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江南水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63697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文欣赏‖江南水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文欣赏‖江南水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文欣赏‖江南水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文欣赏‖江南水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文欣赏‖江南水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文欣赏江南水韵 曾连续两年在炎夏季节到过风格大同小异的江南水乡,领会了千姿百态的亭榭和民居,温婉小巧的建筑,丰富多彩的小说和出色纷呈的民俗,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迥异和纷繁仍然招引着游人在胜境里行走,倘若游人不是如织,而如寥落的晨星,更可能会品味到细微的寂静,因为鸣蝉,静水,晚亭,那弯弯的小巷和小河;使人更轻易进入一个禅境。 水乡的布局是沿河而居,因此沿岸而行自可饱览两边的风景,或宽或窄的河流缓缓而潺潺,河水尚且清澈,偶见几只鸭子,在游客的喧闹里也附和嘎嘎的叫着,显示本色的乡土气息,虽大多是人工放养的鱼儿,但水浅处亦能现出野生小鱼的那种鱼翔浅底,天有点闷也有点湿,淡淡的阳光不明不暗的懒懒的

2、照着,在水和巷的曲径通幽里,真正体会到了“柳暗花明”,同时还有“巷重水复”,南方的不晴即雨虽有夸大其词,但行人的拥挤更增添了几分闷热,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块开阔的水域。眼前豁然开朗:河流变宽,形似方塘,两岸阴翳,石桥高架,人影婆娑,管弦丝竹,吴侬软语,纵通的位置让清风徐来,加上浓荫,顿觉一丝凉意,消散了闷热和疲惫,而浓荫覆盖下的清水变成一潭深绿,若掬一捧上来,凝结处,即能成玉;水之色悦目,水之凉可触,水之声沁心,水之质可饮,还以为水有包容,用一亩方塘包容天光云影,包容南来北往,包容喧闹,沉淀宁静,而且水不是在清高的偏僻里静处,而是引来了灵动而且互动的元素。当初,水中划过几只乌篷船,木质黑篷,摇

3、橹的女子是江南的“船娘”,扎碎花角巾,着青白布衣;盈盈的笑语,宛在水中央,虽不是“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但质朴而本色,在游人的邀请和热情里,她们启齿而唱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太湖美,真是美妙;这时,在石桥上站着多个身着旗袍的女子,她们也快乐的跟着哼唱,一时间,美音接连入耳,让人倍觉愉悦,尤为清凉。 这多个旗袍女子,不知来自何地,原来走近江南,就染上了江南韵味,着旗袍,摇团扇,才真正不妄从江南走过,要不,那轻盈的女子肯定在淡淡的惆怅里心想: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不会了,有了旗袍的粉饰,原来就和江南的水亲密的连在一起,旗袍乃丝绸巧制,丝绸乃蚕丝所织,蚕丝出自水乡,想起养蚕人,

4、想起:“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水之浸透,就知道为何丝绸乃至旗袍那么的柔软和爽滑,为何着旗袍给人一个轻盈和沁凉之感,唯有旗袍和江南水乡连在一起,才是相得益彰,旗袍的女子走在水边,立在石桥,巷口出来,撑着纸伞,方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当旗袍和丝绸来到了城市,总以为旗袍被亵渎了,多了脂粉气,有了沉沦和漂泊,水般的清澈没了,该让她回到水乡和小巷。我想起戴望舒在雨巷里为何写着落雨中的姑娘,我想起“折寄遥怜人似玉”“玉人何处教吹箫”,那如玉的女子肯定身着旗袍在远处让人牵挂。原来这些女子不但仅是喜爱旗袍,而且懂旗袍,懂水和旗袍的文化,她们是江南女子,还是哪里人,不主要了,主要的是她们本身就为水乡增添了又一道风景线。这才发觉,其实有一拨一拨的女子身着旗袍而过,把旗袍带回家,带到江南。喜爱江南清澈柔软的水,喜爱水韵曼妙的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