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散文阅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64360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散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文化散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文化散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文化散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文化散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散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散文阅读(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文化哲理类散文阅读一、考点介绍文学作品的阅读,大纲地区以散文阅读为主,课标地区则要丰富得多。所涉及的能力层 级有理解(B)、分析综合(C)、运用(D),鉴赏评价(E)和探究(F)。考生既要关注 基本能力层级的理解、分析综合,又要关注个性表达和个性阅读的鉴赏评价和探究,因为后者往往是高考试题的现代文阅读压轴题。其中散文按照其内容和主题可以分为人生体验、乡情怀旧、写景状物和文化哲理几类。文化哲理类散文一般通过某种文化现象的兴衰或是一个具有人生哲理意味的事物、情 理、人物故事等,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或是人生的某种感悟。二、高考真题(一)【2004年全国卷W】五、(18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题。快乐的死亡陆文夫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咯而不议。快乐的 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作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 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

3、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却正在或已经死去。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 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 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 别人看来也很快乐。 昨天看见他大会上做 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中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 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 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一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 可是怎么才能

4、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 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 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 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 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一九八五年四月五日18 简要概括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3分)19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20 .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

5、 ?( 5分)2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 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的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B. 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 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C. 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 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D. 作者以”呜呼,快乐地死去!煞尾,呼应题目”快乐的死亡”,既起到点题的作用,又 表现出”死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富有深意。E.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

6、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二)【2004年全国卷川】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题。痛哭和珍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 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 了鲜血的血衣。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 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 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

7、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 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 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 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 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 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

8、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 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 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 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 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 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 !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 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

9、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 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的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18 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5分)19 作者在痛哭和

10、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20.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啊,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5分)答:2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 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B. 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 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C. 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的一段描写,

11、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 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D. 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 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E. 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钢铁般的 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持艺术感染力。(三)【2004年广东卷】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题。说树吴冠中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与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

12、近乎凄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 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阴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 的好场所。夏木阴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着冬天的 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

13、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 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黄 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 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 必最美最美。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 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

14、天,北国的枣树 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 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 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两只手攀着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 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 兰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 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

15、”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 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 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 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 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1、太庙2,依傍的是祖荫。注:1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2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18 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4分)19 .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 ”这句话?( 4分)20、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据文章,加以概括。(6分)21 下列对这篇散文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 故乡的老树几乎被砍光了,因而,对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来说,故乡已没有值 得珍惜的东西了。B. 江南早春的杨柳体态袅娜,任风梳弄,北国四月的枣树瘦骨嶙峋,傲视群芳,两者 各具风韵,各有其美。C. 作者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