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65392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门诊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热门诊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热门诊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热门诊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热门诊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门诊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门诊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热门诊管理制度1. 发热门诊应独立设区,与普通病区完全分开。设置有醒目标识。2发热门诊布局应当符合“三区两通道”,设置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和清洁 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3. 发热病人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发热门诊应设有诊室、处置治 疗室、留验观察室、医务人员更衣室、每室必须独立。4. 有条件的发热门诊要划分为特殊诊区和普通诊区,设置醒目标识标牌。特 殊诊区选择相对独立的区域,专门用于接诊患传染病可能性较大的患者。其他区 域作为普通诊区,用于接诊病因明确的发热患者或患传染病可能性较小的患者。 不具备划分普通诊区和特殊诊区的,要保证“一室一医一患”,并分时段就诊。5.

2、 基层医疗机构要规范设置预检分诊,有条件的设立发热门诊。不具备设置 发热门诊条件的医疗机构,要与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建立畅通的转运机制。6. 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 流向污染侧。7. 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当设有 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8. 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 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进出发热门诊和 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9. 坚持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

3、应当 掌握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掌握发热病人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 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避免漏诊、误诊。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 或确诊患者立即米取隔离措施并及时(2小时内)报告。1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自防护操作规程。医务人员接诊每位病员后按手卫 生指征应进行手的消毒。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消毒2次,发热病员的排泄 物、呕吐物及分泌物处理应先用布巾或纸巾吸干后放入医疗废物桶,再用 1000mg/L-2000mg/L含氯制剂擦拭。运送留观人员及疑似病员救护车、推车、担 架等工具使用一次性消毒纸巾随时消毒。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进行终末处理。11. 医疗机构应

4、检查患者及陪同人员口罩,为不符合要求者提供口罩并指导 其正确佩戴。12. 发热门诊登记项目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有效证件号(身份 证号码)、家庭地址或现住址、联系电话、发病日期、初复诊日期、主要症状等 问诊记录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内容。13. 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14. 建立健全发热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普通病区陪护/探视制度1. 按照分区分类原则加强普通病区陪护和探视管理,降低病区人员密度,尽 最大可能减少陪护和探视。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人员数量、频次和时间。普通患 者原则上不允许陪护和探视。确需陪护和探视的,原

5、则上只允许一患一护/一探视, 鼓励患者尽量选择专业护工队伍进行陪护。2. 医疗机构要及时劝返不必要就诊陪同人员,积极做好沟通解释,避免产生 纠纷和不必要投诉反映。3. 医院严格把握住院患者的病情,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探视人员探视的 时间和频次,明确规定患者探视时间,原则上每个患者只允许探视患者一次,每次 探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4患者确需陪护,由医疗机构制作陪护证,经主管医生及护士长对患者病情 况进行评估同意,发给陪护证(盖章有效),方可陪护。病情稳定后,停止陪护同时 收回陪护证,并随需要增发或收回。5陪护和探视人员相对固定,身体健康,无疫区及相关流行病学接触史,并填 写流行病学史及健康情况调

6、查承诺书,病区应做好个人信息登记,登记信息应包 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地址或现住址、联系电话、有无疫区及相关 流行病学接触史、体温检测记录等。6陪护和探视人员每次均需进行体温监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病区,进出医 院需戴医用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7. 普通病区应对陪护人员上、中、下午各进行一次体温监测和健康状况询问, 并如实记录体温监测和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应及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8陪护和探视人员要加强自我观察,在院期间请注意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如有咳嗽、发热等症状,须主动告知医护人员,由科室工作人员陪同到发热门诊就 诊。9.探视应采用电话、视频等线上方式进行,确需到病区探视的,

7、应在规定时间 段隔离探视,并按既定探视路线进入病区,不得私自到医院其它区域逗留和走动。10为切实减少患者家属在医院聚集,应米取电话、微信、短信、视频、电子 签名等多种方式,组织患者家属签署入院知情同意书、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 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等各类与知情同意、知情告知相关的医疗文书,最大限度减 少交叉感染。11. 陪伴或探视人员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的规章制度,遵从工作 人员指导,配合维持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秩序。12. 陪伴或探视人员应如实提供流行病学接触史、病情等有关情况,对隐瞒流 行病学接触史、病情的,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13. 陪伴和探视人员应凭陪护和探视证明(凭证)进出医院和

8、病区。陪伴和探 视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非陪伴患者病区和病房。推行专业护工管理制度1.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管理,最大程度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交叉 感染,最大程度降低医院内感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推行专业护工制度,规范 医院护工队伍管理,为患者提供贴心、舒心、安心和安全的护工服务。2护工基本要求:身体健康、无疫区及相关流行病学接触史、热爱护工工作、 责任心强,能胜任相应的护工岗位职责。3.岗前培训:护工在医院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护工培训,并经过医院组织的 考核,取得考核合格证方能上岗开展护工工作。4医院制定规范护工工作规范、护工工作质量要求、护工服务范围、护工工 作安全制度,以及病员陪护流程

9、等相关管理规定。5. 医院认真对护工队伍进岗前评估,分级分类管理。根据病员的病情轻重派 遣护工。6. 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必须身着工作衣,仪表 端庄,服装整洁,不浓妆,不佩带首饰,佩带工号牌。7. 认真执行护工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严格按照护工服务范围,不得私自超 范围服务,精心护理患者,确保患者安全。8. 严格执行护工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值班日志和护工记录等,并签名。工作 时间内不得擅自离职、串岗。9. 护工应做好个人自我防护,按照从事护工岗位做好相应的防护,严防发生 医院内感染事件。10. 护工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要求,严禁向家属索取钱物或有价证券等。11. 医院定期组

10、织护工进行健康体检,发现身体异常或不适宜从事护工工作 的相关人员,应及时按相关规定调离护工岗位。12. 医院建立护工定期考核制度,每个季度对医院护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 考核,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奖励先进、惩罚后进,及时辞退不称职和不符合要求的 护工,确保医院的医疗安全和质量。医疗机构出入管理制度1三级医院应建立普通患者、发热患者、医务人员“三通道”,二级医院应 建立普通患者、发热患者“双通道”,引导普通患者、发热患者、医务人员、机 动车通过专用通道和线路进出。2. 设立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预检分诊与发热门诊有序衔接,按路程最短,接 触人员最少的原则规划发热病人通道。未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与最近

11、的发热 门诊建立顺畅的患者转运机制,建立发热病人转运通道。3. 医疗机构各出入口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系统,做好知情告知和温馨提示, 有效引导进出人员。4. 医疗机构出入口应设置专人专岗,负责进入院区人员体温监测,确保一人 一测全覆盖。5. 出入口工作人员要及时劝返不必要的就诊陪同人员,积极做好沟通解释, 减少人员聚集。6. 住院病区的出入口要加强24小时门禁管理,设置唯一进出口通道。普通病 区要在入口处设专人24小时对所有进入病房的患者、陪伴、探视人员及工勤人 员进行体温筛查。对首次进入病区的人员要进行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做好详细登 记,实施溯源管理。7. 建立完善出入口值班值守制度,建立出入口专

12、岗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值 班值守期间实施全程无缝交接,确保各项工作的连续性。8. 严禁无关人员在病区留宿和逗留,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巡查。10. 建立出入口管理责任制,签订管理责任书,并对出入口管理工作进行全程 有效督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普通病区管理制度1.加强病房门禁管理,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患者凭腕带进出。确需陪护和 探视的,严格执行普通病区陪护/探视制度,凭陪护/探视凭证进出。2. 普通病区疾病筛查与门(急)诊预检分诊有序衔接,普通病区入口处应设置 筛查专岗,进入普通病区人员均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并进行体温监测,询问流行病 学史,体温正常且无流行病学史人员方可进入病区。3. 加强普通病房

13、患者健康宣教管理,指导患者及陪护人员加强自我观察,如 有咳嗽、发热等症状,须主动告知医护人员,由科室工作人员陪同到发热门诊就 诊。4普通病区内所有人员每日上、中、下午均应监测体温并记录,如有发热应 及时陪同至发热门诊就诊。5.普通病区应严格执行相关诊疗方案、防控指南,按照各岗位(点位)相应防 护级别要求,规范穿戴防护用品。6建立好门诊、住院三级阻控。实行防控工作全院、全流程覆盖,门急诊实 行“大厅预检分诊、楼层分诊再检、诊室医师把关”的三级防控,住院实行“门 诊把关、护士站再检、医师再看”的三级防控,严防漏诊、误诊。7建立医务人员“辨识首诊负责”制度,接诊医师为落实诊疗防控工作首诊 责任人。8

14、. 建立普通病区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流行病学史,第一 时间进行疾病筛查,具有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应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 检查、血常规等。9. 具有传染病临床表现患者需进行检查检验的,原则上床旁进行,不具备条 件的,应组织患者严格按规定线路往返。主管医师应将患者情况及时告知陪同和 检验检查人员,提醒做好个人防护。10. 普通病区均应设立传染病隔离病房,建立疑似/确诊患者转运通道,规范 转运流程。11. 普通病区应建立完善传染病处置应急预案,包括疑似/确诊患者处置流程, 其他患者隔离观察/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分类管理、轮值班医护人员应急进出通道12. 建立住院患者传染病主管医师首诊负责和排查责任制,发现疑似/确诊患 者,应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履行报告制度。13. 普通病区发现疑似/确诊患者,应及时采取严格的封闭式管控措施,立即 暂停择期手术,暂停办理患者出入院,对其他在院患者实施单间隔离治疗,积极开 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等。14. 普通病区发现疑似/确诊患者,应按程序紧急转运至具备收治条件的科室 或定点医院进行救治。15. 加强普通病区消毒管理,病人转运后应严格按照规定对物体表面和空气 进行终末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