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646062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策万明义张多摘要: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网络管理、网络教育及加强网络立法等方面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关键词:青少年沉迷网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一、原因剖析客观说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多种因素

2、作用的结果。但笔者认为,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网络本身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以及教育和管理层面的因素。其一、网络本身的因素相关案例:小东原是一名温顺朴实的乡村少年,后随经商的父母来到某市。父母的生意日见好转,但小东却怎么也不喜欢所在的新学校,大家模仿他的方言,也没有要好的朋友。有了一次上网经历后,很快便难以自拔。他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既能消磨时间,也能满足游戏时的支配欲与成功感。在他游戏积分快速增加的同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后来家长无奈给他买了手机以加强联系,但仍无济于事。沉迷于上网的孩子通常是以下三类:其一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其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其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会沉

3、迷于上网?这与网络本身大有关联。网络世界信息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及各种需要和欲望。同时,网络游戏更是因刺激而极具吸引力。这对于具有好奇心,特别是有感失落于现实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巨大诱惑。因而,他们一旦置身其中,便可能会越陷越深,进而沉迷其中。其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相关案例:小青曾经是大家公认的“小天鹅”,很受舞蹈老师的青睐,多次在比赛中获奖。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材没有原来苗条,家人的劝慰也没能消除心中的烦恼。经和同学几次上网,并结识一群“志同道合”者,小青感觉找到了久违的自信,进而和他人合作其他大型游戏,由此成为网络玩家。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除与网络本身因素有关外,其自身因素也是主要的方

4、面。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发育急速,性成熟所产生的性差别明确化和性本能膨胀,而且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其各种需要难以满足。这样极容易使青少年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而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给人们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其三、教育方面的因素网络本身与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存在,会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成为可能。但不是必然,只要学校、家庭及时正确引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自我控制,完全可以避免形成“网瘾”。相关案例:小弛是在父亲38岁再婚时出生的,聪明伶俐,一家人视为掌上明珠,随手

5、总有零花钱,起初在自家小店的附近看别人上网玩游戏,后来自己玩,为此经常旷课。后父亲听从建议买回电脑,情况有所好转。但不久还是到网吧玩多人大型游戏,后发展到玩通宵,与父母的关系甚为冷淡。家庭教育方面,中国的父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传统。为此,他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为让孩子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家境较好的家庭大都主动给孩子配备了电脑,至于孩子上网干什么,往往都很少加以过问。久而久之,孩子便迷失于网络当中了。学校教育方面,从学校教育理念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在许多学校,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课业负担过重容易让学生压力加大并滋生厌学情绪,遂把目光

6、转移到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去;从计算机教育现状来看,尽管各中小学校对电脑和网络知识都很重视,也开设了专门课,但内容形式较单一,很少有学校对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网络道德等进行专门教授。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一旦浏览非法、色情、暴力网站后,很容易被腐蚀,继而沉迷之。其四、管理层面的因素对特定的人而言,特定环境的不作为也会造成社会危害。既然网络本身、青少年自身、学校教育都存有“软肋”,即网络运行环境存有问题。在管理方式上,往往以专项治理为主,这种在一段时间内由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手对网吧进行大规模整治的办法,在短时间内诚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随着专项治理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网吧违规活

7、动的普遍回潮。二、防治对策其一、加强网络管理从源头上净化网络环境一是要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对涉嫌色情、暴力、欺诈等内容的网站进行整顿,净化网络环境,倡导绿色上网。二是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和整治。对证照不全的网吧一律不许提供接入服务,并于每天08时对所有网吧停止网络接入服务。对不惜违反规定,专门在学校周围设立网吧,吸引在校生上网或者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经营者,采取特别监督和管理,扫除违规网吧和无证经营的“黑网吧”,坚决杜绝执法工作的表面化,空洞化,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为青少年提供优质上网的场所。其二、加强对青少年青春期的教育和引导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了学生的智育教育,而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心理及

8、各种困惑很少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成为青春期教育的一个盲区。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压力得不到缓解,便会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求平衡。为此,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在这方面必须加强。一是开设青春期心理方面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及不适;二是设立青少年心理咨询疏导站,对由于沉迷网络而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疏导和教育,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三是可以开设一些专题巡讲,也可由学生现身说法,开展辩论,增强说服力。四是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且青少年能够广泛参与的活动,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我。其三、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为从源头上杜绝网瘾,学校

9、和家庭应把功夫花在网络外。学校应将青少年网络教育纳入正规教育轨道,开设相关系列课程,开展一系列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同时鼓励他们培养多种爱好和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为青少年提供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对已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家庭和学校应对其采取灵活的教育策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实施教育,及时进行心理咨询疏导,信任而平等地与之沟通交流。其四、加强网络立法,抑制网络糟粕。辨证地看,网络的积极意义确实大于其负面的消极意义。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本身充斥有许多对青少年极具诱惑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使得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日渐凸现。如何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除文中几项对策及相关管理制度来规范网络本身外,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因此,加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使网络营运做到有法可依,是防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根本途径。同时我们应积极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网站,加大力度开发那些体现传统文化精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或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游戏、益智游戏,寓教于乐,建设绿色网络阵地。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社会和政府各层面的综合作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