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的发展现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66783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热力学的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热力学的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热力学的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热力学的发展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热力学的发展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热力学的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力学的发展现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热力学的新开展.word.zl.摘要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热力学开展战略研讨会在举行。同年世界工程热力学年会首次由我国主持在举行。对促进国民经济特别是能源工程以及相关学科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在热力学签本理论、热力学近代开展及热力学应用研究方面,根本上跟上了世界开展的步伐。一、学科涵及拓宽热力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热力学在研究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换以及有关物质构造热物性规律方面属于理论根底学科。将热力学原理(理论热力学)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形成的两个分支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属于应用根底学科。热力学是一门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科,它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正确概括上,因此它的逻辑

2、构造使我们有可能预测客观世界的开展变化。热力学的这一特征和性质用著名科学家AlbertEinsteiM他的著作?PhilosopherSeientist?书中对经典热力学的概括和描述是极其恰当的,他这样写到:“一种理论,其前提愈简单,所涉及的事物愈多,其适应围愈广泛,它给人们的印象就愈深刻。因此经典热力学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它是仅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物理理论。我确信在其根本概念所适应的围,它是绝对不会被推翻的。经典热力学起源于1592年Ga川eo时代。工程热力学的早期历史可追朔到1798年CountRumford用著名的炮膛试验首次完成功转变为热的定量研究。V。MoFaires那么认为中国古代火药

3、的创造应作为人类研究与应用工程热力学的开端。热力学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实用性和适用的广泛性。工程热力学完全是结合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开展起来的。目前工程热力学已从研究平衡体系和可逆过程开展到研究有时空变化的非平衡体系和不可逆过程,这一步的跨越不仅拓宽了经典热力学的研究畴,而且与其它学科的穿插又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热物性学、热经济学、生物热力学、化学热力学、环境热力学等等。在应用上,目前工程热力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力循环、总能系统的节能技术和能源管理(如烟分析和热经济学分析)等方面,与其它学科穿插也有许多新领域方面的研究。二、战略地位及国外开展现状历史经历说明,每一次新型动力机械及其热力循环的出

4、现,都会促进生产水平、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开展。蒸汽机的出现带动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与资本主义成长,也促进了各种科学的开展。往复式燃机、蒸汽机以及与之相应的奥托循环、狄塞尔循环、朗肯循环的出现和开展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场的机械化电气化的现代文明社会创造了条件;相应地,与之有关的工程热力学各分支和由其所带动的许多学科也都蓬勃开展起来。本世纪中叶开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及布雷敦循环等的开展,那么为高速航空与宇航年代奠定了根底,并为工程热力学的开拓提供了条件。在军事系统和航天技术中,发动机、火箭动力、舰艇动力以及为“星球大战而开展的各项新技术也促进了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此外,各种类型的炉,如冶

5、金炉、燃料炉、建材窑炉、石油化工炉等装置;核反响堆各种换热器、制冷设备、气体别离、液化设备、热泵、空调、通风、供热等工业与民用装置;各种能源系统,如燃料电池、热电与热离子装置、磁流体发电、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风能等的利用都是工程热力学不断开拓与应用的结果。当今热力学还涉及到生物医学领域,如生命维持系统、人造器官等。我国工业的很多领域面临着世界新技术开展的严峻挑战,国家把调整企业构造和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根本出发点。节能降耗是一个重大课题。能源是现代人类社会生存和开展的必要条件。有前地球上常规能源的限度迫使人类应用工程热力学和其它工程学科如传热传质学、燃料学、化学动力学、流体力学

6、等,研究能源的有效转换与合理使用,指导热力过程的工程设计。结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需要与制约,尽可能地提供能源资源和物质资源,促进人类的开展与进步。经济的迅速开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当前潜在的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笼罩着整个地球。如果与能源生产和消费有关的技术没有根本的变革或提高,温室效应得不到有效控制,臭氧层的减少和热障不消除,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许多科学家呼吁:现在已经到了通盘解决能源、环境与经济问题的时候了。从战略开展的高度考虑,工程热力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必将在能源、社会、经济与环境综合的大体系中求得新的拓宽与开展。热力学根本原理和热力循环热力学的几个根本定律奠定了经典热力学的根底并指

7、导着工程实践应用。但是经典热力学是以平衡态和可逆过程为模式研究能量转换规律。在自然界中还大量存在着非平一41一衡态和不可逆过程,要用经典热力学的概念和方法进展研究。早期有hoOnsage汗1931年发表的“线性热力学和Muller的“扩展不可逆热力学。大约到六十年代,线性不可逆热力学理论的创立工作才算完成。由于这一开拓性的成就翁萨格荣获了196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稍后Prigogine所领导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开展了著名的“耗散构造理论,把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推向了又一个顶峰,并荣膺1978年诺贝尔奖。热力学理论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热力过程在非平衡体系。(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不可逆过程的性质,涉

8、及时间上的演化问题,从而提出了“有限时间热力学。它推出了比可逆界限更接近于实际的性能从而得出过程变化的最正确效果。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提出还只有20年的历史,它将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相辅相成。在研究方法上,统计热力学理论促进了热离子、热电现象等一类能量直接转换的新方式的近代开展,也促进了对工质热物理性质本质的认识。热动力学理论也是建立在分析微观粒子群统计性质的根底上,它的独立途径属于对粒子间相互作用作动力理论研究,推导出与过程速率有关的迁移性质(如粘度、热传导性、扩散系数)。信息论作为微观方法在热力学中的应用也开场有所开展。在工程热力学与动力机械的开展史上,热力循环与动力机械理论是在不断地产生新循环

9、、新工质、新设想的相互带动之下逐步完善的。例如,纯喷气循环发动机开展为外涵循环发动机,大大降低了耗油率,促使高速民航机的飞快开展;此热力循环加力后又适应军用飞机的需要;目前又朝着组合的变循环开展。热力循环理论研究即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又对相应的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课题。但是一个新循环的提出,从理论研究到完善为商业产品是需要经历很长时间和巨额投资的。即使是循环上的某些改良也是如此。最新式的kahna循环、Cheng循环、IGCC整体式煤气联合体)循环都具有优越的应用前景。明分析和热经济学期分析的出发点是当年Clausius所说的“能量转换中不可弥补的损失,反映了人类对能的本性应当从“质与“量的结

10、合上科学的评价其“价值,近年来明分析的开展由局部系统向着总能系统综合分析过渡。明分析方法是七十年代初全球性“能源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热门研究课题。市场经济制约着能源价格,电价、热价困绕着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节能与余热利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还受着经济政策因素的约束。某一技术方案的实施必须是热力学的“设想与经济学的“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一门新的学科热经济学便产生和开展起来。热经济学是E。F。Obert,M。Tribus和R。B。Evans等人自五十年代开场进展的工作,而于六十、七十年代公布了他们运用胡的价值化与经济学代价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提出了热力学完善性与经济

11、学完善性具佳的可行方案。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及容,分为“热经济学分析、“热经济学优化和“热经济学综合三个方面。节能技术的意义被提高到“第五能源的地位。它的开展提醒人们对能量从“量到“质认识的飞跃。能源的合理利用建立起总能系统的概念。按着能量品位的上下进展梯级利用,将功、热(冷)与物料能等各种能量之间的配合关系与转换使用,在系统的高度上总体综合利用,而不是单一的提高某一生产设备或工艺的能源利用率、性能指标。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先热利用、能源工厂(能源大系统)等都列入这个概念的畴。世界各国对余热的回收利用都非常重视,给予节能技术和设备改造以大量的投资。我国在热力学根本理论及热力学现代应用与研

12、究方面,如环境分析、热经济学、非平衡热力学、有限时间热力学、变质量系统热力学、连续介质热力学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展。从近几年国际国学术会议论文和水平来看,已经根本跟上了世界开展水平。1989年由我国主持在中国召开了世界工程热力学每年一次的学术会议TAIES同年我国在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热力学开展战略研讨会。1989年国家技术监视局还公布了有关工业企业余热分类等级和余热资源计算方法的国家标准,这是继1988年全国余热利用学术会议召开之后出台的。这些都进一步推进了能源利用工作的开展。三、开展方向与目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战略研讨会建议着重加强以下研究方向和研究工程。根本的热力循

13、环和热力过程是热力装置的开展根底,仍然必须加强研究。要用现代的理论及方法使这个古典领域唤发青春。例如在工程热物理及能源利用已经普遍采纳了炯的概念和热经济学观点结合最优化方法和模糊数学的成果正确选择最优目标或评价准那么等。对各种热力循环,尤其是各种新式循环与总能系统,目前正大力加强对变开工况的研究。实际上热力装置总是处在变工况状态工作,为了解其全部运行区域的性能变工况分析比设计工况难得多,这要从优化目标或评价准那么开场就考虑变工况的影响。烟分析及热经济学理论与技术尚在开展。今后的主攻方向是理论研究与应用并举,以应用研究为主。烟效率、明本钱的定义对复杂系统有不同的体系划分及评价方法,尤其在基准物质

14、体系的环境模型方面仍需作大量的工作。朋分析已将平行学科中新理论和新技术引入形成不同层次的穿插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课题,如引进系统工程、优化技术、决策和对策论及信息理论等方面的新开展。应该指出信息理论与热力学有着良好的亲缘关系,而计算机处理信息流把热力学所有参量为上机计算带来很多方便条件。应在一些大型能量系统规划或战略研究中推行炯分析和热经济学方法寻找节能潜力。要尽快地制定出“明分析方法技术导那么,完善使用数据和图表,使其在工程应用中指导企业的节能工作。近期可做一些典型用能系统规分析的算例,找出典型行业为对象作出成果,使生产和管理部门看到实效,扭转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平衡观念,提高到以热力学第二

15、定律为根底的明分析方法上来。对炯分析的不同学派,有代表性的如Tribus,EISayed和Evans学派,Gaggioli学派,西彳惠的Baehr英国的Linnhoff和Kotas以及日本的龟山一吉田学派等,通过分析比拟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我国规分析系统也是当务之急。热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虽然也是能源的合理和节约利用,但是它把能的“贬值性与能源生产中物资与劳动消耗结合起来,这在方法论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热力学定律与一般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开展热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济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热经济学所追求的是把企业的自身开展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兼顾节能效益与经济效益,直接为工业企业的增产节能效劳,也为管理部门、方案部门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在我国其近、中期的战略目标是逐步总结与开展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热经济学分析方法,以实际应用为背景,争取在热经济学优化和综合方面取得切实的进展。这是一项超越部门之间的实用性根底工作。近、中期可以开展的专项研究是:适于我国特定技术及热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能量系统的热经济学构造模式的研究;能量系统的热经济学决策模型与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