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衣饰描绘 [探析唐传奇衣饰描绘的文化意蕴]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643294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林衣饰描绘 [探析唐传奇衣饰描绘的文化意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少林衣饰描绘 [探析唐传奇衣饰描绘的文化意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少林衣饰描绘 [探析唐传奇衣饰描绘的文化意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少林衣饰描绘 [探析唐传奇衣饰描绘的文化意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少林衣饰描绘 [探析唐传奇衣饰描绘的文化意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林衣饰描绘 [探析唐传奇衣饰描绘的文化意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林衣饰描绘 [探析唐传奇衣饰描绘的文化意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林衣饰描绘 探析唐传奇衣饰描绘的文化意蕴 摘要:唐传奇中的衣饰描绘和前代小说相比有很大的不一样,作者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将衣饰描绘作为一个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等级身份和地位。唐传奇对人物的衣着描写穿插在小说情节中,采取简笔点染和以形写神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的衣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唐代经济的繁荣、风气的开放。它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衣饰描写的一大进步。关键词:唐传奇衣饰描绘文化意蕴衣饰描绘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个多样的。受史官文化和实录精神的影响,衣饰描绘一开始并没有成为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在唐代文学中,尤其是在以抒情为主的诗歌中,衣饰描绘更多

2、地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感受,还不是独立的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但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大家安居乐业。当初的国全部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因为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衣饰兼收并蓄,因此“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所以在唐人的传奇小说中,衣饰描绘更多的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它作为一个艺术手段去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从而含有了意蕴深厚的文化色彩。一、以形写神,表现人物性格和特征唐代传奇小说采取简笔点染法,描绘人物的衣饰,以形写神,关键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如任氏传描写主人公郑生第一次见到任氏的情形,“

3、中有白衣者,容色殊丽”。唐代女子衣饰的颜色多为亮色,能够显示华贵之身份;女裙的色彩也多为紫色、红色、绿色。白色,在唐代的衣饰色彩中,对男子而言,是布衣贫民的身份定位;对女子而言,是极为少见的。小说给予任氏以白衣,她的美艳绝伦、聪慧机警、忠贞不渝,经过衣饰的描绘也可略见一斑;所以,衣饰在这里,已经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法。又如霍小玉传:“生忽见玉穗帷之中,容貌妍丽,宛若平生。着石榴裙,紫祖档,红绿被子。斜身倚帷,手引绣带。”被子,中华古今注:“古无其制,开元中诏令,二十七世妇及宝林御女良人等,平常宴参侍令披画帛,至今然矣。”事物纪原:“唐制士庶女子在室搭被帛,出后披被子,以别出处之义,今仕族亦

4、有用者。”说明霍小玉所着之衣乃为命服。被帛和被子区分不大,仅以长短识别,少女被帛较长,妇人被子较短。女子下身着裙在唐代形成正规体式,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妍,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当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霍小玉穿着的讲究,和她本是霍王之女的出身相关,华丽的衣着和“斜身倚帷,手引绣带”的动作相照应,她的不幸命运、她的痴情幽怨传神写出。白行简的李娃传中描写郑生的衣饰是有所改变的,从郑生沦落为凶肆的挽歌郎是“有乌巾少年”到沿街乞讨时“被布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郑生生活命运的改变,以前后穿着衣饰中可见一斑,而这些全部是作者为以后情节李

5、娃对她的不嫌弃,对她进行资助做一铺垫的。在小说中,对于李娃的衣饰描写也是为塑造其性格特征的,“娃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其中着装的“绣襦”是由多个图案花纹绣成的襦。襦,“短衣也,长度在膝上。”1襦比衫短,袖较长,能够加絮,衣身较窄但合体,襦下必配裙,是古代妇女秋冬季节的上衣。襦的质地除用布、帛之外,大多采取罗毂纱或锦,罗毂纱取其轻,锦取其厚,并能够加绣图案装饰。在传奇小说中,李娃并没有因为此时的郑生衣衫褴褛、狼狈不堪而嫌弃她、厌恶她,而是以“绣孺”去拥抱郑生,她善良、纯洁的性格,多情多义的秉性,从她的不顾自己华丽衣饰的行为中展现了出来。唐传奇以形写神经过衣饰来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往往成为

6、一类人的代称,一直流传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在李娃传中描写落魄的郑生“乌巾”唱于市,“悬鹑”乞讨于集市中,“乌巾少年”以后便成为对留恋平康里荡尽钱财落魄的纨绔子弟的一个代称,如清代陈森的品花宝鉴中第十二回“颜仲清婆心侠气,田春航傲骨痴情”,写田春航天天带着多个同类公子哥,吃喝之外,还要买玩器,随份子,将随身带的几千两银子浪费一空,好友们纷纷劝阻她,但田春航却执意不理:便道:“乌巾少年,纵驰名于酒肆,而鹑衣小丐,恐忽饿于花街,窃恐为郑元和所笑耳。”春航道:“大丈夫岂和守钱虏同日语?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憾?”2从白行简李娃传中的郑生到陈森品花宝鉴中因喜爱小旦以至于钱财浪费殆尽的田春航,我们领会

7、到了唐传奇中衣饰的描绘“乌巾少年”、“鹑衣小丐”的独特艺术魅力。唐传奇中以形传神的衣饰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风貌、性格特征,能够说,这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衣饰描写艺术的一大进步:从六朝小说不自觉的实录到有意识的艺术行为。二、简笔点染,表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因为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家的衣饰愈加华丽。于是朝廷整理衣饰体系,将衣饰正式纳入到法律的条文中,使得衣饰体系愈加规范和系统化,以示尊卑等级,品级的差异关键表现在三个方面:品色制度、腰带、章服。唐代确立的以紫色、绯色、绿色、青色作为区分官阶的品色制度,极大地冲击了当初大家的观念,衣饰的色彩成为衡量官品的关键标志。唐传奇中衣饰描绘除了通常意义上而言的

8、以形写神、表现人物性格之外,也能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正是这种简笔点染的人物衣饰描绘,使得传奇中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小说发展史成为独特的“这一个”。在唐传奇中,通常地位比较尊贵的人物全部穿着紫色的衣饰,如古镜记中镜子精“龙头蛇身,朱冠紫服”;柳毅传中洞庭君的衣饰描写是“披紫衣,执青玉”,钱塘君的衣饰是“披紫裳,执青玉”;南柯太守传中槐安国王派遣“二紫衣使者”迎接淳于棼;玄怪录齐推女中九华洞仙官田先生“衣紫帔”。紫色在唐代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紫袍是衣饰中最为珍贵的一个。春秋时期,齐桓公爱穿紫袍,国人纷纷效仿,而被管仲阻止。“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注:“孔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3由阴阳五行学说衍生出来的五色学说把衣饰的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以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其它为间色,并要求:“衣正色,裳间色。”4自唐代确定了以紫色为上品的衣饰色彩以后,到宋元时代不变,到明朝才被大红袍所替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