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683521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 通河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慧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词汇量的加大、语法的运用、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领先,逐步向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要求。否则就会造成强烈的两极分化,造成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焦虑。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要全面思考,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我县第三中学初一英语教师为了做好初一学生的学习过渡,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工作,总的来说,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加强与小学教师的沟通与联系,了解小学

2、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与小学教师共同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方法,使中学教学顺利进行。因此,我校基本上.根据学生起点不同进行分级分班教学,不同班级采用不同教学起点和教学容量;.采取适当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基本贯彻了学生为主体,每堂课都有操练主题,围绕主题学生开展各种形式操练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入初中,由于升学考试压力,教师更注重应试,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主动发言少;书面作业多,口头练习少;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课堂教学看似充实,实际上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并不多,因此我们选择课堂教学模式时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我们尽

3、量保持了小学英语教学风格,学生活动主体化,活化教材,生化课堂,逐步加大应试教学力度,完成小学英语初中英语教学平稳过渡;我们采用了“七步导学、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学生质疑;拓展延伸和达标测试七个步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熟悉并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尊重学生人格,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地位上,做学生的朋友。由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表现更强烈自尊心,因此,老师用鄙夷眼神或语言批评出错学生,学生会产生挫折感而备感压抑继而降低学习热情。注意每个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从小学升

4、入初中学生年龄增长了,性也加强了,不同性格,学习方法和特点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全盘考虑学生性格特征,外向性格学生多安排些表演性质的学习活动,而性格内向学生则尽量避免他们在没有准备情况下回答问题,对不同性格学生也应采取不同批评和表扬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愉快高效地学习。三、虽然小学和中学英语课程目标是一致的,但教学要求和层次有所差别,小学英语重在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戏等活动,奠定语音和书写基础获得一些学习英语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语言打下初步基础。中学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由此可见,中小学英语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

5、互衔接,小学生升入初中教师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学生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作指导进行调整,因此我们在做好传统学法指导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对初中新生学法指导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1)预习,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第一步,预习一般在接受新知识头天进行,包括预读新课课文回答有关问题,熟悉生单词找出难点并做上记号听录音、模仿跟读等,我们教师每天都要布置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听课,课本知识主要通过教师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听课效率成了学生学好英语重要因素,因

6、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听课时要做到:紧跟各教学环节,集中注意力听懂老师讲解与点拨,注意课堂质疑,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角色扮演和复述等(3)、作业,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重要手段,因此我们经常督促学生独立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养成根据自己学习中的弱项自觉补充课外作业的习惯。(4)复习与总结,学过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在教学中,督促学生养成每天复习当日所学,每周、每月进行单元复习的习惯,复习过程学会总结、整理笔记归纳重点和难点,通过归纳分析和对比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本族语有一种强烈的动力,因为

7、他只有具备了听说能力才能参与社会交际活动,只有能够读和写,才能接受并表达更多的自己所需的信息。这种动机远没有本族语学习的动机强烈。促使中小学生产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主要有:外语学习的态度、兴趣和情绪。(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端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英语不像母语那样有生存环境逼迫他去学好,但未来社会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国际化。掌握一门甚至几门外语的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促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2)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由于小学英语教学没有统考的压力。因此,教学形式活泼,学生兴趣较浓。到了初中,教学内容增多,考试压力加大,学生很

8、容易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新生正处在身心都在成长的阶段,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因此我们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得以长期保持。(3)调动和调整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良好的心理体验能促使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愉悦的情趣,反之,则产生厌学情绪。而这种情绪体验又会以程度不同的焦虑反映到了学习行为上。叶克斯多得森定律(Yerkes Dodsons law)证明:只有适度的焦虑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以鼓励为主,多用激励的目光和言辞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学生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适度焦虑以达到最佳学习和应试效果。3、

9、 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贯穿于平我们时的教学之中。 四、注重语音教学,加强语音教学的趣味性,语音是语言的基础,学好语音不但有利于正确地以声音的方式表达思想,而且对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力大有帮助。作为初一的英语教师我们特别注重发音的教学,更重视发音的正确性,克服学生发音不准的缺点。所以,教师如何讲解48个音素的发音要领和发音

10、比较,让学生掌握好发音规律,并且要像小学一样,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到意兴盎然,增强教学效果,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小学对发音教学不够严格的特点,在单词教学中就要注意元音字母组合,元音和辅音字母组合,辅音连缀,以及多音节的划分,句子朗读等方面的准确性和趣味性。我们还针对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选编一些与音素相关的歌谣、歌曲、谜语、绕口令以及小短文等,让学生在有趣有活动中巩固所学音标和读音规则,为掌握好单词打下好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够在初一的英语教学中,发挥小学的灵活教法和中学重视准确性的教学优势,使中小学英语教学更好衔接,提高教学质量。 五、利用直观教具,建立形象

11、思维,从小学刚升上初一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直观教学的方法正是符合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切忌单调呆板的教法,所以用实物、彩图卡片、简笔画或立体投影等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六、以旧引新,重视中小学英语知识的联系,初中英语课本有许多词汇是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的,重现率高。在讲授单词时,我们采用以旧词解释新词,以新词套用旧句型,以新词造句重温旧词,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做到词不离句,活学活用。根据同音、形同音不同的词的特点,写出学过的词汇。为此,我们让学生准备一本词汇本,每教一个词,就要求他们写出与此单词发音相近或词形相似的单词,看谁说得多,写得快。进行新旧对比,既复习旧知识又掌握到新学

12、的词汇,由于把小学的英语词汇与初中的新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教学,于是中小学的英语知识就能衔接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们开展词汇听写接力赛,小学生升上初一后,仍然保持小学时候那种大胆发言,好胜心强,喜欢活动教学特点。因此,我们根据这种特点,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词汇接力赛,看哪个组听写得又快又准,既检查了他们的记忆情况,又可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导入新课中,一方面教学词汇,同时用浅显的语言把它们改编成小故事,并时常配以表情、动作来帮助理解,以英语解释英语,新词在句中产生,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新学词汇,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还采取看图提问、创设情景、小短剧等形式学习新单词,不但学得真实、巧妙、自然,而且对于口语训练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通过实践,在初一的英语教学中,只要重视小学与初一的英语知识的有机衔接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就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兴趣,提高初一英语的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