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67437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03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 理学”命名的专著。2、60 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 多年。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 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 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7、20 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8、1926 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

2、心理学概论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11、皮亚杰,20 世纪 60 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 形式运算阶段(11-16)。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 对个体发展有影响。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 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

3、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 机能。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 学习信任阶段(从出生道18 个 月左右);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 个月-4); 发展主动性阶段(4-6); 变得勤奋的阶段 (6-12);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 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 显示充沛 感的阶段(24-50); 达到完善的阶段(50 以后)。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 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言

4、语信息、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19、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 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21、桑代克,第一个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2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23、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作了研究,曾获得诺贝尔奖。2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5、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 的

5、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26、逃避条件作用: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数嘈杂暂时离屋。27、回避条件作用:如过马路是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违章骑车遇到警察时赶快下 车。28、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29、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3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 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31、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过程。32、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

6、 原则。33、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 望)、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34、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他提出三种同化模式:下为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35、奥苏贝尔提出了: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36、加涅把学习分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 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3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38、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功能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 性知识。39、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

7、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40、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归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41、归属学习又分为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42、学习知识的过程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43、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的学习方法:顺序观察法、素描观察法、连续(长期)观察法、实验 观察法、操作观察法、比较观察法。44、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45、知识应用其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审题、联想和课题类化三个基本环节。46、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智力活动水平、课题的性质。47、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48、根据动作的惊喜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分为:细微型操

8、作技能与操作型操作技能。49、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50、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51、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52、常见的心智技能包括: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53、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54、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接阶段和自动化阶段。5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5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57、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9、论: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 岁)、第二阶段:他律道 德阶段(28 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 段(11、12 岁以后)。5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5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 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6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6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智力水平、 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6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63、学习动机对学生产生四方

10、面的作用: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64、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 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6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 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6、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 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67、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 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68、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11、)、元认知策略(计划 策略、监视策略、调解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 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69、学习策略训练应遵循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 自我监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7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型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 式、合作学习模式。7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72、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 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73、恐怖症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

12、连在一起的是(孟子)。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 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 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 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 会发展的重任; 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 期。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 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

13、所具有 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 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 于 19 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 制学制是20 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 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 年,我国颁

14、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 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 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 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 利于国际交流。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0、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第 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简单

15、,教育方法单一。11、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 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12、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 现代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完善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国家建立公有制系统,加强对 教育的控制。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与古代学校教 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 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 朗格朗提出的,掌心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 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13、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 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并入仓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 性的否定。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 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增长率内容和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