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67684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委党校学员大厦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辽宁省委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委党校学员大厦项目经理部2008年7月24号辽宁省委党校学员大厦测量施工方案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委党校学员大厦项目经理部2008年7月24号 目 录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2.1工程整体概况12.2测量工作特点13 人员安排23.1项目部人员安排23.2施工队人员安排24 施工准备24.1技术准备24.2测量准备25 施工方法45.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45.2高程测量125.3装修阶段施工测量135.4施工监测135.5测量成果准确性的保

2、证155 .6 测量工作的管理及配合156 质量保证措施16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 1 编制依据1.1 辽宁省委党校学员大厦施工图纸。1.2 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GB50026-93)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J50300-2001)1.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2 工程概况2.1工程整体概况本工程为辽宁省委党校学员大厦工程,由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所建设,建设地点位于中共辽宁省委党校院内。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155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8993.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2562.53平方米。 工程由地下一层、地上塔楼25层及3

3、层裙楼所组成,其中地下一层设有人防工程、设备用房等,层高为5,4米;地上一至三层层高为5.1米,设有大堂、消防控制中心、监控中心、讨论室、商务中心、学员文体室、大教室、书报阅览室、学员办公室、库房等,四层以上各层层高为3.6米(十层为3.8米),设有学员宿舍、讨论室、服务员室。工程总建筑高度为99.95米2.2测量工程概况本工程甲方指定的原始水准点及场外定位点坐标,以三好街马路坐标表点返入场内给定2个坐标点,坐标点为建筑物的角点。高程点为甲方指定的7#楼地面标高上返450mm。2.2测量工作特点本工程建筑几何尺寸规则,为水平测量放线提供了便利,主楼高25层,施工中应重点控制各个控制点位的上传,

4、控制建造物的四角垂直度。本建筑地上部分总高度99.95m,属高层建筑。我们将通过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以及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达到本工程的测量精度目标要求。建立三级测量控制网,以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局部测量控制网加密的手段,确保各级控制网的整体统一。地下部分施工测量采用“外控法”控制,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法定位。地上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控制,主要采用激光铅直仪将平面控制网整体同步传递,高程用50m钢尺量测,全站仪三角高程逐层复测校正。3 人员安排3.1项目部人员安排项目总工:卢鲲鹏测量员: 叶波质量总监:赵万平安全总监: 韩中华3.2施工队人员安排测量工: 5 人4 施工准备4.

5、1技术准备4.1.1测量人员必须认真熟悉相关图纸。4.1.2技术部门已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对测量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方案交底。4.1.3测量施工前总包测量员应对分包测量工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4.2测量准备工程开工前向监理和建设单位提供全部测量仪器计量检定单位检定的合格证书,测量设备的管理执行ISO10012管理体系标准。4.2.1汇审图纸、学习规范组织测量人员学审图纸,了解建筑物总体布局,掌握结构特点及工艺流程,对重要点位的坐标,轴线尺寸,标高关系进行验核。学习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相关章节,掌握施测技术要求及限差要求。4.2.2现场勘查a.交接桩与建设单位进行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交接桩

6、。要求所有桩位必须现场确认,索取点之记和成果表,填写交接桩记录。b.测绘现场平面图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比例尺不小于1/500。所有和施工相关的地物都应落在图上,并应标注特殊点位的高程。为施工平面布置及控制网设计提供参考依据。c.复核测量对起算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核测量,测量方法及精度与原等级测量的技术要求相同。复核测量成果与原成果比较其误差应小于原等级中误差的2倍。复核测量结束向建设单位提交“复核测量报告”。d.软件收集与测试开工前广泛收集有关测量计算、数据转换、制图等方面的软件,进行筛选,并上机测试。确定本工程所用软件的内容、版本及数量。e.建立施工测量专用电子版图纸依据设计图

7、纸中的坐标和高程系统,用CAD软件制作建筑物平面图和轴网图及主要节点剖面图,形成电子版图纸。成图后拾取主要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手算验核,确保电子版图纸准确性,为整个施工过程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点位坐标和高程。4.2.3测量设备配置的情况参见下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工程放线精度要求,主要测量仪器配备如下: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测量设备全站仪Leica2003台1测量使用2经纬仪TDJ2E台1楼层测量3电子水准仪zeiss Dini10台1高程控制网测量4水准仪AL132-C台15激光垂准仪LeicaZL台1控制点的竖向投递6激光接收靶100*100个2特制5 施工方法5.1场区平面

8、控制网的测设(1)确定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坐标换算示意图设为建筑坐标系(AOB)的纵轴OA在测量坐标系(XOY)内的方位角,a、b为建筑坐标系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内的坐标值,则P点在两坐标系统内坐标X、Y和A、B的关系式为:X=a+AcosBsin;Y=b+AcosBsinA=(X-a)cos+(Y-b)sin;B=(X-a)sin(Y-b)cos(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地下室底板及结构施工时,采用“外控法”进行测量控制。利用业主提供的首级测量基准点,向建筑物四周引测二级控制点L1、L2、L3、L4(如上图),并在基坑四周围堰上加密二级测量控制点,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将测量成果以文件形式,下发各专业测量

9、小组进行测量施工。 由于二级控制点位都引测在围堰周边易受沉降影响的位置,所以在地下室施工阶段,每周要定期检查L1、L2、L3、L4、L5五点坐标,发现变动,及时修正。地下室施工阶段总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坐标及高程点标石埋设示意图(3)平面施工测量a.基坑开槽灰线控制根据布设的坐标点和轴线控制网,用全站仪和经纬仪实地投测钉桩撒线,以此作为开槽挖土的依据。b.垫层平面位置投测根据基础轴线网,投测垫层边沿线,在每个拐角处增加钉桩控制;高程变化交接部位也放出边线并钉桩控制。c.基础轴线、轴线、墙体线投测依据建筑物平面主轴线测量控制网及基础、主体结构施工图,向基坑内投测基础、主体轴线,钉桩控制并作好保护。d

10、.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墙柱300mm控制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e.柱、墙、梁位置线投测投测柱中心线、十字线,墙梁中心线,然后放出墙梁边线及300mm控制线,以及通道出入口、电梯井中心线、边线及300mm控制线。(4)点位竖向投测本工程地上拟用激光铅垂仪“内控法”进行轴线的竖向传递。根据施工段平面形状、结构、面积,确定楼层内布置4各内控点,内控点布置图如下所示:3层以下内空点布置3层以上内空

11、点布置竖向投点操作流程控制基准点迁移示意图5.2高程测量a.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在场区内外布设水准控制点,建立高程控制网。水准点布设在通视良好、沉降稳定的位置,可与一级坐标控制网一同布设。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网的精度。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或附近城市水准点,测设一条三等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出场区所布设施工水准控制点高程,经平差计算后的结果作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b. 高程传递施工过程中进行标高引测,采用DZS3水准仪向基坑内和施工层传递,每层至少传递3个水准点以便相互校核,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在向基坑内或地上楼层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

12、方可引测所需的标高。坑底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采用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高程传递示意图5.3装修阶段施工测量校核结构施工时墙柱上的500mm线,误差在3mm之内,取平均值,引测到内隔墙上,所有墙柱上的500线作为门窗洞口、专业管线、楼地面等的标高控制线。5.4施工监测a监测点布置点位概况序号名 称部 位1基坑监测点距离坑边2300mm2拟建建筑物监测点地下室柱上b基坑监测点鉴于本工程边坡支护特点及基坑深度、我单位将对基坑边坡进行监测。及时反馈和计算分析监测结果,掌握基坑边

13、坡及周边建筑物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基坑支护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基坑平面形状比较平直,用经纬仪视线法直接观测。直接利用控制网上轴线桩位作为观测基准点,沿着基坑边每隔200m左右用钢筋埋设一个位移观测点,根据观测点偏离基准线的数值和方向,可得出直观的位移值及位移方向。观测仪器:高精度电子经纬仪。观测周期:基坑开挖期间,每天测一次,开挖完毕,再看位移情况渐至一周一次,大风大雨之后要加强观测,直至基坑回填完毕。报警值:累计30mm或5mm/次 C拟建建筑物监测点在基础施工时,在柱上500mm处埋设

14、沉降监测点埋件。如下图所示: d监测方法基坑监测观测方法采用视准线法,观测时使每段观测点与两端工作基点布成一条准直线,将仪器设于一端工作基点上,后视另一工作基点,确定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工作基点应视现场情况布置在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点,以保证测值准确可靠。观测时,各观测点必须至少测一测回,以保证观测精度。建筑物监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网布设成闭合线路。底板施工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如遇异常天气或不均匀沉降则增加观测次数。观测时必须做到“四定”: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线路、固定观测时间。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在首层相应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地上部分沉降观测,将基础沉降量和地上部分沉降量进行累计,得最终沉降量。及时整理分析观测数据,绘制沉降量分布曲线图,编写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并将观测结果报技术部门。e监测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