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乐舞动参与课堂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64456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乐舞动参与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随乐舞动参与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随乐舞动参与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随乐舞动参与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随乐舞动参与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随乐舞动参与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乐舞动参与课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乐舞动,参与课堂对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假参与”现象的反思和研究内容摘要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本文针对音乐课堂活动中常见的 “假参与”现象,从教材、学生心理、教学方式、教师评价等反面进行了分析,并实施了四种策略:一、创设情景,燃起欲望;二、主导发挥,提高参与质量;三、评价多样,保持参与激情;力图通过这样的研究与实践,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活动“ 假参与”我们的问题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使我们的音乐教学价值取向有了更多的转变,如:在目标上,更注重音乐兴趣的培养;在内容

2、上,更注重音乐的人文性、生活性、多元性;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学生能够主体的发挥显而易见,音乐越来越成为了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可走近的一门艺术。然而,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产生这样一个误区: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审美教育,语言、行动的输出是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检验方式,那么只要学生举手发言了,跟着你一起“动手动脚”了,那就说明他已经在参与我们的活动,就是我们的目标实现了。孰不知,在我们所谓的学生人人参与的课堂里,还有这样的现象:随乐律动时,不少学生做了隐藏在“爱动”学生身后的一个“移动体”;随钢琴演唱歌曲时,又有不少学生在 “爱唱”学生中间上演了一出只动嘴便能“发出声音”的上好的双簧

3、戏;打击乐表演时,还有学生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像小和尚敲钟一样的做着高难度的“无声伴奏”有学生不愿意唱,不愿意跳,不愿意说,不愿意主动参与教学安排的教学活动,却为了所谓的应付,在一旁“表演”着他们的“应付”对策,我们暂且把这样的现象称作为音乐课堂中的“假参与”,于是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课堂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了吗?这样的教学算是做到了以人为本,人人参与了吗?继而我们开始思考:教学活动中,只要学生参与就有效吗?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就一定是好活动吗?一连串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其实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只为一个目的,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知

4、识技能受到一定的情感的熏陶,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这种目标的兑现必须要学生的参与,必须符合以下三点:1、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活动,包括学生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学生参与主要包含三个基本方面:行为投入、认识投入和情感投入。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3、课堂参与需能引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参与才是有效的参与。我们的思考造成教学活动“假参与”的现象,我们发现原因也是很多的,有

5、教学活动内容的原因,有学生本身的原因,有教师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上的原因,如:1、教师的课堂活动内容设计呆板陈旧,造成学生兴趣的缺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好的活动内容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如果对各项活动很感兴趣,那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自觉提高。音乐教材中,很多内容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缺乏童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没有做到重组或改革,照本宣科的安排着一些自己都没兴趣的活动,这样还能保证人人真真切切的参与你的课堂吗?2、教师不恰当的语言促使学生参与主动性的缺乏不少时候,教师对课堂上的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嗤之以鼻,在活动时往往

6、会对他们不削一顾,经常让表现不好的孩子单独起来唱歌,或者是在演奏乐器的时候,不发给不听话的孩子这样或那样的行为,让不少学生感到压力和胆怯,为了能争取下次还有乐器拿,不被单独叫起来的表演自己不喜欢的节目,就干脆来个“欺君瞒上”。这样一来,课堂的“冒伪劣参与” 又增添了一分。3、师生参与意识不强,造成学生急切被动的参与,次数错了便应付了事。多年以来音乐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音乐课堂上仍然演绎着我说你做的陈旧方法,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机械地被安排着参与课堂的一切活动,不少学生便慢慢形成了随大流的思想意识,没了兴趣,这便出现了这部分学生假冒混充。4、学

7、生自卑心理或动机太强,造成学生参与时过度紧张。这涉及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能正常甚至超常的发挥着其在各项音乐活动的才能与胆识,而心理素质差的人往往判若两人,主要表现在:一是自卑心理。性格内项者在参与表现自我的活动时,显得不够自信,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猜测,“万一我唱不好怎么办?”抱着这样的心理,他们开始畏畏缩缩地逃避参与与表演。二是动机太强。有些学生他好胜想念强,爱表现,很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于是故意不参与,或者故意做的很不好,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得到单独表演的机会。5、教学中评价机制的运用不佳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时常出现,对学生的积极表现不予以肯定

8、的评价,或是对学生错误不当的行为也不予以否定评价,亦或是教学学生进行对他人或自身的评价时,草草了事,不加重视,这样一来,造成学生无所谓的心理,继而导致行动和思想上的惰性和不积极、不支持,对多动的参与自然就是应付了事,甚至“欺瞒”。我们的策略以上种种原因,究其本质其实是旧的音乐体系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集中体现:活动内容相对滞后、重形式轻实际、重外在表现轻内容需求、忽视个体参与。要有效防止课堂上“假参与”这一现象,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真实的参与进来,化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在遵循“教学性”和“人本性”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教学。一、创造情境,燃起参与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是音乐课

9、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实施建议之一。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生动的教学情境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及所要探究的知识密切联系的情境,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关注参与音乐学习的真实性,促使其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学习活动。1、转变观念 走进孩子们求知的心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中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的、活泼的人来看待。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信任,要全身心地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分担他的忧愁,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使得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10、的乐园。通过教师这一教育观念的改变,保障学生“心理自由与安全”的需要,以激发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2、优化言语 粘住孩子们驿动的心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是进入课堂情境的前提,语言美更能突出音乐的美,因此,通过创设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情景能粘住所有孩子的心,是学生有欲望参与音乐活动的灵丹妙药。让所有学生的身心都充满参与的激情,使其在美的滋润下,陶冶心灵,健全人格。3、营造氛围 引领孩子们沉浸其中音乐来源于生活,小学生擅长对形象事物的理解,因此设计生活化、形象化的情境渲染代替强硬的说教,能勾起学生对音乐参与的欲望和

11、兴趣,充分引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二、主导发挥,提高参与质量一切教学服务于学习的主体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扬长避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音乐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和引导者以及学生的合作伙伴。1、科学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高段学生的知识特点,科学地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参与的气氛。面向全体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的

12、设计活动,就必然使大部分学生闲置,局限了参与活动的学生范畴,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以发挥。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结合高段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提问、再参与回答,真正体现“生本”教育观。选择时机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要适时,即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古人云:“不

13、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并达到解惑的目的。 体现量力性要适量即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40分钟,不能都由提问占据,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可借鉴系统工程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合并、简化、删除,达到精简数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质量的目的。2、积极正确引导一节课中只有表面的热热闹闹,只看学生的“举手率”,只看学生蹦着脚举手,

14、只听胳膊敲课桌震天响是不行的,更为重要的是察言观色,看看学生思维动得如何,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音乐活动的开展需要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教师要正确把握参与的标准,把握“好”与更好”之间的辨别尺度,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让民主入课堂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过程,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乃至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放下“师架子”,与学生一起赏析、一起歌唱、一起舞蹈、一起讨论、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对学生关怀备致,促使学生自主求知、积极思维、勇于实践,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比、学、赶、

15、超”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会把老师的关爱、关注,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平等和谐参与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师生共同交流、创造、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增进教师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到学生中间去,扮演“主持人”并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努力将自己融人课堂,融入到学习内容中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一起参与交流,和他们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和他们一起成长。3、真实有效合作合作教学不是放任自流,不是不要教师的“导”了,而是教师要“不牵着走,不跟着跑”,要求教师的导更高了,教师要学会“四导”,即:会诱导想学、会引导自学、会疏导讲解、会指导运用。教师要在课堂上当好学生的参谋,当好学生的顾问,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支柱,达到合作活动的目的,即能让学生总结出本是教师要讲的内容。 科学正确分组目前,课堂上的小组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随意性很大,这容易造成组员间的不公平参与。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科学正确的分组。注重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搭配,还应分配角色,分享领导,体现真正意义上人人参与的思想。 把握合作时机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习遇到困难、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得出规律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