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667548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知识梳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篇章精论: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穿了起来,故事曲线回环,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绝美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追求自由、平等、幸福、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陋室铭是作者自述其志的文章,通过对“陋室”内外环境生动而简洁的描写,并用类比和例证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和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名文,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己淡泊的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转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

2、浊世风。 核舟记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按空间顺序介绍核舟,从而鲜明地表现它的整体形象。说明了雕刻家构思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卓越成就和民间艺人卓越才能。 大道之行也主要从三个方面描绘一幅“大同”社会的理想画卷:满足生存的需要;满足发展的需要;满足精神愉快的需要;寄托对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黑暗现象的厌恶。 望岳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雄伟高大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现诗人年轻时代从远大抱负和蓬勃朝气。 春望,形象地描述诗人困居长安时所见所感,抒发诗人忧国民家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

3、,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描绘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二、字词类释:1、给加点字注音:缘( ) 豁然( ) 俨然( ) 便要还家( ) 垂髫( )怡然( ) 邑人( ) 语云( ) 阡陌( ) 诣太守( )德馨( ) 案牍( ) 亵玩( ) 鸿儒( ) 濯清涟( )甚蕃( ) 淤泥( ) 罔不( ) 袒胸( ) 矫首( )多髯( ) 箬篷( ) 衣褶( ) 壬戌( ) 椎髻( )糁之( ) 峨冠( ) 选贤与能( ) 修睦 ( ) 男有分( )恶其弃于地( ) 鳏寡孤独( ) 青未了( ) 决眦( )不胜簪( ) 逾墙走( )

4、 戍守( ) 老妪( ) 泣幽咽( )2、字词知识归类:(1)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_ 通 意思是: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_ 通 意思是: 八分有奇。_ 通 意思是: 选贤与能。_ 通 意思是: 诎右臂支船。_ 通 意思是: 鳏寡孤独。_ 通 意思是: 左手倚一衡木。_ 通 意思是: 荡胸生曾云。_ 通 意思是: (2)一词多义: 便舍船( ) 处处志之( ) 舍 志 五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遂与外人间隔(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遂 自 遂迷( ) 自李唐来( ) 奇巧人王叔远( ) 高可二黍许( )奇 可 八分有奇( ) 珠可历历数也( ) 为宫室( ) 右手执卷端(

5、)为 端 中轩敞者为舱( ) 其人视端容寂( ) 一何苦( ) 前致词( )一 前 一男附书至( ) 天明登前途( ) 捕鱼为业( ) 忘路之远近( )为 渔人甚异之(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具答之( ) 寻向所志( ) 之 无丝竹之乱耳( )寻 何陋之有( ) 寻病终(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阡陌交通:古义:_今义:_ 妻子邑人:古义:_今义:_ 来此绝境:古义:_今义:_ 无论魏晋:古义:_今义:_ 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今义:_ 说如此:古义:_今义:_ 芳草鲜美:古义:_今义:_ 各复延至其家:古义:_今义:_ 缘溪行:古义:_今义:_

6、岱宗夫如何:古义:_今义:_ 逾墙走:古义:_今义:_ 前致词:古义:_今义:_ 无完裙:古义:_今义:_ 请从吏夜归 古义:_今义:_ (4)解释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_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欲穷其林_ 无案牍之劳形_不蔓不枝_ 箬篷覆之_石青糁之_ 石青糁之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听妇前致词_三、特殊句式:下列语句各属于哪种句式?选择填空a、判断句 b、省略句 C、倒装句1、南阳刘子骥,高尚土地( )2、见渔人,乃大惊,闪所从来( )3、何陋之有?( )4、为人五,为窗八(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四、走进名人:1、桃花源记作者_ 诗人_。名_ 字

7、_,浔阳柴桑人为官清廉,疾恶如仇“_”传为美谈。2、铭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陋室铭作者_,_朝洛阳人。爱莲说作者_,_(朝)哲学家著有_、_等。3、核舟记选自_代_编写的_,作者_,_(朝)嘉善人。4、石壕吏的作者是 (朝代)的 。四、提示默写:1、写桃林之“美”的句子是_2、渔人穿过幽闭的山洞,在惊喜中看见的“桃花源”象仙境一般:_,_。_,_,_。3、写桃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5、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_6、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_7、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_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_

8、9、陋室铭中“孔子云”何陋之有要呼应的核句是_10、爱莲说中的“近未者赤,近墨者黑”相对长的两句话是“_,_”11、在形容人或物的清高显贵,令人敬重不敢轻侮时,我们可以引用爱莲花中的一句话是“_”12、陋室铭中描写环境之雅的语句“_、_”交往之雅的语句“_,_”。情趣之雅的语句“_、_”“_、_”14、“大同”社会的主体特征是“_、_、_。”15、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豪气和雄心的诗句是“_、_”16、春望中,借花传愁的诗句是“_、_”17、石壕吏中,能映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诗句是“_、_”18、陋室铭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 , 。 19、 ,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 。20、予独爱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1、香远益清, , 。 22、菊之爱,陶后鲜有 ?牡丹之爱, 。 23、启窗而观, 。闭之,则右刻“ , ”。24、佛印绝类弥勒,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