场适应性,能够使投入大量固定费用建立起的营销手段能够被无成本或低成本地重复应用于其它市场;在采购方面,基于差异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或部件的无差异,企业是否有强大的采购侃价能力。大量原材料、部件的购买量与前向供应商的产业规模相比相对适中,对企业

14、获取采购的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有关键性的作用。对拟定在各国家性市场上采用本土化分散经营的企业而言,竞争实际上是在多个国家性市场中分别进行。出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考虑,企业应关注自身的实力:是否有足够的资源保证,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克服因分散经营带来的管理费用的增加和克服各国家性市场上的制度障碍和限制。(二)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比较优势的存在是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有力支持。比较优势来源于: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可来源于充足的自然资源、低价格的原材料、低工资的劳动力及可运用的技术及资源的相对低成本等。要素质量。比较优势也可来源于高质量的原材料、高质量的劳动力、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及工艺等。例如特殊原材料的独占。具有

15、产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将成为产品的生产地,并向其他国家出口。企业利用产业的国家比较优势,可增强其国际化经营的竞争力。非本国比较优势产业的企业参与该产业的国际化经营则须具备更强大的整合全球性资源的能力。企业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其经营活动,将供应链上的各环节安排在最具比较优势的地域,最大限度地获取价值链上的增值效应。在进入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决策时,企业应在充分分析产业的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做出生产和销售的决策,并具备克服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经营而带来的直接成本增加的能力,例如增加的运输、储存及管理费用等。(三)培养竞争优势的能力竞争优势是企业成功的根本。由企业所有的独特专利性包括品牌名称、专利和技术诀窍以及高效率的分销网络和组织措施等决定了特定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差别,它来源于一切降低成本的可能和创造别具一格的现有和潜在的机会:1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存在是一项获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的来源。2生产、营销及购买的规模经济。生产:是否具有超出国家性市场规模的有效经济生产规模。营销:专有营销系统是否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即相对较高且固定投入建立起来的高效率营销系统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地应用于其它国家性市场,就像“麦当劳”的连锁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