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6498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前诊断卷考点一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生理作用1(2018烟台一模)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对拜尔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解析:选B拜尔的实验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因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所以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

2、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该实验没有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2将一片明胶或云母插在幼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运动,结果如图所示。由此证明()A幼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在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数目多于向光面C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从幼苗尖端向下传递,从而影响幼苗的生长,但由于不能透过云母片,幼苗不能生长D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明胶中解析:选C图中两组间的变量为明胶片与云母片的不同。图示结果证明幼苗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透过明胶片影响幼苗的生长,而不能透过云母片,使幼苗不能生长。3(2019届高三日照调研)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

3、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解析:选A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缺乏氧气,有氧呼吸被抑制,提供给主动运输的能量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4(2018武汉模拟)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的是()A扦插枝条时保留芽,易于生根成活 B摘除棉花的顶芽,

4、使其多开花多结果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D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解析:选C扦插枝条时保留芽,芽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可促进生根,插条易于成活;摘除棉花的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发育成枝条,使其多开花多结果;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成活率,与生长素作用无关;倒伏的玉米苗,在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5据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间,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间B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间,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

5、f点C生长素对、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D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间,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间解析:选B由于重力作用,图乙中处生长素浓度小于处,但处生长快,处生长受到抑制,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de间,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e点;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bd间,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处,其生长速率比处慢,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f点;生长素对、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对处也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较弱;在重力作用下,若图乙中处的生长素浓度在图甲的ab间,处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b点,其生长速率快于处,其生长素浓度范围为bd间。6(201

6、8连云港模拟)将燕麦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1234。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1m2m3m4C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位于m3、m4之间D若1和2相同,则琼脂块中的m1与m2也相同解析:选A该实验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胚芽鞘都弯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说明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快,没有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较慢,该实验只能说明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7、,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相同的点,据图不能判断m1m4的大小关系,以及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在m3、m4之间。若1和2相同,m1和m2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7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这与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密切相关。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将茎剪断后,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所致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C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D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

8、会受到抑制解析:选A剪断茎后,侧芽不再受顶芽合成的生长素的影响,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有利于侧芽的生长;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侧芽可以合成生长素;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相当于没有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会受到抑制。8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效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曲线2表示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B图乙中,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依次为a和cC图甲中,M点和N点可表示茎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D图乙中,若曲线表示的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

9、单子叶植物的作用,则对双子叶植物的作用b点会向左移解析:选A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较高,故图甲中,曲线1、2分别表示根、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促进生长,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为抑制生长;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其生长速度快于远地侧,故M点和N点分别表示茎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考点二 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9(2018泉州模拟)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柿子成熟快,其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

10、枝,树枝易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C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水稻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D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是高温降解玉米产生的脱落酸,解除了种子休眠,种子吸水萌发解析:选C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的柿子一起放置会促进柿子的成熟,原因是成熟的木瓜释放出乙烯,催熟了未成熟的柿子;人尿中含有植物的生长素,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可促进生根,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原理;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赤霉菌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了水稻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玉米

11、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玉米种子中的脱落酸被降解,种子内脱落酸含量降低,抑制发芽的作用减弱,导致种子在穗上发芽。10(2019届高三洛阳评估)图1和图2分别是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和对赤霉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去顶芽的拟南芥不能合成生长素B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C拟南芥的顶芽与赤霉素的合成有关D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解析:选A图1中,与正常生长的对照组相比,去除顶芽后,主根生长的长度变小,但主根仍能生长,即去顶芽后拟南芥仍可以产生生长素;而去顶芽外源生长素的实验组,主根长度增加,由此推测顶芽能够产生生长素,而外源生长素可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图

12、2中,与正常生长的对照组相比,去除顶芽后,赤霉素水平下降;而去顶芽外源生长素的实验组,赤霉素浓度又上升,说明生长素能够促进赤霉素的合成,即顶芽与赤霉素的合成有关。11油菜素甾醇对维持顶端优势、促进种子萌发及果实发育有重要作用。据此推测最合理的是()A油菜素甾醇的生理作用不具有两重性B芽的生长速率与油菜素甾醇的浓度呈正相关C油菜素甾醇能抑制淀粉水解酶的合成D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有机物向果实运输解析:选D顶端优势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油菜素甾醇对维持顶端优势有重要作用,因此油菜素甾醇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芽的生长速率与油菜素甾醇的浓度并非呈正相关;种子萌发需要消耗种子自身积累的能源物质,油菜素甾

13、醇促进种子萌发,可推知油菜素甾醇能促进淀粉水解酶的合成从而促进淀粉水解,为其萌发提供能量;油菜素甾醇可促进果实发育,果实的发育需要有机物,故可推测油菜素甾醇有利于有机物向果实运输。12(2018常德模拟)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完成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水杨酸作用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B水杨酸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抗性蛋白的合成C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更敏感D水杨酸对YTB水稻幼苗叶片蛋白质

14、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选B图中信息说明发挥作用的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由题意可知,水杨酸是一种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对比相同浓度下的两条曲线可知,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由曲线可知,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3.75105mol/L浓度的水杨酸促进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7.5105mol/L、1.5104mol/L浓度的水杨酸抑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13(2018广元二模)图示为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IAA(生长素)、IBA(吲哚丁酸)和NAA(萘乙酸)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柱状图。

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IAA、IBA和NAA都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B图示信息可反映出IAA、IBA和NAA都具有两重性CIAA、IBA和NAA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向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D同浓度的IBA和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有差异解析:选DIBA和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据柱形图可知,只有吲哚乙酸(IAA)体现了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即体现了两重性,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对大豆根系生长只起到抑制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IAA、IBA和NAA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由图可知同浓度的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IBA更显著。14红薯在生长期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有的藤蔓的侧芽生长失控,形成了大量小分支呈扫帚状,而由此形成的藤蔓则呈“宽腰带”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原体分泌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侧芽处生长素的合成B藤蔓的侧芽生长失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