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64234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335申论模拟335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连日来,一条消息在南京炒得沸沸扬扬:随着地铁三号线启动建设,13个站点沿线的600多棵行道树需要“让路”。对外地人来说,一排排壮观的法国梧桐就是能够带走的最美的记忆;而对南京城的老百姓来说,这些梧桐带来的绿色更是让他们骄傲不已,“南京早在1997年就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之后就没落过,这个荣誉含金量很高啊,五年才评一次。”一位南京老市

2、民感慨地说。 一座城市的气质与修养,既需要历史的积淀,也需要现代的发展。然而两者到底孰轻孰重?东南大学城市规划院的专家说:“树木比住宅更难培养。因此,开发新建应避开那些镌刻下城市印记的东西,给城市留下独特的人文风貌,而不要搞成千城一面。”推理起来也简单,无论是多美轮美奂的仿古建筑,都不可能具备千百年历史底蕴的风骨。南京城将要被移走的大树也是无法取代的,即使再补种新树,即使它们再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替代现在这些老树与南京的亲近。南京市绿化处一位工作人员说,“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大动脉,适当的时候必须为它让路。”这位工作人员称,之前地铁二号线修建时,为了少移树,他们也对上海路站、大行宫站和逸仙桥站3个

3、站点进行了重新设计。这些更改,让地铁建设成本增加了4000万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树似乎不得不为城市建设作出“牺牲”。 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周岚认为,在城市建设中要引入先进的理念,要在综合考虑城市的水、土地、气候、生物以及人的生产活动、流通活动、消费活动、废弃物还原、社会调控等活动的基础上,再去做生态战略规划,而这种生态战略规划首先要考虑其自然生态,其次是经济生态,最后是社会生态。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城市总体规划,再做工程设计规划。“这样才能够把城市建设和绿化保护融为一体,在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下的城市建设,才是科学的建设。” “科学的建设离不开长远的打算,城市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清楚这一点。”江苏省社会

4、科学院副院长刘旺洪教授在考察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初步方案后,表现出他的担忧:“除自然生态的问题之外,各个地铁的站台必定会形成一系列服务型的产业带,人流量必定增加,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到时候出现新问题该如何解决?”他表示,政府在搞城市建设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矛盾,以后可能会产生的新问题也应列入规划议程。 2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管委会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及澳大利亚等十多位国内外建筑设计专家,把脉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的城市建设规划,展开了一场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的精彩对话。 柴裴义(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城市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天外来客搬来的,而是根据自身发展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城

5、区第一步当然是招商引资,第二步是建设必要的生活设施,应当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而不要急于求成。很多城市没有多少历史积淀,却搞了很大的博物馆,而没有东西展览;也有的城市搞了一大堆影剧院、展览中心,利用率很低。 张家臣(天津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建筑师):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一定要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预见的新的需求,可以适当留一部分发展空间。要树立历史发展观念,做好长远打算。 付本臣(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城市建设也应当分期建设,可以先做出一期规划,而不能一步到位。 张家臣:国际上评价一个城市的标准有四条:一是生态家居,二是基础设施,三是办公效率,四是生活质量。作为

6、一个新城市,一定要有它的特点。许多城市都在提生态家居,但是怎么才能做到生态家居,不是提一个口号就能做到的。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柱,花园口经济区应当立足实际,把自身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 胡越(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由于现代城市建设有很大缺陷,再造城市时有很多问题,所以短期内形成的城市好的很少,有很大风险。因此,要突出城市的特点,一个中小城市就要有中小城市的特点。国内有些中小城市,盲目学习大城市的路子,成为大城市的“草图”。比如有的中小城市动辄修建数十万平方米的大广场,有的修建过于宽的马路。世界上的优秀城市都是在公共空间上有自身特点,

7、比如水城威尼斯。所以,要寻找一个内在的特点,而不是仅仅都把房子刷上红色颜料、做成坡屋顶。 安德鲁(澳大利亚著名城市规划专家、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过项目经理):如果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在低碳方面能有新的思路、新的作法,会引起全球的关注。比如一个中小城市要尽可能地减少功能区、减少交通、节省能源。城市建设要有成长的概念,更倾向于步行、人性化、良好的环境,由此起步,逐步成长,而不是一下子就拉个大架子。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如果城市规模过大,不仅不切合实际,而且是个浪费。因为人性化的生活不需要太大的尺度空间,能够在步行范围内去咖啡店、电影院,能够有无线网络,就是件很惬意的事情,这种人性化的服务会更加舒适宜人

8、。 覃力(深圳大学教授):现代城市建筑的理念强调的是城市功能混杂,而不是分得太清。因为城市功能区分得太清弊端很多,不利于人们的出行,会造成很多资源浪费。 苑剑英(同济大学博士):城市规划也是生产力,做好了会节约能源,做不好会带来重大浪费。有不少城市的建筑建了二三十年就拆掉了,却没有去追究浪费了多少资源。 3河南省政府出台意见,铁腕遏制城市建设无序扩张。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的若干意见,对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出了具体的指标:到2012年,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中等城市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小城市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制镇将控制在110

9、平方米以内。 “要从严控制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省政府要求,城市建设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节地型建筑和紧凑型城镇,避免因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重复建设等浪费土地资源。为此,河南省将完善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核减不合理用地,坚决制止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严禁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严格限制低层建筑,严控高能耗、高污染等限制类产业项目用地,禁止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赛马场和各类培训中心项目用地,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用地。 为防止土地闲置造成浪费,河

10、南省规定,农用地转用被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土地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动工开发期限尚未动工造成土地闲置满一年的,将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并按国家规定征收增值地价。土地闲置满两年的,经市、县级政府批准收回后重新安排使用。 河南省对于土地行政执法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省政府要求,要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全省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全覆盖综合监测。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土地动态巡查体系,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健全土地联合执法机制,落实国土资源、公安、监察部门和法院、检察院联席

11、会议制度,对违法案件实施联合查处,切实解决案件查处难、移交难、执行难等问题。 4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进展。城镇化率从当时的36.2%,提高到2010年的47.5%,年均提高1.13个百分点。 在惊人速度的背后,暗藏着隐忧: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杨伟民日前在上海指出,本世纪以来国内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这意味着,我国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而且基本快了一倍。 如果将时间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结果还是一样: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4倍,但城镇人口只增加了1.6倍。由此可判断,近30年来我国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是不

12、断下降的。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特别是适合搞城镇化的平原面积少。在这种情况下,建成区人口密度不断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都在搞开发。杨伟民指出,目前我国国家级和省级的开发区超过1500个,每个开发区的平均面积是6平方公里,大的15平方公里以上。“这种分散化的开发格局,不但耕地承受不了,能源也承受不了。” 土地成本的低廉,是另外一大原因。“未来这种低成本推进城镇化的方式难以持续。”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认为。 “中国城镇化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就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方面,我国土地非常紧缺;另一方面,一些开发区的土地浪费十分严重。”同济大学副校长、国家一级建筑师伍江教授指出。 国土资

13、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表示,应该给城镇化发展设定一个用地极限或“天花板”。否则,随着GDP增长,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再大的国家也经不起这种消耗。 “以前我们认为全国的城镇用地大概人均130平方米,现在发现实际水平比设想的高。”胡存智说。今后,需要设定一个城市的发展边界和有条件建设区。当城市发展到边界时就会受约束,不能扩张出去。当然,实际情况也许会超出预判,这时可以转移到有条件建设区里。 在此方面,最需要关注的是特大城市面积的扩张。“特大城市的扩张速度非常快。北京城已经扩大到了原来的6倍,上海是4倍,天津大约2倍。”杨伟民说。尽管这些城市的中心区人口密度很高,但由于其开发是向周边蔓延,总的人口密度实际

14、上是下降的。 扩张的原因,被一些大城市称为“承载能力已到了极限”。但有专家表示不同意:和东京等亚洲都市比,我国的大城市承载了多少人?中国这么少的地,城市人口密度还有提高空间。 提高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意味着要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首先在城市建设中,要逐步摒弃传统的“摊大饼”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对此进行了反思。如武汉市制定的2010一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要用“海星”模式替代“摊大饼”模式。所谓“海星”模式,是指将主城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远城区集中规划建设若干座新城,像“海星”状辐射开来。这个规划后来获得国际组织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十二五期间优化城镇布局,要促进一心多

15、核组合发展方式的形成。这就是说,一个城市要有一个大的核心,同时周边有中小城镇的配套发展。”胡存智说。 北京市昌平区郑各庄村党总支书记黄福水介绍说,该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实施旧村改造。“原先村民住所分布散落,总住宅用地1050亩,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改造后住宅用地仅为250亩,节约大量土地的同时,人均住房面积增至近70平方米。” 伍江强调,无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是提高城市宜居性,都必须在高人口密度的前提下实现。“有些城市提出建设田园城市,如果此概念指的是城市里有田园风光,是低密度,尽管大家都喜欢,但这不符合中国国情,不是我们要走的道路。” 5街道干净整洁,人们热情好客,提起贵州省凯里市,大多数人都会说这是一个住起来很安逸的城市。“可是,凯里的公厕好难找啊。”说这句话的,不仅仅是外地游客,还有凯里本地的居民。 2002年起,凯里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打造出了“凯里文明”品牌。随后,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时下,凯里市又积极备战,准备申报全国“文明城市”。 凯里的干净确实在全省都是有口皆碑,但凯里的公厕,却似乎对不起它的名气了。家住凯里万博片区的杨先生就有一段关于厕所的“痛苦”记忆。一次,杨先生应酬完回家,途经万博时,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