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23]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646722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2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2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2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鱼我所欲也[2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原文与译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

2、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 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

3、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篮饭,一碗汤,得到他就能够活下去,失去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的吆喝着给他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人吃,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万钟的俸禄不分辨一下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美丽的宫室、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受到我的恩惠而)感激我吗?;从前为了义宁

4、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原有的羞恶之心。【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的主要思想: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孟

5、子是四书之一,是儒家重要的典籍,它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及其弟子记录并整理成的。孟子长于言辞,善用比喻说理,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重点词义】1.特殊用法古今异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一种量器 。万钟,高位厚禄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代词,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停止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所识穷乏者得

6、我与:“与”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一词多义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尔呼尔而与之:助词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你3.其他重点词义苟得:苟且求得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如使人之所生:假如,假使蹴尔而与之:用脚踢妻妾之奉:侍奉失其本心:天性、天良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胜过贤者能勿丧耳:丧失;罢了乞人不屑也:认为值得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故故不为苟得也:所以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而呼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却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则

7、则凡可以得生者:那么得之则生:就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接受故不为苟得也:做【重点句默写】1 本文的论点(孟子在文中表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成语概括舍生取义。2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3 鱼我所欲也的千古名句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 第一段最能体现作者“人性本善”思想的语句(后二句强调义是人人都有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 文中“万钟”对比照应一箪食,一豆羹6 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语句是

8、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7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文章主旨】本文提出了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对“义”的理解:义是正义,是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舍弃自我利益的品质,是人的本性,当我们面对生与义的抉择时,应舍生取义。【成语】舍生取义: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嗟来之食:指侮辱性的施舍【现实意义】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是中华民族的

9、最高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进步之基,所以无论社会怎样发展,都需要这一信念,即时在新时代的今天,也会面临生与义的重大选择,仍需要坚持义重于利、舍生取义的原则。作为中学生,我们既要珍惜生命,同时也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课外链接】1 志士仁人舍生取义的事例:文天祥:南宋名将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妥协,最终舍生取义。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 对“义”的理解:正义、大义,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是于国于民有利的行为。(1)与哥们义气的区别:真正的义是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是于国于民有利的行为。哥们义气是和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不是真正的义。(2)“义

10、”与“利”的关系:二者并无矛盾,追求正当的利益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讲诚信,讲道德,不违法乱纪,不损人利己,不见利忘义。(3)“义”与“生”: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惜,但并不表示不见义勇为,要量力而行,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见义智为,至于舍生取义,只要是值得的,这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颂扬的。【写作特色】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2善用比喻。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3善用对比。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4、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结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