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三)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65564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运用综合法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培养学生找到解题思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导入;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第三环节:巩固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1.如图1,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已知AOD= 120,AB=2.5cm,则DAO= ,AC= cm,_。2. 如图2,四边形

2、ABCD是平行四边形,添加一个条件 ,可使它成为矩形。活动目的:1、 通过两道题目复习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进行热身。2、 学生回答解题时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为本节课的开展做铺垫。二 讲授新课:例3 如图1-14,在矩形ABCD中,AD=6,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EBD,垂足为E,ED=3BE.求AE的长.解.(略)方法和目的:这里的证明首先可以让学生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有更深刻的认知,同时,通过教师引导和独立思考,培养遇到题目时冷静思考,找到解题思路的良好习惯。在分析思路时,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最后通过互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严格的证明,培养严谨的作风。通过小组合作

3、,在合作中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例4 如图1-15,在ABC中,AB=AC,AD为BAC的平分线,AN为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E.求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证明:(略)注意事项:本题在解决上一题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证明,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在例题4的证明中,通过让学生找寻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贯彻分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最大化地提高学生能力。三.巩固提高: 在例题4中,若连接DE,交AC于点F(如图1-16)(1) 试判断四边形ABDE的

4、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 线段DF与AB有怎样的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注意事项: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本题的考虑方法也会有区别,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试着解决。练习: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由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D和CBD组成,M、N分别是BC和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MDN是矩形.注意事项:在证明过程中,对于重点步骤,应该要求学生写明理由,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证明过程是否严谨清晰。四.课堂小结:1、 说说你的收获。2、 说说你的困惑。3、 说说你的方法。总结内容:学生互相交流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何时该选用性质定理,何时选择判定定理,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遇到矩形实际题目时如何分析思路,以及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等。五.布置作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注意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业(一)要求不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业(二)(一)习题1.6 知识技能1、2、3、联系拓广4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