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谭燃燃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6414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中谭燃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中谭燃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中谭燃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中谭燃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中谭燃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中谭燃燃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识记教案谭燃燃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二)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字词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三)采用小测试的手段,帮助学生迅速记忆,提高课堂有效性。(四)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的重点字词,反复训练,力求课堂掌握。 教时:一课时教学活动实施过程:活动环节教师言语指令学生学习行为教学反思一、导入导入语(激发兴趣,引起注意)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

2、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倾听,看幻灯片二、识记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sh世l隶gng耕 h忽t啼z自wi为q其mng名chun传y邑rn人 r日pn扳 chn称qin前sh时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根据需要投影: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

3、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全班齐读全文。1.学生比对教师注音,自主修订、辨形。2.学生齐读生字,一边读、一边用手指在书桌上书写、一边识记。3.学生听写、检查、修订。5.学生提问或没问题可提。学生可提问,还有哪些句子的句读不明白的,都可以在课堂解决。三、理解作者作品简介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投影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

4、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学生讲述学生思考四、分析与综合理解词语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教师补充:1.隶:属于; 2.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3.未尝:不曾; 4.求:要求 5.异:感到奇怪; 6.借旁近:就近借来; 7.与:给; 8.书:写; 9.为:写; 10.以为意:把作为诗

5、的内容; 11.观:看; 12.自是:从此; 13.是:这、此; 14.就:完成; 15.或:有人; 16.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名词动用(请客); 17.邑人:同县的人; 18.乞:求取; 19.利其然:贪图这样(一次有利可图); 20.扳:通“攀”,牵,引; 21.环谒:到处拜访; 22.使:让; 23.从:跟从; 24.称:符合; 25.泯然:消失的样子(3)理解下列句式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倾听。学生自由诵读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解释要人人过手,学习小组要自制检测卷,对小组的每一位成员进行课堂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五作业学生制卷 要求:把今天课堂上所学的字词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的内容都体现在试卷中,可采用各种形式。下节课在课堂上互相进行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