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671817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二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辛冲街第一中学八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主持人戴水元学科物理主题名称集体备课主题形式讨论时间9月1地点八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戴水元 万佑松 熊良峰缺席人员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主要存在问题:1、 八年级学生刚学物理,对兴趣的培养。2、 初二物理力量薄弱对策及措施: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2、互相帮助,团结一致主要内容:本次集体备课主要是关于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2节的备课研讨:教学设计中重难点的突破,课件、视频资源的最优化和共享,习题精选精编精练。其中机械运动中单位换算、刻度尺的估读,秒表的使用对学生来说是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动手实验和习题和图片进行学习。一、机械运动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2、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者。二、参照物1、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的、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为研究方便,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3、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三、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假定该物体不动;3、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有变化则是运动的,无变化则是静止的。 /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主持人戴水元学科物理主题名称集体备课主题形式讨论

3、时间9月6地点八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戴水元 万佑松 熊良峰缺席人员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主要存在问题:1.学生基础不一样,教起来重难点不好把握。2.学生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对策及措施: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2.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主要内容:本次集体备课主要是关于第八章力和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的备课研讨:教学设计中重难点的突破,课件、视频资源的最优化和共享,习题精选精编精练。 本节内容以日常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得出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并进一步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个伟人来强化这种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基本的实验

4、事实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同时对“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的教学时,不要使学生对亚里士多德产生片面的认识。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

5、掌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主持人戴水元学科物理主题名称集体备课主题形式讨论时间9月9地点八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戴水元 万佑松 熊良峰缺席人员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主要存在问题:1.重难点不好把握2.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比较弱。对策及措施: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2.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3.提前认真到实验室做准备。主要内容: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

6、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

7、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主持人戴水元学科物理主题名称集体备课主题形式讨论时间9月11地点八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戴水元 万佑松 熊良峰缺席人员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主要存在问题:1.重难点不好把握2.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比较弱。对策及措施: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2.精选习题3.充分备课,提高课堂效率。主要内容:浮力这章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

8、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可以突破难点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而本节所教授知识浮力的概念又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本节的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由于抽象度比较高,探究浮力影响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