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重点字词及翻译训练苏教版高二选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62724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点字词及翻译训练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点字词及翻译训练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点字词及翻译训练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点字词及翻译训练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点字词及翻译训练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八大家散文重点字词及翻译训练苏教版高二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八大家散文重点字词及翻译训练苏教版高二选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宋八大家散文重点字词及翻译训练 苏教版高二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期未复习字词及翻译(共14篇) 原毁 一、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括号内注明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古之君子,其责(责求,要求)己也重(严格)以(表并列)周(周密),其待人也轻(宽容)以约(简约)。重以周,故不怠(懈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竟然,却)不能是!”早夜以(表修饰)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怀有)技艺的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

2、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靠近;走近;趋向。译为“保留”)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缺陷,过错)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追究)其旧:恐恐然(提心吊胆的样子)惟惧其人之(取独)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修炼,培养)也,一艺易能(会,掌握)也,其于人也,乃(竟然,却)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却)不然。其责人也详(周全),其待己也廉(少

3、。译成“低”)。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同“而”,连词,不译)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程度副词,太,甚)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称道)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虽然这样),为是者有本(本源,根源)有原(本源,根源),怠(怠惰)与忌(忌妒)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4、。”其(那些)应者,必其人之与(同伙,朋友)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强硬的人)必怒于言,懦者(懦弱的人)必怒于色(脸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同“悦”)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才生),德高而毁来。呜呼!士(读书人)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光显。显扬),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语气)国家可几(几乎)而理(治理,太平)欤! 二、翻译 (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

5、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保留那些像周公的地方。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文:¬¬¬¬¬¬¬¬¬¬¬¬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是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是一个有才艺的人了。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文:¬¬¬¬¬¬¬¬¬¬¬¬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得益就停止了,不

6、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4)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译文:¬¬¬¬¬¬¬¬¬¬¬¬举出他的一个缺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的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的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 (5)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 译文: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不与他接近、不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 留侯论 一、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括号内注明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7、必有过人之节(志向气概)。人情(人之常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一般人)见(被)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突然)临之(降临到他身上)而不惊,无故加之(施加到他身上)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接受)书于(在,从)圯上之老人也,其(指示代词,这)事甚怪;然(然而)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略微显露他的心思)者,皆圣贤相与(互相)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错)矣。且(况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被诛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

8、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满足)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句首语气词)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值得珍惜),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凭借)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只)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以致)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高傲无礼,对地位低的人没有谦爱)而深折(使折服)之。彼其(表假设,如果)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成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表目的,来)逆(迎接);庄王曰:“其(指示代词,这位)君能下人,必能信(使信服)用(为所用)其

9、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取独)困于会稽而归(归降),臣妾(做奴仆)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交情),卒然(通“猝”,突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荒野),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顺从的样子)而不怪者,此固(当然)秦皇之所不能惊,而(表并列)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的原因)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轻率地使用他的锋芒);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保持自己军队旺盛的生命力)而待其弊(疲困),此子房教之

10、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称王),高祖发怒,见(通“现”,表现)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反问语气)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竟)如妇人女子,不称(符合)其志气。呜呼!此其(踹此语气,大概)所以为子房欤! 二、翻译 (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译文:¬¬¬¬¬¬¬¬¬¬¬¬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2)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

11、死也。 译文:¬¬¬¬¬¬¬¬¬¬¬¬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 (3)¬¬¬¬¬¬¬¬¬¬¬¬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译文:那老人认为子房的才能有余,而担心他的肚量不足,所以深深挫伤他年轻人的刚强之气,使他能够忍受小的忿恨以成就大的计谋。 (4)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

12、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译文:¬¬¬¬¬¬¬¬¬¬¬¬太史公原以为张良是一位高达奇伟的人,后来才知道他身材相貌竟和妇人女子一般,觉得与他的志向气度不相称。 进学解 韩愈 一、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括号内注明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学舍)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德行)成于思(思考)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法令)毕张(全部实施),拔去凶邪,登崇畯(通“俊”)良。占(具备)小善者率(都)以录(录用),名(占有)一艺者无不庸(用,被任用)。爬(爬梳)

13、罗(搜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提拔举用)。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尽),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翻阅)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舍弃);焚膏油以继晷(日影),恒兀兀(劳累的样子)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填补,名作动)罅(裂缝)漏,张皇(大)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继承);障(止)百川而东(使东流)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写)文章,其书满(堆满

14、,形作动)家。上规(效法)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华丽);下逮(到)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礼法),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完美)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踩)前踬(绊倒)后,动辄得咎(指责)。暂为御史,遂(竟)窜(贬谪)南夷。三年博士,冗(闲散)不见(“现”)治;命与仇谋(合),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没有头发)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呢)?”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

15、、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精巧)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聪明和笨拙的人,形作名),纡余为妍(美),卓荦(卓越)为杰,校(“较”,比较)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治国方术)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最终)老于行(道路);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优泰,宽裕)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由”,尊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求)其中(儒家要义),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消耗,浪费)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使跟随)徒,安坐而食,踵(跟随)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抄袭剽窃),然而圣主不加诛(罪责),宰臣不见(我)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分内)之宜。 若夫商(谋算)财贿之有亡,计班资(班列资格)之崇庳(“卑”,低下),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职位在自己之上的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批评)医师以昌阳引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