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664327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2、。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也是课文前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本目的重点是写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课文中未作任何理论性的评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本课的难点。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

3、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 的必然结果。大一统 1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施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

4、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学法指导 1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本课通过三段史料的投影,旨在使我们接触几段简短易懂的古文史料,读懂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课文的理解。 2在本课重点子目学完后,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通过讨论和图示小结,分析历史问题要依据史实,“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 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02年B.公元202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206年2西汉第一个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3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秦亡教训B.

5、文治天下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4汉高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不包括()A让士兵复员生产B.发还逃亡者田宅C释放奴婢为平民D.定田租三十税一5汉高祖时期的田租是()A十税一B.十五税一C三十税一D.收获物的 236连续12年全免田租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内容()A定田租为三十税一B.平定七国之乱C让士兵复员生产D.主张以农为本8平定“七国之乱”,使汉朝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统治者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二、材料分析题9(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阅读材料回答: 这段话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汉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三、问答题10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