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68812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名词解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诊断学名词解释1问诊:又称病史采集,是医生通过向病人及有关人员系统询问病情,借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现状、既往健康状况、有关生活经历等病史资料的过程。2. 主诉:是指病人感觉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包括症状的性质及持续的时间。3. 现病史:是指某一疾病自发生至就诊时的全过程,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4. 症状: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不适称为症状。5. 体征:检査病人后所获得的客观异常表现称为体征。病历:医务人员对诊疗活动中收集的(包括文字、符号、图表、影像等在内的)全部资料进行逻辑思维、整理、排列形成的医疗工作的真实记录。6.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

2、围不超过1C。7. 弛张热:体温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到2C以上,但最低温度仍高于正常水平。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39C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经过数小时或数天后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10. 牵涉痛、放射痛与扩散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皮肤的疼痛称为牵涉痛;刺激中枢神经、神经根或神经干引起疼痛沿神经向远端或末梢放射称为放射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个分支称为扩散痛。11. 咳痰:肺或或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异物、坏死组织等经咳嗽动作排出体外。咯血(大量、中等、小量):喉以下的呼吸道及肺实质出血,血液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每日

3、咯血量少于100ml为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500ml之间为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大于500ml为大量咯血。12. 呼吸困难:病人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活动增强并伴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改变。13. 端坐呼吸:严重的呼吸困难时,病人被迫坐起呼吸,两手前撑,两肩耸起。14. 三凹征: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肌极度紧张,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锁骨下窝)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15. 劳力(累)性呼吸困难:劳动或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和减轻,常见于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16. 夜闻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在睡眠中被愍醒,醒后被迫坐起,伴有

4、咳嗽、咯白色泡沫痰,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可缓解,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17. 心源性哮喘严重的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呼吸困难不缓解,伴有发绀、躁动不安、大汗淋漓、两肺哮鸣音、咳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加快等,称为“心源性哮喘”。附:左心衰竭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劳力(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8. 酸中毒大呼吸(库斯莫尔呼吸,Kussmaul呼吸):病人呼吸困难,表现为深而大的呼吸,并伴有妍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19. 发绀: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出现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而使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的现象。20. 肠源性发绀:(肠源性青紫症)进食大量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

5、蔬菜产生的发绀。21. 心悸:病人自觉心跳并伴有心前区的不适感。22. 柏油样便:来自上消化道或小肠的血液在肠道下行过程中,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食物中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使粪便转为黑色且有较多的粘液附着表面,外观黑且亮,似柏油。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的上消化道出血。23. 腹泻(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未消化的食物。病程少于4周的为急性腹泻;病程多于4周的为慢性腹泻。24. 黄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巩膜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25. 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的合称,见于尿

6、路炎症、结石等。少尿或无尿:24小时(一昼夜)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24小时(一昼夜)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26. 多尿:24小时(一昼夜)尿量持续超过2500ml称为多尿。27. 抽搐:骨骼肌不自主的阵发性收缩称为抽搐。28. 惊厥: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或阵挛性收缩称为惊厥。29. 意识模糊:病人定向力障碍,表现为对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判断错误。30. 嗜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易唤醒,醒后对答正确。31. 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难唤醒,勉强唤醒,醒后对答错误。32. 昏迷:意识持续中断或丧失称为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33. 澹妄: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高级中枢神经活

7、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意识错乱、定向力障碍、狂躁多语、幻觉等。34. 去皮质综合征:睡眠一觉醒状态存在,“意识内容”丧失,无意识地睁眼、眼球运动、哭叫,言语刺激无任何反应,但各种生理反射存在,对强刺激痛苦表情或躲避反应。伴去皮质强直、病理反射及大小便失禁。见于脑外伤、脑出血等。35. 无动性缄默征:睡眠一觉醒状态存在,无意识地峥眼、注视,不言不语,肌肉松弛,四肢不能运动,无病理反射。见于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损害。39,持续性植物状态:睡眠一觉醒状态存在,“意识内容”丧失,无意识地净眼、闭眼、眼球运动,不会说话,不理解别人说话,生理反射存在。见于严重脑部损伤后缺乏高级脑神经支配而存活的状态。40. 脉搏

8、短细(短绌脉):是指脉率少于心率。41. 脱落脉:2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部分激动不能由心房传至心室,造成心搏与脉搏脱落,称为脱落脉。42. 水冲脉:脉搏洪大,骤来骤去,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疾病。43. 恶病质:明显消瘦、乏力、贫血、皮肤干黄等,见于各种消耗性疾病晚期。潮式呼吸(陈一施呼吸Cheyne-Stokes呼吸):呼吸由浅慢至深快,再由深快至浅慢,暂停(530秒),重复上述规律,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中枢障碍。44. 间停呼吸(比奥呼吸,Blot呼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中枢障碍。呼吸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中枢障碍。45. 二尖瓣面容:

9、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46. 甲亢面容:两眼突出,双目闪光,兴奋不安,惊恐交加,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7.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见于伤寒等。48. 苦笑面容:面肌痙孪,牙关紧闭,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49. 满月面容:面如满月,胡须增多,皮肤发红,伴有痤疮,见于库欣综合征等。50. 肢端肥大面容:头颅增大,面部变长,耳鼻增大,唇厚舌肥,见于肢端肥大征。51. 病危面容:面色铅灰,眼窝凹陷,面肌瘦削,颧弓突出,双目无神,表情淡漠,皮肤干燥,见于危重病人。52. 面具面容:双目凝视,画部呆板,面无表情,似带面具,见于帕金森(Parkis

10、on)病人自动体位:病人不受限制,能够随意改变或调整自己的体位。53. 被动体位:病人不能够随意改变或调整自己的体位。54. 强迫体位:病人为减轻痛苦,不得不采取某种特殊体位。55. 輾转体位:病人坐卧不安,輾转反侧,见于胆绞痛等。56. 角弓反张位:病人颈与脊背肌强直,使头后仰、胸腹前凸,腰过伸,躯干呈反弓形,见于破伤风等。57. 步态:走路时的频率、节奏、方式与姿态。58. 痉挛性偏瘫:步态病侧下肢伸直并外旋、脚尖着地,以髋关节为中心,借躯干肌力量向外划半个圆圈跨前一步,常见于脑血栓形成等。59. 剪刀步态:双下肢强直内收,行走时相互交叉到对侧,常见于脑性瘫痪等。60. 醉酒步态:走路时,

11、躯干重心不稳,左右摇摆,前曲后仰,常见于酒精中毒等。61. 小脑性步态(阔基底步态):走路时,两腿分开,两足距离大,常向侧方倾斜,走直线困难,见于小脑疾病。62. 慌张步态:走路时,头及躯干前倾,小步急速前行,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震顫麻痹。63. 跨阈步态:由于一侧脚尖下垂,走路时,必须高抬患腿使脚尖离蹒跚步态: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子行走,见于先天性双侧髓关节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大骨节病、佝偻病等。67、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时间后,因缺血使下肢出现无力、疼痛,被迫停止行走,休息一段时间方可重新行走,如此反复,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68. 共济失调步态:走路时腿高抬,

12、骤然下落,两足距离大,闭目则不能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痨。69. 玫瑰疹: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23mm压之地,骤然下落,见于腓总神经麻痹。褪色,多出现在胸腹部,见于伤寒或副伤寒。70. 瘀点:皮肤粘膜出血,出血面直径小于2mm。71. 紫癜:皮肤粘膜出血,出血面直径在35mm。73. 血肿:皮肤粘膜出血,出血面直径大于5mm。73. 血肿:皮肤片状出血伴显著隆起。74. 蜘蛛痣:皮肤末端小动脉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用铅笔尖压其中心部位,则周围小血管消退,多分布于上腔静脉引流区域(面、颈、胸、肩、手背等),目前认为与肝功能减退灭活雌激素减少使雌激素浓度增加有关,常见于肝硬化等。75. 肝

13、掌:大小鱼际肌发红,常与蜘蛛痣并存,目前认为与肝功能减退灭活雌激素减少使雌激素浓度增加有关,常见于肝硬化等。76. 欧氏(Osler)小结:在指尖、足趾、大小鱼际肌处出现豌豆大小红色或紫红色痛性结节,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77. 皮下气肿:气体在皮下组织积聚白癜:后天出现的皮肤粘膜多形性色素脱失斑片。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也不引起生理功能改变。常见于白瘫风。78. 方颅:顶平,前额左右突出。见于佝偻病。79. 巨颅:额、顶、颢、枕膨大呈圆形,颜面相对狭小,双目下视,巩膜外露(落日观象),见于脑积水。80. DeMusset征:随颈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见于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

14、不全。81. 老年环:类脂质沉积在角膜边缘及周围,出现灰白色混浊环,称为老年环。82. 角膜色素环:角膜边缘出现的黄色或棕色环,环外缘清晰,内缘模糊,与铜代谢障碍有关,见于肝豆状核变性。83. 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正常人受照射光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照射光后双侧瞳孔立即复原,称为对光反射。84. 调节反射:将目标由1米以外向眼球靠近,双侧瞳孔逐渐缩小。85. 聚合反射(辐輳反射):将目标由1米以外向眼球靠近,双侧眼球逐渐向内毗部聚合。86. 集合反射:将目标由1米以外向眼球靠近,在双侧瞳孔逐渐缩小的同时,双侧眼球逐浙向内毗部聚合。87. 霍纳(Horner)综合征:一侧画部无汗

15、、眼险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因颈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见于肺尖癌等。眼球震颠:眼球出现一系列快速水平或垂直的往返运动,称为眼球震颠。88. 酒糟鼻:鼻尖与鼻翼组织肥厚,皮肤发红,毛细血管扩张彳可见于螨虫感染等。89. 鞍鼻:鼻梁塌陷,状如马鞍,见于鼻骨骨折、先天性梅毒等。90. 蛙状鼻:鼻腔阻塞,鼻梁宽平,似蛙状,见于巨大鼻息肉。91. 麻疹黏(粘)膜斑: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出现数个针尖大小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见于麻疹早期。镜面舌:舌体小,舌面光滑无苔,见于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慢性蒌缩性胃炎。92. 颈静脉怒张: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见于右心衰竭等。94,肝一颈静脉回流征:用手压迫肿大的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见于右心衰竭、渗出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等。96.气管牵曳征(oliver征):在胸骨上窝,触及随心脏收缩而向下拽动的气管,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瘤体充血向后下方压迫气管)97,桶状胸:胸廓的前后径增加,与左右径相等或几乎相等,呈圆桶状,常见于肺气肿病人、老年人、矮胖体型者。98. 扁平胸:胸麻的前后径小于左右径一半或一半以上,见于肺结核病人、痩长体型者。91.漏斗胸:胸骨剑突或胸骨到突连同依附的肋软骨一同凹陷,呈漏斗状,见于佝偻病。99. 佝偻病胸(鸡胸):胸骨下端明显前凸,双侧肋骨凹陷,胸廓前后径增大而左右径变小,似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