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669181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批判性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批判性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批判性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批判性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批判性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批判性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判性思维(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批判性思维:教育与生活的内在品性批判性思维是西方思想的一个核心词汇和重要精神。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 底倡导在接触某种有价值的观念旱要提 出深刻提问题,而非直接接受,他的努 力和推动形成了深远的问答法,也叫苏 格拉底法、产婆术、精神助产术。他甚 至认为,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一过。亚 里土多德更是直接说出“吾爱吾师,吾更 爱真理,”直接印证了西方学术思想中求 真、质疑的深远传统。1910年,美国学者杜威(lohn Dewey)出版了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 ),提出了能反 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呼吁美国培养 能自主判断和应对大量信息的公民。杜 威认为,“如果没有足以下判断的理由, 就不能

2、轻易在接受任何信念或作出断然 的结论。”在杜威提出反省思维的概念之后,美 国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逐渐兴起, 并且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20世纪70年代,一批教育家出于对美国教育现 状和模式的不满与警醒,进行了大量调 查研究,意识到美国学生在解决实际问 题时思考能力的不足,发动了批判性思 维运动,影响到整个美国甚至国际教育界的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各种以批判 性思维为中心目标的组织、研究、实践 纷纷出现,逐渐形成各种流派或分支。例如,以李普曼( Matthew Lipman)与 马修斯(Careth Matthews)为代表的旨 在培养儿童良好思维习惯的儿童哲学研 究与实践;以批判性思维为直接

3、目标的 非盈利性组织,其中,1980年理查德保 罗(RichardW Paul)创立了批判性思维中 心。近几年他与同事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在批判性思维领域著作颇丰,其出 版于2001年的代表作批判性思维:思 维、写作、沟通、应变、解决问题的根 本技巧成为风靡美国的思维训练方法, 在2002年他们出版了代表作,这两本 书均在2006年有了中方译本,大大推动 了批判性思维在中国不同行业领域的影 响力.如今批判性思维已经显要地出现 于许多国家的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之中, 成为21世纪良好公民的心备技能与素养 之一.关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似乎已无异议,但其所指究竟为何并无定论.20世 纪

4、90年代,46位北美地区的批判性思维 专家经过两年的研究后提出,批判性思维有认知技能和精神气质两个维度,认知 技能包括解释 分析 评估 推断 说明和自我管制等;精神气质包括对于生命或人 生的态度,对待议题或问题的态度等.这 一定义集多位学者之思,从哲学心理学 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将批 判性思维从最初局限于认知领域的狭窄 视域拓宽到认知技能与精神气质的整体 构架,这与人作为智力与人格相融的整体 存在之理念与事实是一致的.关于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的问题,还存在争议,总体来说基本上有两种实践举=1措.一种是融入学科的模式,即在学科教 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批判性思维策略与态 度的学习,例如在数学

5、课的逻辑教学中, 可以拓展到三段论的本质理解与应用实例,并结合日常生活中易出现的逻辑谬误, 让学生理解逻辑与日常思维惯习之间的 关系.另一种是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 程,通过不需要具体学科知识的实例来探 讨批判性思维问题.这两种模式各有可取 之处.当然,将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将是 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需要全体教师相 关人士对课程设置与具体实施进行跨学 科的整体改造与协作教学.我国中小学思维教学研究在近3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郅庭瑾等学者经过 言献梳理与分析后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学 已经呈现出本土化的研究追求与普遍认 同的思维教学价值,其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学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一些学 校尝试

6、开设了儿童哲学或者思维训练的 课程,不过由于制度引导的缺失,对思维 教学认识与评价的不足等诸多限制因素, 这些课程仅仅留于个别的零散探索,未形 成冲击现有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力量,批判 性思维的薄弱实践现状与其应有威力之 间的巨大落差仍然有待弥合.我国的教育巨人孔子也倡导对话教 学,主张”不愤不启”的启发与诱导,主张 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但究其根源,孔 子所主张的对话教学与崇尚理性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大有不同.仲建维博士曾撰文an论述过孔子与苏格拉底之知识图景的本 质差异,他认为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少争执 对立和相互质疑等,从而回避了对话的复 杂性;其对话呈现为一个较为封闭的结构, 并且都归位统一到孔子

7、的知识论断上.而苏格拉底的对话法之最显著,最根本的 特征是其对话的复杂性和未完成性,其对 话并不以获得答案和提供答案为目的.孔子与苏格拉底教学理念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或许也可部分解释批判性思维在东方文 化中发展较弱的事实.我国的文化传统强 调和而不同”,虽然可以不同,但一定要 和.儒家文化强调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 秉持一种整体的同情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有着高度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但是过于注重和谐,结果很可能会阻碍对 真的探索,导致压制异见,顺从权威.在我 国,由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批判 似乎成了敏感词汇,批判似乎就暗指对立 斗争立场问题,与其本意完全背离.批

8、判 性思维,批判性理解中的批判一词译为西 方词汇critical,如果探其字源,意指根据 某种标准或价值,对于人或事物给予评价, 并试图以客观的判准与审慎的分析指人 或事物的良莠优缺.显然,critical 词并 非只有中文时望文生义可能产生的批评 判定之意,它不是对立的批斗与挑战,不 是必须有泾渭分明的是非对错.正如琼 温克在 一书中的说法,批判性是一个发人深 省令人探索的词.它就像一个高级网络 搜索引擎,进去后四周查看,然后顺原路 回来,重新查找.我们的批判性观点就是 寻找新的观看与认知方式.批判性的并不 意味着坏,也并不意味着批评.相反,它意 味着看到更远处,意味着内外反思.我国教育体系

9、有着悠久而浓郁的经学传统,强调阐释教条与解读经文,缺乏 对对话 质疑 批判与创意等思维习惯与 能力的培育.在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中, 批判性思维已经频频出现于教育纲要和 课程标准之中,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并未真正受到重视,教师们往 往习惯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忽略所学内容的价值与意义,忽 略学生内心的休验与理解,致使教育学遭 诟病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出来的往往是 善于应试的考生,而非有独立思想,善于 解决问题,能适应未来工作世界的现代公 民.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以独立判断和独立人格为基础的理性精神,健康而富有创造=1性的怀疑精神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严重缺失,而这种理性精神和

10、怀疑精神正是批 判性思维的精髓所在,亟须成为以培养优质公民为旨归的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1标和任务.内尔诺丁斯博士所著批判性课程: 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 这本书的主题 从其简练生动的目录中就可以看出-学 习与自我理解,战争心理学、房与家、他 人、为人父母、动物与自然、广告与宣 传、谋生、性别、宗教.这些主题非常其 实有趣,因为这就是生活,这才是教育.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满腹经纶,面对复杂的生活世界却手足无措, 难以作出自主选择,沮丧甚至逃避,很难 说这样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而遗憾的是, 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某种现实写照.随着翻 译的展开,我对这些主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愈发觉得我们的教育在宽

11、度和品质 上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本次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提出了很多新理念和追求,例如回 归生活世界,尤其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 直接更名为”品德与生活”、 会”,这无不反映了缩小教育与生活之间鸿沟的努力.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何谓真正的回归生活世界,对此鲁洁教授曾撰an文论述过,她认为回归生活世界不仅是让 教材与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取得好 的教学效果,还要让学生通过教材,教学 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以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和生活 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 观等.回归生活世界上述两个追求能否实 现,取决于我们如何践行.如果我们还是 总结出某些特定的

12、正确的宏大话语并告 知学生,想必结果仍旧是各走各的路,即an教育是教育,生活是生活.王小波曾说,最好的东西也不以强加给人,那么最好的生 活价值观也不以强加给学生,或者说即使 你强加了,学生仍旧可以不遵行不认同.更何况,实际上并不存在某种现成的最好 的生活价值观.最好的生活价值观必然是 个体在人生实践中的积极创造和选择.对 此,诺丁斯所提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对我们深具启发意义.诺丁斯指出,如果日常生活中的这些 中心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教育”一词实 际上就变得没有意义.当然,几乎所有这 引动主题都可以从公民视角来进行探索, 但更为根本的当属自我理解以及批判性 思维如何应用于我们的个人生活.偌丁

13、斯 所言极是,”未经检验的生活也许是有价 值的,值得一过的,但教育如果不邀请人 们检验自己的生活则配不上教育的标签 和称谓.从某种重要意义上来讲,本书就 是关于自我理解以及对影响我们生活的 内外力量的检验”.批判性思维固然重要,但如何培养还有待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因为若直接教 授批判性思维会有些冒险.”一些批判性 思维的方法几乎是公式化的,那么就可能 变成另一门课-仅仅学过而已,然后就被 弃置一旁,与真实生活不再有关系.如果 教授方法太死板,创造性思维也会受损. 学生们会掌握一些批判别人论据的技能, 但不能投入地建构和支持自己的立场.最 危险的是学生可能满足于破坏性的批判, 成为技能娴熟但没有

14、情感的旁观者”.诺 丁斯所倡导的批判性课程实践样态是在 跨学科的所有课程教学中自然有机地融 入批判性思维,即任何一种课程设计都应 该进行拓展,以便学生能有更丰富更有价 值的学习空间.因为,正如怀海的建议那 样,每一课的大部分内容都应该生活本身, 其主要课程内容而非零散的片段应该都 是精彩的,也就是说旨在激发学生对世界, 对人类居于其中的地所产生疑惑,敬畏和 欣赏之情.批判性思维并非没有情感投入的纯 粹性游戏,因为人在本性上和在常态中是 一个整体.只有理智与情绪,意义与价值, 事实与想象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品性和 智慧的整体.诺丁斯在本书中所讨论的批 判性课程既鼓励批判性思维,也鼓励个人 的激情

15、投入.这些课程应该有助于学生相 信批判性思维能够影响到学生生活的极 富争议的主题,可以预见,他们要么把批 判性思维看做学校教育的又一强硬要求 而不加考虑,要么厌恶地把我们看做伪君 子.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诺丁 斯书中的各个主题都在触发我们去扪心 自问:我们是否敢于和能够邀请学生负责 任地思考和应对争议性问题?这些重要 的日常主题为何经常被我们看做是理所 当然的事实和常识,而不会去追问和探查 其背后的可能复杂图景?自我理解和批 判性思维在我们的内心追求和教育实践 中有无一席之地?学习是每个学生最为熟悉的事情,也 是我们最期望学生能够主动做的事情.取 得好成绩,进入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赚许

16、 多钱,这似乎是大多数人对学习价值的理 解和对学生发展的期望.但这就是教育的内涵吗?是否还有某些东西需要我们追 问和思考?例如,喊就动机是什么?成就 动机总是好的吗?一个人在追求什么是 否要紧?他做得怎么样?这些问题极少得 到思考.人们总是认为学生应该在所有课 程中都不加区别地追求高分.任何事情都 尽全力是儿童从一年级起就被灌输的口 号.这简直就是我们教育的常态,我们总 是要求学生查漏补缺,无视学生的真正兴 趣和学习特点,这种作风甚至经常受到家长的推波助澜.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排他性的竞争观,一种外在标准的成功观. 于是,很多孩子视,考试以外的东西为无 用物,对此不感兴趣,无知甚至漠视,而这 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