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68180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歌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意象。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二、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

2、, 开创 “贞观盛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

3、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二、 整体感知1、范读。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 “忧”(全诗都有体现)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三、 课文赏析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问: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忧什么? 明确 :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二、解读诗歌意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诗歌运用了那些意象来营造忧愁的情绪? 明确 :“酒”、“朝露”、“鹿”

4、、“明月”、“乌鹊”1 、“酒”意象“酒”这一意象历来被文人运用,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团圆的追求和愿望;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这是离别的酒, 前路渺茫,愁绪在胸。“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这是思乡的酒,家园迢迢,感叹唏嘘。酒似乎总是被用来表达忧愁, 所以人们常说 “借酒消愁”,“酒”似乎成了忧愁的代名词。 曹操在这里用 “酒” 意象同样要表达的是自己的那份忧愁人生短暂。问:然而,作者在这里对人生是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地态度?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然后请同学

5、回答) 明确 学习这首诗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诗, 曹操是胸怀大志的人, 他是要干一番事业的。(赤壁之战后,曹操已经 53 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而且结合全诗我们就会发现曹操在这里感叹人生短暂, 不是要人及时行乐, 而是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及时地建功立业。问:但是这样强烈地目的,曹操为什么要用这样低沉的笔调来写呢? 明确 实际上曹操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这样积极

6、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就会说得非常真切, 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贤士的心扉。所以说曹操的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2、“朝露”意象(重点)“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长歌行。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这里主要是表现的春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但也暗含了“要趁年轻好好努力, 不要到老了一事无成” ,所以诗歌后面才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曹植)“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阮籍)也都借“朝露”表达人生、生命的短暂。3、“鹿”意象。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遥相呼鸣。这里比

7、喻作者渴望找到贤才。4、“明月”意象“明月” 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也是相当多的。 “床前明月光”(表达思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思念故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以月寄情爱)。曹操在这里以”明月”喻贤才,气魄非凡。一般人是不敢说自己要摘取天上的月亮的, 然而曹操气魄宏大, 他就是要摘取那天上的皎洁的明月。而这明月正是贤才。贤才那么美好,我多么想得到他们啊!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所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对贤才的那番渴求,感人至深。5、“乌鹊”意象诗人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之贤才, 这毋庸置疑。三、概括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突出重点)问:

8、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呢? 明确 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相结合1、比兴(首先温习什么是比兴手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用早晨易逝的露水比喻人生短促。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不可拾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用暮色苍茫中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贤者的四处奔走, 以乌鹊的绕树而飞、 择木儿栖喻指贤者的择主而事, 都自然贴切的表达了作者渴慕贤才、 以共图大业的思想。2、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二句原来是诗经 ?郑风 ?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

9、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 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

10、诗, 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 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的诗句,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 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 我是一定会待以 “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 “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 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 这就是“婉而多讽” 的表现方法。“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化用管子 ?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 的典故出自史记 ?鲁周公世家,周公自己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11、,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 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 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3、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有人生苦短的忧叹, 有对贤才的渴求, 有既得贤才的欣喜,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 有坚信天下贤才尽归己有的的自信。 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 通过似断似续, 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抒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 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四、 课文小结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 然而他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了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

12、。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用典等手法,来达到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 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五、 拓展练习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 但用好人才更重要。 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态度?可以结合 鸿门宴相关情节, 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曹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六、 作业通过学习这首诗,大家一定受益匪浅。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提示: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附:板书设计人生苦短渴望贤才忧(抒情)人才难得言志一统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