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642774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江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浙江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浙江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浙江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浙江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浙江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江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7.6 数学归纳法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06节 数学归纳法【考纲解读】考 点考纲内容五年统计分析预测数学归纳法了解数学归纳原理,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命题.20xx浙江2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问题.备考重点:1.数学归纳法原理;2.数学归纳法的简单应用.【知识清单】数学归纳法1.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对点练习【浙江省温州市高三9月一模】已知数列中,()(1)求证:

2、;(2)求证:是等差数列;(3)设,记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试题解析:(1)证明:当时,满足,假设当()时,则当时, ,即时,满足;所以,当时,都有(2)由,得,所以,即,即,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3)由(2)知,因此,当时,即时,所以时,显然,只需证明,即可当时, 【考点深度剖析】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其应用主要体现在证明等式、证明不等式、证明整除性问题、归纳猜想证明等浙江对数学归纳法的考查主要是与数列相结合.【重点难点突破】考点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22n31”,验证n1时,

3、左边计算所得的式子为()A. 1 B. 12 C. 1222 D. 122223【答案】D【解析】左边的指数从0开始,依次加1,直到n2,所以当n1时,应加到23,故选D.【1-2】观察下列等式:;(1)照此规律,归纳猜想出第个等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答案】(1) ();(2)见解析.试题解析:(1)第个等式为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等式显然成立;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时, 所以当时,等式成立.由知, ()【领悟技法】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的思路和注意点(1)思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要“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两边各有多少项,初始

4、值n0是多少(2)注意点:由nk时等式成立,推出nk1时等式成立,一要找出等式两边的变化(差异),明确变形目标;二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进行合理变形,正确写出证明过程,不利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触类旁通】【变式一】观察下列等式:; ; ; ;,(1)猜想第个等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答案】(1) .(2)答案见解析.试题解析:(1) .(2)证明:(i)当时,等式显然成立.(ii)假设时等式成立,即,即.那么当时,左边,右边.所以当时,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等式对任意都成立.【变式二】已知数列中, ,()求;()猜想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答案】(I);(II)

5、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已知直接求出的值;(2)猜想,注意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试题解析:(1); (2)猜想: 证明:当n=1时, ,猜想成立. 假设n=k时成立,即, 则当n=k+1时,由得 所以n=k+1时,等式成立. 所以由知猜想成立. 考点2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成立时,第二步归纳假设的正确写法为( )A. 假设时,命题成立 B. 假设()时,命题成立C. 假设()时,命题成立 D. 假设()时,命题成立【答案】C【2-2】【20xx浙江卷22】已知数列满足: 证明:当时(I);(II);(III) 【答案】(I)见解析;(II)见解析;

6、()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由()可得, 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可证; ()由及,递推可得那么n=k+1时,若,则,矛盾,故 因此所以,因此()由得,记函数,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0,因此,故()因为,所以,由,得,所以,故综上, 【领悟技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适用范围及关键(1)适用范围:当遇到与正整数n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若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2)关键:由nk时命题成立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归纳假设使用后可运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等来加以证明,充分应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等放缩技巧,使问题得以简

7、化【触类旁通】【变式一】设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且满足.()计算的值,猜想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设是数列的前项和,证明:.【答案】(1) (2)见解析试题解析:()解:当n=1时,得;,得;,得.猜想证明:()当n=1时,显然成立.()假设当n=k时,则当n=k+1时,结合,解得于是对于一切的自然数,都有()证法一:因为,证法二: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1时,()假设当n=k时,则当n=k+1时,要证:只需证:由于所以于是对于一切的自然数,都有.【变式二】求证:(n2,nN*).【答案】见解析()()(3).当nk1时不等式亦成立原不等式对一切n2,nN*均成立.考点3 归纳、猜想、证

8、明【3-1】给出下列不等式:,(1)根据给出不等式的规律,归纳猜想出不等式的一般结论;(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答案】(1);(2)详见解析.试题解析:(1)观察不等式左边最后一个数分母的特点:,猜想不等式左边最后一个数分母,对应各式右端为,所以,不等式的一般结论为:.(2)证明:当时显然成立;假设时结论成立,即:成立当时,即当时结论也成立.由可知对任意,结论都成立.【3-2】【浙江省嘉兴一中、杭州高级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等五校联考】已知数列中,满足记为前n项和(I)证明: ;()证明: ()证明: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化简可得。再由数列的前n项和及等比数

9、列前n项和公式可得结论。试题解析:证明:(I)因 故只需要证明即可 3分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成立假设时, 成立,那么当时, ,所以综上所述,对任意, 6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成立假设时, 那么当时, 所以综上所述,对任意, 10分()得 12分故 15分【领悟技法】(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步骤计算(根据条件,计算若干项)归纳猜想(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联想,猜想出一般结论)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与“归纳猜想证明”相关的常用题型的处理策略与函数有关的证明:由已知条件验证前几个特殊值正确得出猜想,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数列有关的证明:利用已知条件,当直接证

10、明遇阻时,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触类旁通】【变式一】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且,记 (1)用分别表示,并猜想;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答案】(1).;(2)见解析.试题解析:(1)T1;T2;T3由此可猜想Tn. (2)证明:当n1时,T1,结论成立 假设当nk时(kN*)时结论成立, 即Tk. 则当nk1时,Tk1Tk. 即nk1时,结论成立 由可知,Tn对于一切nN*恒成立【变式二】【浙江省“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来】已知每一项都是正数的数列满足,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证明: ;(3)记为数列的前项和,证明: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2)奇

11、数项隔项递减,且最大值为,所以研究偶数项单调性:隔项递增,且最小值为,(同(1)的方法给予证明),最后需证明,根据归纳可借助第三量,作差给予证明;(3)先探求数列递推关系: ,再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试题解析:(1)由题知, , 当时, , , 成立;假设时,结论成立,即,因为所以 即时也成立,由可知对于,都有成立.(2)由(1)知, ,所以,同理由数学归纳法可证,.猜测: ,下证这个结论.因为,所以与异号.注意到,知, ,即.所以有,从而可知.(3) 所以 所以【易错试题常警惕】易错典例:【山西省孝义市5月模拟】数列满足,且.(1)写出的前3项,并猜想其通项公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易错分析:对于归纳猜想证明类问题,有三个易错点.一是归纳结论不正确;二是应用数学归纳法,确认n的初始值n0不准确;三是在第二步证明中,忽视应用归纳假设.题成立.(2)当时, 成立;假设时,猜想成立,即有,由,及,得,即当时猜想成立,由可知, 对一切正整数均成立.温馨提示:1.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初始值n0不一定是1.2.推证nk1时一定要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是数学归纳法.3.解“归纳猜想证明”题的关键是准确计算出前若干具体项,这是归纳、猜想的基础,否则将会做大量无用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