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亚沟姜丽娟第二次个体研习摘记心得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65854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城亚沟姜丽娟第二次个体研习摘记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阿城亚沟姜丽娟第二次个体研习摘记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城亚沟姜丽娟第二次个体研习摘记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城亚沟姜丽娟第二次个体研习摘记心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思想是课堂的风骨窦桂梅是个有思想,对教学有自己想法的老师,她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思想,正是她有了这种思想,她的教学风格就有了“筋骨”,就有了她的课堂性格。 主题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的整体效果。 语文“主题”教学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通过文本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负载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积淀;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由这三个层面,衍生出“主题教学”要建立的三对关系。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 整合的目的是要把

2、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学生阅读同一主题或分散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可以多角度获取信息,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2、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 积累使学生在建立人和母语文化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学会了分辨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异同。也就是说,“主题教学”除了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地域文化和母语文化。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以母语和世界语言精品为主,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比如,对于我国古代诗词的积累。以前我只注重量的积累,并没有过多考虑如何积累更有效。如果利用“主题”来建构,比如按照四季、地域、风俗等分别组合成“山

3、水”“离别”“节日”等,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从而学会对比与区分。 总之,母语教育强调文化背景的渲染是十分重要的。主题教学的过程就像在一幅伟大作品的背景或者框架中,整体把握、螺旋渐进,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内容。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大楼以及母语文化的画面主体,就一点一点地被“描绘”出来了,从而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幅壮美深远的图画。窦桂梅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细节的几点建议1、个人的风格不必刻意改变,人的天性很难改变,上课时如果不是刻意追求避免自己的缺点,教师的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释放到学生身上。2、面向全体学生。有些时候,公开课是借班上课,因不

4、了解学生,难免会出现发言不均衡的现象。但正常教学,就要面对全体学生。这个问题要让能力强的回答,作提升;那个问题让中等学生发言,作强调,还有的问题让困难生来重复,作巩固。如果这样教学,讲到哪里卡在那儿,过不去了,你就让它过不去,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预设有没有问题,围绕这个坎儿,好好想,为什么学生不搭你的话茬。这才给你下一次的教学带来更大的好处。而不能只是找一两个好孩子发言就过去了。3、学生的“一副好口才”从哪里来?课堂上一定要训练。首先要让学生的把声音放开,落落大方,不是培养学生夸夸其谈,但尽量要达到侃侃而谈。当下时代,说哪个人老实,不爱表达并不是优点,恰恰是弱点。因此,朗读,口语交际,讨论等,都需要好好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4、关于板书,中年级一定要体现中年级的特色,以词句为主。比如师恩难忘一课讲的“娓娓道来”“身临其境”,还有“无心插柳”“十年树木”这些经典的词句写在黑板上,既是这堂课的眼睛,也帮助学生实现了潜移默化的积累与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