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的习俗风俗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春节的习俗风俗大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 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 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贴春联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乘四化春风创伟业鼓九州生气迈征程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是诗歌中一朵精美别致的小花。相传五代以前,古人,对某些自然灾害或自然现象不理解,误认为是神鬼作祟,于是,过年时多用两块桃木削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 写着神荼、郁垒二神名,挂于门户。传说这里面还有一
2、段生动的故事呢。很早以前,有个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山上有一大片桃林。桃林里有棵很大很大的桃树,树 下有两间石屋,石屋内住着两兄弟: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垒。兄弟俩力大无比,雄狮见 了低头,恶豹见了瘫地,老虎为其守林。兄弟俩相依为命,和桃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 旱了,他们挑来泉水,生虫了,他们细心去捉;培土整枝,辛勤劳作,不辞劳苦。那桃林 终于结下累累硕果,那棵大桃树结的果又格外大、格外甜。人们都说它是仙桃,吃了能延 年益寿,成为神仙。 在度朔山的东北面,有一个野牛岭,岭上有个野王子。这野王子也 有笨力气。他仗着自己力大人多,占山为王。他狠毒如蛇蜗,吃人心,喝人血,可把这一方的老百姓害苦了。野王子听
3、说度朔山上有仙桃,吃后能成仙,垂涎三尺,派人上度朔 山,喝令神荼兄弟俩献仙桃,兄弟俩冷冷一笑,说:“俺这仙桃只送穷人不贡王。”说完 把来人撵下了山。 野王子知道后气得七窍生烟,即带三百人马上度朔山。神荼兄弟带着 守林虎出桃林迎战,两方相遇,一场恶战霎时把野王子打得狼狈逃窜。野王子吃了败仗,逃回岭上,想仙桃茶饭不香,思报仇昼夜难眠。在一个墨黑的夜里,风呼呼地叫,神荼兄弟正睡得香的时候,忽听外边有动静,急忙起身 开门一看,只见从东北方向过来几十个鬼怪,个个青面糠牙,红发绿眼,奇形怪状,噢噢 乱叫着向他们扑来。兄弟俩毫无畏惧,神荼随手提了根桃枝迎上去,郁垒抓了把单绳跟在 后面。哥哥在前面抓,弟弟在后
4、面捆,不多时,几十个鬼怪全被捆了起来,个个喂了老虎。 原来这些鬼怪是野王子和他手下人装扮的,本想把荼神兄弟俩吓跑,谁知毒计不成却丧了 命。次日,这事马上传开了,神荼兄弟的名字也就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后来,兄弟俩去世了,人们传说兄弟俩上了天堂,被老天爷封为专管惩治万鬼的神仙,他们过去 种下的桃林能驱鬼避邪。此后,逢年过了,人们纷纷削制两片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与 虎,挂立于门的两边,以示驱灾压邪,保护家人平安之意。这种桃制的木条即称“桃符”。这就是我国最初的春联。清代燕京岁时记 ?春联对春联作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 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
5、渐次粘 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春。”可见,桃符就是最初的春联。到了五代,后蜀的勘昶,开始在桃木条上题写联语。有一次,他命翰林学士辛寅匪题写桃符板时,觉得辛的词句欠佳,便亲自写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副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民间的习惯。不仅春节贴,平日 逢吉日喜事,都在门上、建筑物的楹柱上张贴。然而,正式命名为春联,乃始于明太祖。据陈云瞻的簪云杂话所记:“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土庶之家,门口须加春 联一副,帝(明太祖)微行出观。”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春联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时候,一天经
6、过南方 一个叫通州的小镇,他想到河北省有个大地方也叫通州,于是提出要与他的部下合写一幅 以通州这个地方为内容的对联。随时他就写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他的部下看后感到棘手,一个个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关门查找资料,忙得不亦乐乎。然 而所对出的下联,乾隆都不中意。后有一名默默无闻的小随从,上街游玩发现通州这个镇 虽小,却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当铺非常多。望着人们出入当铺不禁灵机一动,吟出一 句妙语:“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一听,拍手叫好,当即下令对此人 给予嘉奖,并升官三级。从这联话趣事中,看出清朝春联的盛行。春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字数一般在三字以上不等,多到
7、五百多字,上下两联必须相等,意义相近,相关或 相反。一般来说,创作春联有四方面的要求: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结构要相同,三是词 性要相当,四是平仄要相协。如:“爆竹声声辞旧岁银花朵朵庆新春。”这副春联,两边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爆竹声声”对“银花朵朵”,都是名量结构:“辞旧岁”对“庆新春”都是动宾结构,这是结构相同。就词性而言,“爆竹”与“银花”都是名词,“声声”和“朵朵”都是量词重迭,“辞”和“庆”都是动词,“旧”与“新”都是形容 词,“岁”与“春”都是名词。上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这 是平仄相协。上述四要求,一、二是最基本的。但有时孤立看上去,上下联中某一个字似 乎对得不工整,但从大的结构来看,却是对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