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641486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朱国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发展状况将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幼儿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正不断的走进我们,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中,它以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

2、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得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今年,我们学校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的扶持下,有幸成为信息化应用实践学校。那么如何将电脑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语言教学活动中呢?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幼儿语言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 丰富生活经验,扩大交流空间生活是语言表

3、达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能丰富幼儿的语言,扩大交流的空间。因此要让孩子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多带他们出去玩,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可我们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相对闭塞,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子女,每年仅有的几次春游、秋游活动也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没能参加。农村孩子没有城镇孩子那么见多识广,那么能说会道。而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多媒体不受

4、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弥补孩子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案例1:在语言活动祖国美中,要求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祖国山河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家的经验。可我们的孩子已有经验甚少,无从谈起。于是,事先从网上收集了许多祖国山河美的图片,有长城、长江、黄河、珠穆琅玛峰、杭州西湖、海南椰林、台湾日月潭等图片,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人物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他们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及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美在哪里?让他们有话可说。在后续的音乐活动大中国时,相对也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很好地表现了对歌曲的理解。案例2:在活动我和动物朋友,我们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动物全

5、请到课堂上来和孩子们做朋友,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在一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见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网络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让我们的孩子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让我们的孩子也见多识广、有话可说。二、营造动态情境,提高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有推动幼儿去为之发挥内因,增强内驱力,引发大脑皮层兴奋的重要因素。电化教学让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语言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

6、能说会道,很会展示自己;而有的幼儿则少言寡语,不愿说话,在这样存在着两极化的群体中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素材,只能导致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又缺少语言表达的凭借物,为此,运用多媒体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案例3:在秋游活动后,让孩子们学习用连贯性语言表达秋游中所见所闻,可好多孩子不知从何说起,这时,把活动时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好多片段通过电视连接播放给孩子们看,当画面再现时,顿时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滔滔不决地回忆起了秋游中看到的、听到的、玩到的。争着要把自己的快乐说给大家分享。充分提高了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案例4:在教学故事桃树下的

7、小白兔时,传统的教学就是出示图片,引起幼儿注意,接着教师讲故事,幼儿了解故事的梗概,故事中都有谁,教师讲幼儿听,幼儿不能主动参与。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后,通过屏幕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的背景:春天来了,小白兔看见桃树下都是落下的花瓣,就拾起花瓣寄给它的朋友们。当屏幕上出现不同的小动物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来了。在点击画面的同时,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小蚂蚁出现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喊:“小蚂蚁坐上花瓣小船啰”在此情景之下,教师加以引导,和幼儿一块儿去发现这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都把花瓣当成了什么?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案例5:

8、在总结性谈话活动认识四季时,要求幼儿概括四季的主要特征。老师制作了四幅动画课件,分别以春意盎然的田野、荷花盛开的池塘、落叶满地的树林、雪花纷飞的山坡为背景;然后插入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让它们飞翔、跳跃、舞动;又在每幅课件上分别插上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这四首歌曲。课件展现了四季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可以看出,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

9、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三、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语言美的魅力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学龄前的儿童,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很难接受。传统语言教育简单的图片和简单的说教已远不能满足幼儿对语言的需求。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生动的动画统合在一起,让幼儿多渠道感知,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极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案例6:在语

10、言活动花蜗牛爬高墙,当活泼有趣的蜗牛动画形象一出现时,立刻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老师的提问,立刻引起幼儿仔细观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简单归纳后,轻点鼠标,轻柔的音乐飞入屏幕,并朗朗读出。故事的学习,运用了六幅动画课件进行,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启发幼儿自己根据动画课件,构思、讲述故事情节,这样给幼儿充分的想象、交流空间。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故事内容。整节课环节紧凑,密度适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幼儿在一种游戏化、生活化的情景中进行语言交往,真正体会了“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的乐趣,发现语言美的魅力,感受语言

11、美的魅力。案例7:又如散文诗落叶,通过课件制作,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四、渲染欣赏氛围,增强语言的感知力理解作品内涵是语言教学的特点,语言活动中有许多儿童诗及儿歌,欣赏优美的儿童诗及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儿童诗意境、词语非常优美,但比较抽象,幼儿很难理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增强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案例8

12、:大班儿童诗我家小池塘,由于幼儿对文中诗一般的语言理解不深,文中优美的语句如果只靠教师用嘴去说教,幼儿由于理解不了只能对词语死记硬背,因而达不到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程度,而借助多媒体软件,通过对幼儿提供的多种信息,帮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屏幕上金色的太阳,潺潺的溪流,飞翔的小鸟,漂浮的彩云,晃动的月影,游动的小鱼,闪烁的星星和优美的音乐,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田园般的优美画面,给幼儿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幼儿能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象及运用,提升了对作品的感知力。案例9:在大班儿童诗快乐小屋,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画一张小屋和萤火虫的图

13、片呈现给幼儿,画面是静态的,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电脑制作五彩鹅卵石搭建的小屋,一只只萤火虫闪着荧光飞向小屋,漆黑的小屋被萤火虫的荧光照亮了,此时幼儿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好美呀!当幼儿被引入美的意境时,幼儿美好的情感被充分激发了出来,充分感受了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意境,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五、拓展想象空间,发展语言想象力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宽的想象空间,从而发展他们语言的想象力。案例10:散文诗春天,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画面,用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大自然的神奇。要求幼儿用清楚、完整的语言

14、进行讲述,并扩展幼儿的想象。教师根据作品主题制作成与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课件,为散文配上雨滴声作为背景音乐。实践证明,视听同步欣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情趣被画面和音乐所感染,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欣赏之后,教师通过提问:“春天是一本书,它还可以是什么?为什么?”来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然后在与作品相适宜的背景音乐声中,引导幼儿反复完整地吟诵,使他们对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充分地品味出其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为仿编和创编散文打下基础。创编散文要求幼儿的语言要准确、连贯,想象要丰富,难度较大。这样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11:在散文诗云彩和

15、风儿活动中,要求帮助幼儿理解秋季的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让幼儿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从而发展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充分展示“各种各样的云”,然后引导幼儿想象:天上的云还可变成什么?生动美丽的画面触发了幼儿们丰富的想象,有的说:“云彩变成了一群羊,”有的说:“云彩变成了一堆棉花糖”,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小白船,”也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大狮子,”还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小鸟。”真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正是多媒体中展示的生动形象引起了幼儿充分的联想。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总之,在语言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幼儿在流畅、轻松的声像环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在发散思维状态下,吸取教学内容的精华,理解其丰富内涵,加之观察、理解、思维、记忆、并运用语言进行再创造,为孩子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从而更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