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系统要求规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658817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系统要求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系统要求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系统要求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系统要求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系统要求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系统要求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大特殊作业安全系统要求规范(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草原宏宝食品八大特殊作业管理制度编写部门:审核签字:实施日期:目录一、吊装作业安全规二、 动火作业安全规 6.动火证的管理三、 动土作业安全规 3.作业证的管理四、 断路作业安全规 4.作业证的管理五、 高处作业安全规六、 设备检维修作业安全规七、 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 5.作业证的管理八、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 4.作业证的管理一:吊装作业1. 术语和定义1.1 吊装作业 在检维修过程中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1.2 吊装机具 系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装卸机、缆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

2、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升降机、电葫芦与简易起重设备和辅助用具。2. 吊装作业的分级吊装作业按吊装重物的质量分为三级:a一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大于100t;b二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大于等于40t至小于等于100t;c三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小于40t。3.1 吊装机具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对吊装机具进展日检、月检、年检。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吊装机具,应进展检修处理,并保存检修档案。检查应符合GB 6067。3.2 吊装作业人员指挥人员、起重工吊装作业人员指挥人员、起重工应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从事吊装作业指挥和操作。3.3 起吊重物吊装质量大于等于40t的重物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应

3、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吊装物体虽不足40t,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细贵重,以与在作业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也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3.4 风险管理吊装作业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经作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审查,报主管安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3.5 起吊负荷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的载荷不得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4.作业前的安全检查4.1 选择作业人员对从事指挥和操作的人员进展资质确认。4.2 落实安全措施相关部门进展有关安全事项的研究和讨论,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展确认。4.3 检查作业器具实施吊

4、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对起重吊装机械和吊具进展安全检查确认,确保处于完好状态。实施吊装作业单位使用汽车吊装机械,要确认安装有汽车防火罩。4.4 检查作业环境实施吊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对吊装区域的安全状况进展检查包括吊装区域的划定、标识、障碍。警戒区域与吊装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安全警戒标志应符合GB 16179的规定。4.5 确认天气状况实施吊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在施工现场核实天气情况。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与6级以上大风时,不应安排吊装作业。5.作业中的安全检查5.1 确认人员职责吊装作业时应明确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应佩戴明显的标志;应佩戴安全帽,安

5、全帽应符合GB 2811的规定。应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GB5082起重吊运指挥信号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指挥人员按信号进展指挥,其他人员应清楚吊装方案和指挥信号。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向指挥者报告,没有指挥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岗位。5.2 试吊正式起吊前应进展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地锚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将工件放回地面,排除故障后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装。5.3 吊装锚点的选择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未经有关部门审查核算,不得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5.4 夜间照明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与6级以上大

6、风时,应停止作业。起吊重物就位前,不许解开吊装索具。5.5 吊装负荷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地载荷不得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6.操作人员应遵守的规定6.1 服从指挥按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指挥信号进展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由何人发出,均应立即执行。司索人员应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并与时报告险情。6.2 严禁和不准当起重臂吊钩或吊物下面有人,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不准进展起重操作。严禁起吊超负荷或重物质量不明和埋置物体;不得捆挂、起吊不明质量,与其他重物相连、埋在地下或与其他物体冻结在一起的重物。在制动器、安全装置失灵、吊钩防松装置损坏、钢

7、丝绳损伤达到报废标准等情况下严禁起吊操作。重物捆绑、紧固、吊挂不牢,吊挂不平衡而可能滑动,或斜拉重物,棱角吊物与钢丝绳之间没有衬垫时不得进展起吊。不准用吊钩直接缠绕重物,不得将不同种类或不同规格的索具混在一起使用。无法看清场地、无法看清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时,不得进展起吊。起重机械与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缆风绳和吊物不得靠近上下压输电线路。在输电线路近旁作业时,应按规定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时,应停电后再进展起重作业。停工和休息时,不得将吊物、吊笼、吊具和吊索吊在空中。在起重机械工作时,不得对起重机械进展检查和维修;在有载荷的情况下,不得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下方吊物时,严禁自由

8、下落溜;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6.3 其他要求应按规定负荷进展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吊物捆绑应牢靠,吊点和吊物的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遇大雪、暴雨、大雾与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露天作业。7.作业完毕后的工作7.1 清理现场将起重臂和吊钩收放到规定的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应放到零位,使用电气控制的起重机械,应断开电源开关。对在轨道上作业的起重机,应将起重机停放在指定位置有效锚定。7.2 起重器具的维护保养吊索、吊具应收回放置到规定的地方,并对其进展检查、维护、保养。7.3 危险告

9、知对接替工作人员,应告知设备存在的异常情况与尚未消除的故障。吊装质量大于10t的重物应办理作业证,作业证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管理。项目单位负责人从安全管理部门领取作业证后,应认真填写各项容,交作业单位负责人批准。对本标准3.3规定的吊装作业,应编制吊装方案,并将填好的作业证与吊装方案一并报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作业证批准后,项目单位负责人应将作业证交吊装指挥。吊装指挥与作业人员应检查作业证,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应按作业证上填报的容进展作业,严禁涂改、转借作业证,变更作业容,扩大作业围或转移作业部位。对吊装作业审批手续齐全,安全措施全部落实,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方可进展作业。二:动火

10、作业1. 术语和定义1.1 动火作业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展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外表的非常规作业。1.2 易燃易爆场所本标准是指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场所符合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中火灾危险分类为甲、乙类的区域。硫酸二甲酯: 闪点 83甲醇: 闪点 11 爆炸下限6%硝基甲烷 : 闪点 35 爆炸下限7.1%2.动火作业的分级2.1 特殊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与其它特殊危险场所进展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2.2 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

11、展的除特殊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厂区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2.3 二级动火作业2.3.1 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禁火区的动火作业。2.3.2 凡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厂安全防火部门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2.4 遇节日、假日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3.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3.1 动火作业安全防火根本要求3.1.1 办理动火证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证,进入受限空间、高处等进展动火作业时,还须执行AQ 3028-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

12、间作业安全规和AQ3025-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的规定。3.1.2 现场环境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动火作业前应去除动火现场与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原如此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在铁路沿线25 m以进展动火作业时,遇装有危险化学品的火车通过或停留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凡在有可燃物构件的凉水塔、脱气塔、水洗塔等部进展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隔绝措施。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 m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 m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10 m围与用火点下方同时进

13、展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3.1.3 专人监火3.1.4 处理设备凡在盛有或盛过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与处于GB50016规定的甲、乙类区域的生产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展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因条件限制无法进展清洗、置换而确需动火作业时按以下3.2规定执行。凡处于GB 50016规定的甲、乙类区域的动火作业,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窨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距用火点15 m以的,应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用火点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空间隔离措施。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部介质与其走向,并制订

14、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展动火作业,氧含量不得超过21%。3.1.5 动火分析后面会讲到合格的标准3.1.6 动火器具的检查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程度,保证安全可靠。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3.1.7 完工验收动火作业完毕,动火人和监火人以与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监火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3.2 特殊动火作业的要求3.2.1在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得进展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3.2.2 应事先制定安全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必要时可请专职消防队到现场监护。3.2.3 动火作业前,生产车间(分厂)应通知工厂生产调度部门与有关单位,使之在异常情况下能与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3.2.4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使系统保持正压,严禁负压动火作业。3.2.5 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应良好,以便使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4.动火分析级合格标准 4.1 取样点具有代表性在较大的设备动火作业,应采取上、中、下取样;在较长的物料管线上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分段取样;在设备外部动火作业,应进展环境分析,且分析围不小于动火点10 m。4.2 取样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