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学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6556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中学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民族中学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民族中学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民族中学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民族中学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中学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中学项目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4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4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4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1.4 建设内容与规模71.5 项目管理与实施71.6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71.7 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节能及文物保护81.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1.9 结论与建议81.9.2 建议9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02.1 项目所在地概况10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第三章 建设场地与建设条件133.1 建设场地133.2 建设条件13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164.1 建设原则164.2 建设内容及规模164.3 编制依据16第五章 建筑设

2、计175.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175.2 总平面设计175.4结构设计18第六章 公用工程206.1 给排水206.2供配电216.3 弱电设施226.4 采暖、通风23第七章 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247.1环境保护247.2劳动安全25第八章 消防、节能、节水及文物保护268.1 消防268.2 节能268.3 节水措施278.4 文物保护27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安排289.1项目组织28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29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3211.1投资估算说明3211.2 投资估算3311.3 资金筹措3311.4 资金使用计划33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34一、结论34二、建议34第一章

3、 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中学建设项目1.1.2 承办单位:*教体局1.1.3 项目法人代表:1.1.4 项目拟建地点:*城消防路与北环路交汇处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2.1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28号);(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 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的实施意见;(6) 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7)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4、教发规2005718号;(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0)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豫计政法2001109号文件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的通知;(11)建筑设计常用手册;(12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定;(13) 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1.2.2 研究的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我中心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和规模、总平面布置与建筑方案、公用工程、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组织机构与定员、项目招标

5、方案和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建设的内容、方案、投资和资金筹措内容。为项目建设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初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但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近几年来,基础教育在*委、县政府和*教体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教职员工奋发图强,努力拼搏,锐意进取,使*的教育事业从硬件到软件,从

6、规模到质量等各项指标均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大县,共有回、满、蒙等10个少数民族。目前全县有少数民族人口4.6万(其中*人口4.5万,占99.8%),约占全县人口的4.9%。*人口在商丘县位居第一,在河南省位于第二(按人口比例全省第一)。多年来,由于县城没有*学校,特别是由于没有*中学,相继出现了一些不良社会问题,*学生因在校伙饮食等生活习惯不同,辍学和外流不继增多(主要流向周边有回中的县、县、区)。正常情况下,全县在校少数民族高中

7、生应有800人,现在实有不足350人;在校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应有950人,现在实有400人。民族教育的滞后,为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让少数民族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全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历来是党和国家提倡的方针和政策。计划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文本和音像教材等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统一组织编写和制作,经审定后统一使用。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 近年来,中央领导民志不断提出: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没有全社会的发展;没有少数民族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因

8、此,在*城设置*中学,是*近5万*群众多年的迫切愿望;也是落实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此举,有利于*民族教育的振兴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之,能否设置*中学,事关*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新建一所高规格、现代化的*中学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1.4 建设内容与规模根据*“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部门制定的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和必备条件,结合*实际,*中学建设工程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为25100平方米。计划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高中一、二年级要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 1.5 项目管理与实施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教体局。为做好本建

9、设项目的各项工作,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平衡,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1.6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本项目建设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实施,主要包括施工图设计阶段、土建施工阶段、设备采购安装及调试阶段和人员培训、总体验收阶段。为加快建设周期,根据先土建工程后配套工程的原则实施,各阶段允许有一定交叉。项目建设工期为12个月。1.7 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节能及文物保护该项目所在地位于县城规划区,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工程。项目将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和“三同时”的原则同步进行,有关环保问题及时报环保部门审批。建设场地内设置必要的消防灭火保护装置,在电气系统设计中,应严格遵守电气安全规程

10、,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安装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配备相适应的灭火器。项目建设中,积极采用节能材料和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建设。1.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560万元,资金筹措方案为:自筹和上级扶持。1.9 结论与建议1.9.1 主要结论1、本建设项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也是一项“朝阳事业”,它顺民意、暖民心,它的建设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教育环境,而且也丰富了改善了我县的基础教育布局,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两大文明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社会效益方面,其建设均是必要的、可行的。2

11、、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实际,通过比较和分析,认为该项目立项理由充足,技术可行,方案合理。通过组织资金筹措,本项目在12个月内建成是完全可能的。1.9.2 建议1、本可研报告研究完成后,在下一个阶段开始之前,应尽早取得上级部门的审批。2、可研报告经上级部门审批后,应尽快做好前期测量和工程地质勘探工作。3、抓紧做好建设资金的筹措工作。4、资金到位后尽早实施,以发挥项目应有的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所在地概况*位于河南省东部,东西长57.8公里,南北宽36.9公里。县城西距省会郑州150公里,开封市80公里,东到商丘市55公里。全县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总人口

12、84.43万人。县域地势平坦,呈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4,平均降雨量679毫米,无霜期213天,能满足多种植物栽培和生长的需要。*工业经济实力薄弱,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偏小,与全省其它县(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工业增加值近几年在河南县(市)中的排名一直较为靠后,是全省十三个国家级经济贫困县之一。近年来,*按照“全面提速,振兴民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诚信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民营富县、环境兴县”五大发展战略,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基础的同时,围绕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

13、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使全县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升,经济结构得以优化,城镇化进程加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743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019万元,城镇化水平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0元。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即“穷国办大教育”。我国人口众多,财

14、力比较薄弱,收入差距较大,财政投入困难。国家对教育的“欠债”也很多,邓小平说过“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在教育。”“速度宁愿慢一点,也要把教育的事办好。”但目前基础教育仍然缺少必要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同时,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综合国力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之相适应,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基础教育必须加强。优质加特色、高平台均衡化将是今后我县展方向,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公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让子女有学上、有好学上成为人们最大的愿望。目前,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这一教育事业的基本矛盾在我县依然突出。一是农村中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较弱、教育质量较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到2007年底,全县还有9的中小学没有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二是县区初中发展不平衡,入学难仍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县区热点初中超规模办学、班额过大的现象较为普遍。入学难客观上有新建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