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文化消费问题与提升路径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64369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文化消费问题与提升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居民文化消费问题与提升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居民文化消费问题与提升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居民文化消费问题与提升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居民文化消费问题与提升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文化消费问题与提升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文化消费问题与提升路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居民文化消费问题与提升路径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由物质追求向精神文化追求转变,文化消费成为新热点,对社会的发展、消费的升级、城市的转型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然而,实证研究表明,居民文化消费目前存在文化消费比重偏低、文化消费发展不均和文化消费层次较低等现实问题。对此,需要从完善农村基础文化建设、创新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路径、开拓文化消费新领域等维度进行创新,实现居民文化消费的提升目标。 关键词:居民;文化消费;城市转型;创新 文化消费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思想精神等文化服务的消费,也包括以物质形态呈现的文化产品的消费,是衡量一个地区#1472;居民消费结构和生活

2、质量的重要指标。文化消费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其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它能推动经济新业态和新的消费领域的发展与壮大,并有助于全民素质的提升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几年,芜湖发展迅猛,芜湖以其独特的文化及经济立足于全省。2X年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达到该目标各项指标完均完成度较高,但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长期不足13,02X年下滑到9.5%,并且近年来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比逐年下降,成为了芜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一居民文化消费的问题检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日益提高,消费

3、水平不断提升,逐渐由物质消费向文化消费转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追求,文化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2X02X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消费从57.元增长至80元,年均增长率1.53%。其中,全国城镇人均文化消费从945.7元增长至1268.7元,年均增长率1.7%,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从174.8元增长至251.8元,年均增长率1386%。1 (一)芜湖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基本情况。根据芜湖市统计局芜湖统计年鉴数据,02X年芜湖市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2892元,占家庭消费性支出比重.5%。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总额逐年提升,但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占比结构不平衡,农村低于城镇且呈现递减趋势。近年来,芜湖

4、市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总量持续增长,202年至22X年,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由202X.9元增至889.8元,净增80.92元,年均增长率6.49%。芜湖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量由163.0元增长到860元,年均增长率为1.98。02X年以前,芜湖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比重持续增加,分别是202年的126、202X年的13.6%、02X年的14.%;202年出现下滑,只占10.0%。0X年降至近五年谷底仅为7.6%。2X年至0年有所回升,22X年为9.6%。20X年至20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量由44583元增至102.2元,年均增长率为18.1%。

5、 (二)居民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文化消费比重偏低。国民素质提高的快慢取决于文化消费在社会中的比重高低,芜湖市人均gd已于22超过729美元,202年人均g已达1228美元,但是文化消费占比每年仅10%左右。202年至20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低于gdp增幅。目前,芜湖居民普遍存在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文化需求等现象,因此造成文化消费比重长期偏低的局面。芜湖市的文化消费增长将面临后劲不足等问题。根据22-02X年芜湖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得出,芜湖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倾向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排在前四位,202X-202X年来年均增长率分别是:食品7.%、衣着614%、家庭

6、设备用品及服务8.2%、交通和通信8.32%,而文教娱乐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4.%。通过数据发现,芜湖城乡居民收入在不断提高,从而导致物价的飞涨,生存型的消费支出占人均支出的主体8地位,抑制了文化消费的增长。 2.文化消费发展不均。0年芜湖城市居民收入3235.4万元,农村居民收入1730.96万元,是农村居民的两倍,其中用于文化消费支出的,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为1860万元,农村文化消费为129.82万元,城市文化消费支出是农村的一倍。根据近年来芜湖统计年鉴数据发现,芜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1311%,其文化消费年均增长率5.6%;其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率10.,其文化消费年均增长

7、率1.8;农村居民年均增长率.32%,其文化消费年均增长率1.71%。芜湖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总支额总体上呈逐年递增态势,但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占比结构上出现严重的不平衡。虽然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及文化消费年均增长率大于城镇居民,但总体收入及文化消费支出仍远低于城镇居民,且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占比还呈现出下降趋势,从2X年的1.63%到2X年的7.,202年略有回升。芜湖城乡收入不平衡,发展不均,导致农村文化消费过低。政府未重视农村文化消费市场空缺。 3.文化消费层次较低。在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更偏向于电影、唱歌、电视等享受型消费,话剧、舞台剧、歌剧等精神文化、教育文化消费

8、、发展型文化消费偏向较低,文化消费整体层次低。在芜湖,高端文化消费较少。22X年举办歌剧、舞台剧2场次,大型文化活动15场次,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1场次,文艺团体演出369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含送戏进万村)15场次。 二居民文化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逐年增加,市民对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居民文化消费年均增长率11.5%,整体大幅度上升,但我国居民消费却依然面临着文化消费比重偏低、文化消费发展不均衡、文化消费层次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文化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滞后、文化消费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消费环境不完善等原因而导致。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消费越

9、来越引起居民重视,居民对文化设施及其相关配套服务要求日益增高。但与人们日益增涨的文化消费需求相比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相关服务保障欠缺,文化基础设施结构不合理,部分设施过于简陋,部分设施过于奢华,两极分化严重,不符合居民文化消费需求,限制了居民文化消费行为。多数城市基础设施过于简陋、卫生不到位、安全没有保障等问题,也使得其失去消费的青睐。 (二)文化消费管理体制不健全。在相关决策中,文化消费的文字数量较少、关于文化消费的内容过于原则化,具体的手段缺乏表述,这些都是文化消费政策的主要问题。关于“扩大文化消费”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内容描述上仍采用符合决定精神的近乎相同的文

10、字。虽然各地方,各部门提出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具体意见,但是文化消费这个跨多部门,多地区的特殊领域需要国家出台具有高层次,统筹整合的总体型的政策给予支持,只有在由上到下的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才能推动文化消费的发展,形成文化消费发展的执行效率。现行的政策文件大多在诸如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具体实施手段和配套措施,职责分工等方面存在着体制和格式的一致性。政策文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其目标与任务等内容,主要依靠政府权力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加以保障实施。与我国为了应对金融而采取一系列的如节能补贴、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的政策相比,我国现有的扩大文化消费政策措施大多是指向和引导的

11、如“挖掘文化市场潜力、拓展文化消费渠道、寻找新的文化消费方向”的纲领性文件。但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就如何促进文化消费,着力发展哪些领域文化消费以及该如何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理解,在职能的协调和部署方面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体系,因而政策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三)文化消费环境有待完善。近几年国民经济不断攀升,国家逐步从经济建设转向文化建设。但国家的重心依然在经济建设层面。文化建设的效果并不明显,文化消费环境未能形成。政府对文化内涵深度挖掘较少,未将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进行整体性分析与规划,文化建设仍浮于表面。也缺乏对文化属性进行深度解剖,没有对社会文化意识与行为、文化生态环境进行

12、整顿与引导。单单从经济这个角度对文化消费进行调整,却没有达到显著的效果。 三居民文化消费的提升路径 居民生活品质的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3针对芜湖现有的文化消费现状,做出相应的提升路径建议。通过“一完善、二创新、三开拓”的“三步走”路径规划,即“完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消费供给路径”、“开拓文化消费新领域”。从“政府、社会、群众”三个角度入手进行机制构建规划研究。促进芜湖文化消费,积极向创新型、独具魅力的现代都市转型,为芜湖居民消费领域及城市转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一)完善农村基础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满

13、足居民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多地省市已经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北京市积极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市民权益保护。江苏省加大惠民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居民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近几年芜湖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有了显著的成效。“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文化中心”等基层服务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城市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的完善和农村基础建设的深入是在基础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建成的情况下,现阶段推进的两个主要目标,在城市中可以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充实文化活动的内容,如增设“社区文化节”、“社区文化日”、“社区教育中心”等。同时,政府应该深入农村建设,完成农村的基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美丽新农村”。 (二)创新文化产品

14、与服务的供给路径。文化消费的基本形态是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若二者本身缺乏创新,则必然会降低文化消费的感染力与吸引力,降低其自身价值,成为提升文化消费的瓶颈。对芜湖文化消费体制研究调查显示,“模式化、缺乏创新”是影响文化消费的最大的因素。因此,要想提升文化消费,就需要从供给路径的创新进行努力。 .内容为王,加大内容创新。在消费过程中,无论是文化消费还是物质消费,消费内容都直接决定着消费者的选择。所以在进行文化消费的供给时,应加入创新意识,从内容上进行创新。如方特的大型舞台剧聊斋志异,不仅从形式上更从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加入4技术,使舞台剧不仅局限在舞台之上,更是通过高科技术达到与观众的完美互动

15、,从而吸引了大批游客。 2.全媒体时代,丰富传播载体多样性。文化消费包括文化产品与服务。文化产品形式多样,传统文化宣传拘泥于文本等实物之上,传播路径相对单一,文化消费成本较大。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信息的承载量,从而降低消费成本,同时数字化等载体传播路径多样,覆盖面广阔,市场需求更加广阔。 3.新媒体融合,促进消费渠道网络化。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文化传播及其消费渠道网络化、移动化成为了可能。现如今的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手机购物等都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化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消费渠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与便利性的双重结合。也就意味着消费者的消费形式、地点、时间更加多元化、快捷化、简单化,实现大众文化消费的“任性”,部分经济相对欠发达、文化资源相对欠缺的地区也能享受到大量的文化消费供给。 4.科技助兴,打造体验式产品供给。为消费者带去丰富全面的感受性及更强的情感吸引,让消费者逐步提升对文化产品消费的意愿是体验消费的两个显著优点。加之与新的科技和新的媒体相融合,方可促进传统形式的转型创新,改变以往文化消费形式,创造新的价值。如在芜湖普及电影、vr电影,改变了传统的观影方式,不仅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传达,更是通过科技刺激触觉、嗅觉等感官,给人以不同的文化享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