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时训练苏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674882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时训练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时训练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时训练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时训练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时训练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口技课时训练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 口技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呓语( ) 狺狺不止( ) 中间( ) 几欲先走( )y语( ) 无敢hun 者( ) y屋( ) hu声( )2. 解释加点的词语。(1)会宾客大宴 (2)少顷(3)众妙毕备 (4)夫齁声起(5)意少舒 (6)两股战战3翻译下列句子。(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4)人有百口

2、,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4请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划出一处。(1)京 中 有 善 口 技 者(2)遥 闻 深 巷 中 犬 吠5现代著名的口技老人舒诗焕老人每每一起声,便引得数百只画眉纷纷响应,争相欢悦,雀跃不已,形成人鸟“共鸣”的奇异景象,现在舒老已年逾古稀,年老之后,舒老便萌发了将此口技传承下去的想法。他感叹地说道:“ 不能失传!”舒老说这话时,一脸严肃。请根据语境,把舒诗焕老人的话补充完整。6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的感想。材料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华教授焦急地说:“清代林嗣环在口技一文中描写得神乎其神的口技,因为无人传承今后恐怕很难再听到了。”“根据目前掌

3、握的信息,全国能专门表演口技的民间艺人仅有三五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艺人,现在只能顺藤摸瓜去寻找。”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名录,其中与声音有关的遗产就有14项(总数19项),占74%;2003年、2005年公布了第二、第三批名录,与声音有关的遗产分别占75%、49%。2006年,我国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518项名录中,与声音有关的遗产就有255项。_二阅读理解、分析。(一)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

4、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凑发,众妙毕备。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1这段文字描绘了口技者表演的声音由_及_,由_到_,由_到 _,由_到_的过程。2从文中找出使用“以动写静”手法的句子。3概括本段的意思。4“伸颈、侧目、微笑、嘿叹”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以为妙绝”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二)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

5、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 有名无实2请把文中空缺的句子补充在下面。3开头“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4找出描写宾客强烈反应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5请从本段中找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地方,并说出你喜欢它的原因。(三)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下列问题。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

6、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剌剌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术,苍术,药名)。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

7、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选自 蒲松龄聊斋志异口技)【注释】刺刺不休:话语不断。刺刺,多言的样子。 拗哥子:脾气别扭的男孩。千里且溢:即一千里还多。各各道温凉:犹言彼此问寒问暖。宜得参:应该用人参治疗。戢戢(jj及及)然:折纸的声音。 丁丁(zhng zhng 争争)然

8、:掷落毛笔铜帽的声音。苏苏:物摩擦声。 清以越:清脆而高昂。以,而。1翻译加点的词语。晚洁斗室: 食顷始定:缓以苍: 千里且溢:2翻译下面句子。(1)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2)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3)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3文中的青年女子摹仿表演了哪几个人的声音?4文中的青年女子表演口技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来回答)5这篇文章与林嗣环写的口技有哪些相同点?(提示:可从写作内容方面、写作手法上去分析)参考答案1y yn jin j 呓 哗 曳 齁 2会:恰逢,正赶上。 少顷:一会儿。 毕:全,都。 齁:打

9、鼾。 少:稍微。 股:大腿。3(1)过了一会儿,只听帷帐里醒木拍了两下,全场都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2)这个时候,妇人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轻声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奶头的啼哭声,大孩子刚醒来的絮絮声,丈夫对大孩子的呵斥声,同时并作,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3)没过多久,丈夫的齁声响起来,妇人拍小孩子也拍得缓慢,渐渐停下来。(4)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任何一种音响。4京中有善口技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5口技作为中国独有的一门民间技艺,非常宝贵,一定要让它传承下去。6示例:材料一:利用现代科技,把人类祖先创造的千姿百态的声音遗产,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刻

10、不容缓!材料二:声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声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一)1远、近,外、内、小、大、少、多。2遥闻深巷中犬吠。3写口技表演者模拟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状和听众的反映。4神态描写、动作描写。通过描写宾客的反应,有力地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艺术魅力。5不能删掉,这是写听众对口技表演的极高评价,突出表演技艺的高超。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 (二)1A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3写出了事情发生的突然,出人意料。4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突出了口技表演者所模拟场景的逼真效果,从侧面烘托了其技艺的高超。5示例:我最喜欢“俄而泼水声”。作者

11、浓笔重彩点染出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临近火场而传来的多少人和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大呼声、哭声、犬吠声、力拉崩倒声、火爆声、风声、急切相混,“求救声”、“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呼号交加,情势越来越危急,声响愈来愈复杂,情节逐渐推向高潮。“百千”的重叠使用,增强了气氛的紧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火势的凶猛和紧迫的情状。(三)1洁:收拾干净。食顷始定:一顿饭的功夫。苍,苍老。溢,超出 。2(1)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这时候,人们自觉地停止了喧闹,说话也只是窃窃私语不敢咳嗽。(2)接着,就听到青年女子道谢声,九姑问候声,六姑的客套话,两个女仆彼此慰劳声,小孩的嬉笑声,众口纷纭,吵吵嚷嚷。(3)村子里的人听了这场“神仙会”,以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惊讶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3一女子、九姑、一婢、六姑、春梅、小儿、猫子、四姑、一小女子九人的声音。4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5都写了口技表演者能模仿各种声音,从极低极细的声音到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的嘈杂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