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628877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螳螂捕蝉》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螳螂捕蝉》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螳螂捕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商州城关小学 王亚莉教材简析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

2、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吴王”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的道理。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启发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说说、演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 本文结构特别,故事中套着故事,应找准切合点,直奔中心,使其形散神聚。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与题目文意间的距离最小,所以应引导学生快捷迅速地把注意力指向第9、11自然段。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二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以人为本,注重自主探究、自主感悟、

3、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议结合、读写结合,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1.听写生字词语,师生共同订正。2.说说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默读课文思考:1.面对吴王伐楚,大臣们的意见和少年的意见一致吗?结果分别是怎样的?2.少年怎样巧谏的呢?你从中能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3.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三、

4、合作交流(约10分钟)合作交流以上问题:1.面对吴王伐楚,大臣们和少年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2.少年怎样巧谏的呢?你从中能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3.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四、精讲点拨(约10分钟)1. 理解两个“死”的不同含义。(1)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2)“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象众臣劝说的场景,感受吴王的固执和暴戾。2.面对如此暴戾的吴王,大臣束手无策。他们散朝之后会私下丽议论什么呢?3.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的?指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拿着”、“转来转去”、“毫不介意”、“就这

5、样”、“一连”等词语体会少年的机智。3. 理解“螳螂捕蝉”的寓意:(1)蝉的眼前的利益是,隐伏的祸患是 (2)螳螂眼前的利益是,隐伏的祸患是 (3)黄雀眼前的利益是,隐伏的祸患是 (4)吴王眼前的利益是,隐伏的祸患是楚国就像故事中的,吴国就像,黄雀就是。吴王听了恍然大悟,他领悟到。4.少年的劝说妙在哪里?(巧谏,利用故事的启发性、教育性,使吴王领悟到自己决定的不正确。)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比喻。五、达标拓展(约10分钟)1.复述课文,小组内练说、表演,然后指名上台复述、表演。友情提醒大家:注意人物的身份、谈吐;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既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

6、又要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设计意图: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以读促悟,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真正“动”起来。“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学课文,只有入境才能情真意切。2.写出三个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八字成语。 3.说说有关利害关系的八字成语。 六、课后作业1.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2.推荐读一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准备在班级举行一次寓言故事赏析会。设计意图:本着新课标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应加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无限延伸课堂,加强实践性的宗旨与大阅读的精神。七、板书设计10 螳螂捕蝉吴王 少年一意孤行,决意伐楚借助打鸟,巧妙劝说恍然大悟,打消念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隐患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