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63771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 实行分封制B. 进行封建改革C. 实行宗法制D. 任人唯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含义不同,排除;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故C项排除;分封制与“任人唯亲”无关

2、,故D项排除。2.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A. 财产多寡B. 血缘亲疏C. 辈份尊卑D. 事务大小【答案】B【解析】材料“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故B项正确,AD项排除;C项是宗法制政治权利分配的具体表现。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A. 分封制的发展 B. 军事实力的强大C. 小农经济的发展 D. 中央集权制的建

3、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财力大兴土木、修建公共工程,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修建就是以此制度作为保证,故D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事实力的增强,而是强调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故C项错误。4.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地方割据B. 创新管理体制C. 加强经济管控D. 体现因地制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4、秦汉以来,地理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惯例的体现。然而,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5.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品行才学B.

5、家庭背景C. 个人能力D. 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可以得出,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才学,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家庭背景和个人能力,故BC项排除;D项是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排除。【点睛】“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是解题的关键信息。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推恩诸侯其他子弟C. 分封异姓诸侯国D.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天子之政行

6、于郡,不行于国”反映的是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采用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故B项正确,AC项排除;刺史制度虽然能加强中央集权,但并未解决王国问题,故D项排除。7.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 明朝内

7、阁的权力高于皇权【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材料只能说明“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选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B错误;明朝皇权是强化,C错误;内阁权力取决于皇帝,D错误。8.“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

8、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 小国寡民B. 轮番而治C. 人民主权D. 独立自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特点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材料主旨即体现城邦的独立自治,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小国寡民、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排除A、B、C。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特点9.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9、”C. 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D. 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建立,伯利克里时期的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顶峰。他们的努力都是在不断地完善雅典的民主制。故选C。A项错误,雅典妇女无民主权利;B项说的是罗马法;D项说法错误,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没有民主权力。考点:古代希腊的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方向10.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A. 才能B. 血缘C. 财产D. 道德【答

10、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划分的标准是财产,故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相关知识。目的: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内容: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特点: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影响:梭伦改革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

11、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A. 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B. 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C. 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D. 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与曲解法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故D项正确,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在贵族的主导下产生,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12.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 重

12、视证据B. 主张重罪轻罚C. 纵容犯罪D. 维护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罗马法规定,定罪不能基于怀疑,而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证据上,说明古罗马民法注重证据,故A正确;材料主张重视证据的作用,无法体现重罪轻罚,排除B项;C项明显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材料也未体现,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联系所学古罗马法重视证据的特点分析解答。13.英国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这表明A. 国王将由议会选举产生B. 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C. 内阁首相开始取代王权D. 英国首创了议会制度【答

13、案】B【解析】【详解】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确立起了议会主权原则。故答案为B项。国王仍然以世袭方式产生,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权利法案的规定,国王还有较大的行政权,且责任内阁制尚未产生,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光荣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法案,限制国王权力。权利法案明确规定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议会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议员在议会中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等等。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封建时代的君权

14、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同时表明,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14.英国有一句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监督,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市民的整体素质D. 革命的彻底性【答案】B【解析】代议制是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主要特点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选项体现了“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反映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代议制的含义就是不可能

15、让全体公民都参与,因此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A项错误。C、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15.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B. 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C. 联邦法院可以宣布总统法令违宪D. 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众议院同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体现的是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故C项正确;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也可能再通过,故A项排除;总统需国会的批准才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故B项排除;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参议院确认,故D项排除。【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本题要熟记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就可以得出答案。16.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下列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A. 政府首脑都经由选举产生B. 国家元首都统而不治C. 都有代表民意的立法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