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凸透镜现象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648610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2凸透镜现象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2凸透镜现象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2凸透镜现象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2凸透镜现象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2凸透镜现象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凸透镜现象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凸透镜现象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凸透镜现象复习题基本知识整理:一、透镜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 。 焦点(F):凸透镜能使 会聚在 ,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到凸透镜 的距离。2、 典型光路FFFFFFFF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 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内; ; , 2、实验结论: 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fv2ffu2fuu、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是 。u2f是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

2、成 的实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 像。成实像时:单位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实像,道

3、理就像 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 ,把这个像再 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 ,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 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精选题例1(2011浙江嘉兴,第9题)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

4、的夹角2(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 第2题)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 B放大的 C等大的 D缩小的3.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中,通过湖面所成像的虚实、及其与像之间距离的变化是A.虚像、距离变小 B.虚像、距离变大 C.实像、距离不变 D.实像、距离变小4(2011浙江台州,第19题)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5(2011安徽芜湖,第10题)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

5、16cm D20cm6(2011山东省荷泽市,第7题)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A 大于100 mm B 等于50 mm C小于50 mm D 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7(2011山东济宁,第卷第6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8.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 B

6、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9(2011江苏无锡,第9题)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12题)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11、放映幻灯时,将幻灯片“F”正立插入,银幕上观察到字母的形状是怎样的

7、?( ) 图4-471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 ,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 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13要想在距凸透镜14cm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像,应该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凸透镜?( )。A焦距是6cm B焦距是7cm C焦距是8cm D焦距为20cm14、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

8、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15.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A不能成像B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C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D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16(2011山东临沂,第II卷

9、第6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等大、倒立的实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2(2011年福建省福州 第31题(3分)小雪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5所示。(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写出一点即可)次数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1155

10、7.52817.531029.0(2)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17.(2011四川广安,卷II第17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11、(填“5cm”或“10cm”)。(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3)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 18.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夜晚,当有光照射到尾灯时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试画出图中一条光线的反射光线(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19.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

12、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甲第19题乙第18题20. 如图,已知物和像的位置,试着做出凸透镜的位置,并找到焦点f。AAAA21、 (08上海)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 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 (3)继续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