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654225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努力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努力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努力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努力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努力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努力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新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金 融稳健运行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 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五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实践,研究部 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更好地服 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做好金 融工作至关重要。过去五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蔓延、 深化的五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严峻。在党中央、国 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成了一系列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金融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 强金融监管,提高驾驭复杂经济金融局面的

2、能力,积极稳妥 处置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全面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 平,我国金融业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在应对这次国际金 融危机中,我们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这与国内金融稳定健 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充分证明,中央关于金融工作 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行之有效的。形势虽好,尤须兢慎。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既面临 难得机遇,也面对诸多挑战。我们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将为金融业 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对金融 业发展提由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 金融

3、危机并未结束,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 济金融的影响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加大,确保金融安全高效 稳健运行任务艰巨。我国金融领域也存在一些突生问题和潜 在风险: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 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领域风 险隐患比较突生,金融宏观调控有待改进,金融监管能力需 要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得不够紧密,对实 体经济的支持不够及时有力,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 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努力开创金融工作的新局面。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必须紧紧围绕今后一个时期金融 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

4、要原则,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 和发展,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 险能力,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 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 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 的切实管好,坚决取消各种不必要的金融管制,最大限度地 减少政府对微观金融活动的干预;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 发展理念,为金融创新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监管条件,并 把防范风险始终贯穿金融创新全过

5、程;坚持积极防范化解风 险的永恒主题,将防范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有效防 范经济与金融风险相互作用、金融与财政风险相互传递、外 部风险向境内转移;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在 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必须把握时机、突由重点、统筹 兼顾、有序推进,全面落实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主 要任务。要加大对农村、小型微型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 领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加强和改 进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资本市场 和保险市场建设,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扩大金融对外开 放,加强金融法制、社会信用体系等金融基础建设。今年, 各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做好金融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棋活,全盘皆活。做好新 形势下的金融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按照中央 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让金融 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一主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做由更大 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