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67193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n教材分析本单元从课本第56页第68页,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及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2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1120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理与复习。第一个课题:认识1120各数(P56P61)(1)主题图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真实感受10以内的数不够用,需要更大的数),结合看、数自然呈现1120各数(2)例题的

2、安排意图例1利用小棒图,突出10个一是一十,数、捆、写结合,突出捆。例2利用计数器,突出个位、十位,拨、读、算结合,强化10和几组成十几;例4抓住11这个特殊数,结合个位、十位感受位置值。例题5利用直尺上的刻度数据,让学生体会数字的大小。(3)通过捆(小棒)、拨(算珠),读、写、算(10加几)结合,在10的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注重认数与计算的结合。(4)结合数序及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课本第60页第4题、第61页第7题、第9题。第二个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课本第62页第65页)(1)四个例题例1是十几加几(不进位)及加法各部分名称的介绍;例2是十几减几(不退位)及减法各部

3、分名称的介绍;例3一图两式(一加一减),体会加减关系。例题4加减混合运算第三个课题:整理与复习(P6668页)(1)数数是认数的基础,数的方法要多(P77第3题),数得要快(P77第2题);(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多种活动(P77第16题)帮助学生建立数感;(3)沟通认数与计算的结合;(4)经历整理过程,体验整理方法。n教学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3.能认、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与顺序。4.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

4、“小得多”等语言描述20以内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5.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6.在与同伴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n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位置值。让学生爱上学数学。n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1120各数。数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1120各数,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2.,要依靠原有的知识经验,借助操作、观察等活动在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象,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数。3.强化学生对数的位置值的理解,突出位置值在单元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是学习难点,也是掌握20以内数的关键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直观地理解位置值。4.沟通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认数和计算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注意在数的组成中渗透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等内容,在加减计算中强化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从而实现认数与计算的有机结合。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课时安排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课题认识1120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总计课时1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