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66546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4(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浅谈教师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龙雅小学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下,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深入开展,以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新形势下的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肩负起新时代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的任务,做一个阳光灿烂的幸福教师!关键词:新挑战 新课程 新角色 教学本质 健康心理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对全国教

2、师提出殷切希望。“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广大教师过去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认识新课程,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努力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一、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应有

3、广博的知识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应有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教师广博的学识是培养教师威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拉近师生之间感情距离的桥梁。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从网络上随时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将使学生对教师很失望,所以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多注意学习,多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提高业务素质。教师

4、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多方涉猎,积极探索,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二)教师的观念要与时俱进“生本教育”和“EEPO”的教学模式已贺州生根长叶,但这也仅是一小部分教师的课堂,要真正的普及还得很长的时间。就像我们学校,真正践行“生本教育”理念的和“EEPO”课堂模式的只有两三位教师,其他要不就是因尝试失败而放弃,有的压根就没有实施过,或是不认可这种教育理念而不屑一顾。据统计,目前农村教学有超过70%的教师仍是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这严重地遏制了学生智能与潜力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观念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

5、走出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活动潜能和生命价值上来。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标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积极主动的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他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新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改教材,实质上是改造我们自身。每一位教师应主动的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教师应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弘扬改革

6、创新精神,深刻揭示了教师在教育创新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走好教书育人之路指明了方向。中国教育被称为“教育高压锅”,培养出来的一批批的高分生,在初级和中级教育阶段所向披靡,打败天下无敌手。成千上万个刻苦勤奋的中国学生一年又一年脱颖而出,成绩高高居上,但在最高水平的科学和学术界,中国却甘拜下风。截至2014年,美国人和美国教育出来的人,赢了353个诺贝尔奖。其中,71个化学奖,55个经济奖,93个物理奖,100个生理学或医学奖,另外还有12个文学奖和22个和平奖。其中,科学领域总获奖数高达319个。单是从2009年至2014年,短短的6年内,就获40个诺贝尔奖。直至2015年5日,瑞典卡洛琳斯卡

7、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这意味着中国终于打破了中国人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魔咒,才改写了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领域“零”的记录。 美国张桂莉教授凭借自己对中美两国教育长期深刻的了解,刨析咱们中国长期以来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原因, 他认为大多数中美学生之间发明创造能力的差别源于一个字,“敢”。大多数美国学生敢想、敢质疑、敢尝试、敢冒险、敢失败。大多数中国学生不敢想、不敢质疑、不敢尝试、不敢冒险、不敢失败。区区一个“敢”字,来头却不简单。美国孩子不可能生来就“敢”,而中国孩子不可能生来就“不敢”。敢与不敢,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产物。创新意识、

8、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方法和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世界诺贝尔奖金的获奖率是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反应。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指引我们为实现中国梦奋勇前进的灯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上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创新人才要靠学校教育来培养,这就要求当代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品质。作为文化和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理应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四)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边这个学习金字塔图,足以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2013年,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雷夫来到了中国,受到国人热烈

9、地追捧,为何因?这里举一个他教学中的案例吧: 一次,一群其他学校的老师到56号教室参观,学生们正在安装火箭模型,有一组学生虽然做得很认真,但是他们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于是来访的老师频频向那一组走去,为孩子们示范正确的安装方法,一个暗藏的错误。雷夫老师果断而有礼貌地阻止了他们,他们有这样一段对话:访客:(很小声地)雷夫,你都不知道啊,他们做错了。雷夫:我知道啊。访客:机翼都歪了。雷夫:是啊,是歪了。访客:发射架粘得太靠火箭头了。雷夫:确实如此。访客:可你就眼睁睁地坐在这里?雷夫:是啊。访客:可他们的火箭会飞不起来呀。雷夫:一会儿肯定会飞不起来访客:可是 雷夫对此早已深思熟虑了:他们接下来就得找

10、出火箭飞不起来的原因,他们得回到教室自己好好想想。我们的科学家们一天到晚在做的事情不就是这个?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才算失败。作为父母,我们吃了太多的辛苦,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想让孩子们走得更顺一些。我们让孩子走近路的时候,他们避免了挫折的苦恼,但是也失去了探索的乐趣。所以最佳的教学,不都是老师和家长说个不停,而是像雷夫一样,我不想说,我很清醒。让孩子展开探索的翅膀吧,让他们经历困惑,苦恼、去收获惊喜与领悟。 自主、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

11、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远方的路虽然太凄迷,这样的孩子将更知道怎样保重自己,这样的接班人将更有挑战力,更能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五)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些地区和学校也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前沿探索,如云计算、移动学习、学习分析、3D打印、虚拟和远程实验室、游戏化学习、机器人教室等。形象的演示与真实的再现,让过去枯燥的板书与乏味解说的年代一去不返,大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给我们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知识的内化,为优化教学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在我们惊叹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已成为教师的基本功,而轻

12、松地设计出多媒体课件将会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必备能力。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具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认清教师的角色转变的重要性 窗体底端 新课程改革遵循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所以我与学生互换了角色,学生来当“演员”,老师来当“导演”。 有的教师说:“新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反映了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心态。其实,也很容易,那就是“洗心革面”。洗心,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革面,代之以新的面貌,塑造新“我”,实现教师角色

13、的根本转变。 为了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务必要坚守三少三多的教学理念。 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多说多写多做,学生少说少写少做,而让学生多说多写多做,教师少说少写少做。 三少:一少说: 让学生一节课坚持四十分钟始终听你的,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 你说的天花乱坠学生也坚持不了三十分钟,你说了,但是学生不一定 听, 这是实事, 不要说 “我怎么讲了这么多遍, 你怎么还是不会呢?” 他一天上六七节课,真正听进去的占到70%就不错了。所以能不说的坚决不说,可说可不说的也不要说,即使是非要说的内容也要做到精讲,要用最少语言呈现最多的、最有价值的信息。你少说了,但必然

14、要指导学生多说,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和感到疑惑的地方说出来。让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来解疑。 二少写:教师的板书也不要写的过多,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来就可以了,写的时候要层次分明,有主有次,必要时还应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描述主次同的知识。你少写绝对不能让学生少写,学生会说不一定会写,所以,可以让学生上前面进行板书,也可以让他在本子上写。这样做才能加深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他的书写练 习规范书写的能力。 三少做:对于有些需要探究的知识,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必须让学生亲自去实践,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体会实践给他带来的乐趣。 三多:一多:要多看,多看学生的表情,要

15、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最佳,要看学生的书写是否合理、规范。二多:要多听,对于学生说的,要认真仔细地倾听,从中发现存 在的问题,及时为自己的教学做出反馈。 三多:多交流,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要和学生常交流, 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第一手材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只有真正在在课堂上让学生唱主角,才能实现课堂正真的高效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疏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和平等的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的首席”。 三、不要注重教学表面,而忽视教学的本质 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以说,这两句简单明了的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履行这诺言吗? 对于新课改,一些教育工作者过多沉浸于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变革中,但却忽略了教学的真正本质与意义。如果失去了本质,仅有形式,岂不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